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100字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100字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一本由Lewis Carroll著作,Penguin Classic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 2.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一):发现不了美感。。

alice 的故事看起来就让我想到了柯南、、、像小五郎一样爱讲胡话,像阿笠博士一样爱讲冷笑话。alice像柯南一样吃点东西就能变大变小。。。。。

等待高人指点alice中的奥妙所在。

PS.还有就是那些冷笑话让我想起同爷。。。有异曲同工之妙。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二):启迪智性的童话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有的孩子都爱读这本书,到了成年,还有很多人爱读。轻灵的荒诞,让我们为现实的荒诞做好准备。荒诞里埋藏着很多奥妙。猫先生的脸消失了,只剩下笑容,这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爱丽丝懂加法,但红桃皇后让她做一加一加一加一加一加一加一加一,这是道最简单的加法题,她却答不出来。为什么?这里面藏着短期记忆机制的奥秘。常见到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引用书里的这一段那一段,童话故事能培养美好感情,但同时这么启迪智性,的确少见。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三):一本"没有意思"的书

英国政治家Pitt说:你不要告诉我说一个人能够讲得多有意思;各人都能讲得有意思.但是他能够讲得没有意思么?

Alice's的特色,正在于它的"没有意思".

它是小孩儿在阳光下晃着双腿时手中拿着,眼睛看着,心灵神游其中的那本书.

这是很久之前的评论,现在要纠正它!!

不行了……虽然看得懂,读起来却索然无味;虽然周作人对它评价很高,但我却实在不敢恭维。甚至连用来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都没有……

有事没事,千万不要看。它甚至有些残忍。小时候看中文版时一直对它有阴影,长大后想纠正它,怎料及反而增重了厌恶之情,甚至里面的插图也画得吓坏小孩!!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四):试译一段结尾诗

《爱丽丝镜中奇遇》结尾诗 A BOAT beneath a sunny sky, Lingering onward dreamily In an evening of July— Children three that nestle near, Eager eye and willing ear, Pleased a simple tale to hear— Long has paled that sunny sky: Echoes fade and memories die. Autumn frosts have slain July. Still she haunts me, phantomwise, Alice moving under skies Never seen bywaking eyes. Children yet, the tale to hear, Eager eye and willing ear, Lovingly shall nestle near. In a Wonderland they lie, Dreaming as the days go by, Dreaming as the summers die: Ever drifting down the stream— Lingering in the golden gleam— Life, what is it but a dream? 晴空之下小船飘, 梦也似的轻飏 在那七月晚上—— 三个孩子聚一巢, 眼放光耳竖高, 听了故事咧嘴笑—— 那片晴空早淡出时光: 回音渐渺回忆日消。 秋霜已经摧折夏梢。 但她依然萦绕我心,如曲绕梁, 天幕之下爱丽丝走她的道 眼神清醒可别想找。 童心不老,故事来讨, 眼放光耳竖高, 和睦友爱聚成巢。 他们躺在仙境一角, 梦过白日遥遥, 梦过盛夏凋亡: 小船随着流水飘—— 水色泛金舟轻飏—— 此生,不还是梦一场?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读后感(五):从Alice说到金庸武侠

本书(Alice)的文笔很赞,自然简洁传神,读来很舒服,就像是另一部儿童故事wizard Oz一样。有了这样的文笔,就算是成年人也可以得到阅读的愉悦,尽管其内容只是儿童故事。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儿童故事,因为它完全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沟通模式和世界观。而不是大人搞几个简化版的故事就可以当作儿童故事,也不是故作幼稚的编造一番就指望儿童能接受。作者创作儿童故事的态度是端正的。我因为有孩子,而且也正当幼年,所以对此有所体会。

拓展了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成人童话,其特点就像是这本书一样,迎合其读者--普通汉族人的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无论是对武力的遵从,对权力的看法,对女人的渴望,还是对道德的认识,还是对小概率奇迹事件的向往。金庸的武侠小说没有提出真正的挑战,也没有真正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东西,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和亲切,一如传统的民间评书。忘了是谁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四大俗之一来着,不过说得对。

本书作者和金庸的心智水平都在他们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之上的层次里,他们创造小说,是自降了一个或几个层次的,为了达到读者的理解能力。他们之间所不同的是,作者的降层是自然的,因为小孩的理解能力在他们那个年纪还没有发展到成年人的水平,这是客观自然的现实。而金庸的读者是成年人(也有小孩读,但主要读者群是成年人,当年主要也是成年人才读明报吧),他的降层就是为了迎合,因为成年人中汉族人的心智能力固然低,但西方主流社会中的那些可不低。他的目标读者群的低层次不是天生自然的,不是像小孩能力未发展那样的自然现象以至于你拔苗助长也没用。

金庸在作品里如果有意识的加些更负责任的刺激元素有没有用?刺激读者的成长,行不行?我们也不能苛求金庸,因为在他之前几乎所有的汉族成功人士都在利用大众的愚昧,你希望他做圣人,这太苛刻。他也有报纸的销量要考虑,就算是要做圣人,也得在得名利之后才有更好的基础。即便是这样,金庸武侠在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上同样居功至伟,为无数人带来了阅读的愉悦和欢乐的话题,使得人们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快乐。但实事求是的从作品评论,金庸的武侠小说就不能称之为上品,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迎合流行用力过猛,就难免失了传世之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