绿林网

三四郎读后感1000字

三四郎读后感1000字

《三四郎》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77,页数:2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四郎》读后感(一):平淡下的细腻

喜欢这书,隐隐约约地,令人感到不可琢磨,却又会有所预料,

还是各人物写的好,故事起伏不大,但还是一贯的淡雅。

另外,看这书时,我的脑海一直浮现出小津安二郎先生早期电影的画面,

其实真该有人来拍成电影,我推荐是枝裕和导演,山田洋次也可以。

看后更加期待接下来的阅读《后来的事》与《门》,

所谓的“爱情三部曲”,《三四郎》为其第一部,

虽然三本书之间的故事与人物并不一样,但内里的疗效相同。

还是老版小32开翻起来顺,看起来柔,如同三年级时的思想品德书。

《三四郎》读后感(二):惊艳

只读了一小半,已经觉得惊艳。也许也是久不正经读书的缘故。有点服气大家就是大家。

乡下人初到战后四十?五十年代的东京,看到“无处不。。。堆放着木料、成堆的石头,到处都有退离马路两三间远盖起的新房子。。。一切的东西都像在遭到破坏,同时,一切的东西又都像在建设起来,真是大起大落的变动。”无法不想到现在和更早一点的北京和中国。

所以,说远一句,大概北京的经济和房市,也会还像日本一样,繁荣兴旺个好几十年,有得可持续和发展的吧。大概眼目下就大跌是不可能的。

还有,明治维新的思想界是在四十年里经历过西洋三百年经历的历程,所以那么狂风暴雨和焦躁。我们的眼目下,又何尝不是在三十年里要进化完毕人家大约已经四百年经历过的东西?!

至于小君那不世出的天才,因为随时随便都可以听到,所以觉得没什么可贵了。这个看来更是人性,宇宙的铁律,只是见到无处不在重复、无时不在重复了呀!

《三四郎》读后感(三):三四郎

想着就当给自己买生日礼物,于是呼啦就是十多本。拼了命的读,发现还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前段时间还在想,夏目漱石的书好难淘,买完我是猫之后,十多年没找到一本,最近接连找到两本。他主要描写100多年前日本知识分子的困惑和迷茫,打赢了日俄战争又如何,或许日本还是要亡国吧,书中的广田先生如是说。鲁迅特别喜欢夏目老师,还亲自做了翻译工作。

夏目漱石的特点我觉得是语言大师,他的文字基本都是些日常琐事,没有太激烈的冲突,换言之不以故事性见长,直接用语言征服。所以看他的书特别惬意,从哪里看起都无所谓,享受就好。

三四郎是以他的学生为原型,熊本县来的乡下学生,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大一新生学习,交友,恋爱的故事。有不得志的高级中学老师,有物理研究生,也有不靠谱但很热心的同学,也有一段淡淡的恋爱。近二十万字,感觉没翻几页就读完了。小说以里见美弥子的结婚而结束,主人公陷入失恋的苦闷,老师说现代的人都是伪善的恶人,这本书里提出的问题都没有解答,所以之后夏目漱石又连续写了,其后和门,组成三部曲,虽然人物没有什么关联,但是主题是贯穿的。慢慢淘吧,总能找到他们,肯定在某一个书店等着我。

《三四郎》读后感(四):三四郎

虽然喜欢夏目漱石,但对于此书以及后续两本,当年感觉没什么意思,淡如流水,东拉西扯,根本不知重点。如今看来倒微微感觉到些意思,不如是年长之故,还是看多的日本的影视剧,略略能够感受到日本文化的味道。

作品算是爱情三部曲的首部,我想之所以标题用《三四郎》即有主人公的名字之意,但似乎也有暗示着主人公年幼的味道。因为此名字读来便如同少年郎。

还有作者所写之时的日本社会还未现代化,还处到封建保守和西洋现代的交锋当中,所以才有着三四郎与美弥子的感觉的差异。

三四郎来自乡间,到东京读大学,当年来看算是高级知识份子候补了。而随着生活的开始,渐渐接触到各类型的人物,当然都是类似的高级知识份子(当年日本怕大多数都是文盲),有着相当现代化的感觉和认识,其中还有出过洋的。试想想哪怕是现在的我,要去往北上广或者东京纽约等都会生活会是怎么的心理,应该与三四郎相差无几吧。也难怪“我”会仰慕着美弥子,被其所代表的世界所吸引,毕竟野野宫和广田老师的世界过于孤独枯燥,不适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过这种情感真是爱情吗?不知道,应该不是或者说不符合我们所认为的爱情(当然这并不影响结婚),三四郎有些蒙蒙,美弥子应该是明了的。这里美弥子真的爱上了三四郎吗?恐怕也是未必,我想似乎也有着新鲜感以及同情怜悯之意(美弥子身处大都会而女性本身成熟较早)。对三四郎好感是好,但结婚怕也是不会的。我想三四郎周围的人都不适合结婚吧。

总之,这段朦胧的情感算是给年轻人上的人生阅历课吧!

《三四郎》读后感(五):片段摘译

「……森の下を通って行くと、突然その女に会った。行き会ったのではない。向こうはじっと立っていた。見ると、昔のとおりの顔をしている。昔のとおりの服装をしている。髪も昔の髪である。黒子もむろんあった。つまり二十年まえ見た時と少しも変らない十二、三の女である。ぼくがその女に、あなたは少しも変らないというと、その女はぼくにたいへん年をお取りなすったという。次にぼくが、あなたはどうして、そう変らずにいるのかと聞くと、この顔の年、この服装の月、この髪の日がいちばん好きだから、こうしていると言う。それはいつの事かと聞くと、二十年まえ、あなたにお目にかかった時だという。それならぼくはなぜこう年を取ったんだろうと、自分で不思議がると、女が、あなたは、その時よりも、もっと美しいほうへほうへとお移りなさりたがるからだと教えてくれた。その時ぼくが女に、あなたは絵だと言うと、女がぼくに、あなたは詩だと言った」

“……我穿越森林下方,突然邂逅了那名女子。没有照面,始终相对伫立。一瞧,依旧往昔的那副脸庞,往昔的那身衣衫,往昔的那缕发式,黑痣也当然有的。也正是与二十年前面见时毫无改变的十二三岁的女子。我对女子说:‘你一点儿没变呢!’女子对我说:‘你可老多了!’接着我便问:‘为什么你一点儿没变呢?’‘因为我最喜欢这副脸庞的那一年,这身衣衫的那一月,这缕发式的那一日,也就这样了。’‘什么时候的事?’‘二十年前,与你初会的时候。’‘那么,为什么我这样老,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女子说:‘因为比起那时,你总想变得更美。’这时我对女子说:‘你是画。’女子对我说:‘你是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