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能指标读后感精选

动能指标读后感精选

《动能指标》是一本由马丁·J·普林格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能指标》读后感(一):枯燥乏味的一本书,不值得一读

由于飘香姐的力荐读了此书,满怀期待地读了后感觉没什么收获,有些失望。

本书介绍了大部分的动能指标。看得出虽然作者力图使行文生动点,但此类书籍难免陷入枯燥晦涩之中。

本书并非指标实战运用心得,作者也不是这些指标的原创者,所以难以有独到之处。所以大部分章节也只是泛泛而谈,行文既缺乏层次也没有突出重点。感觉作者书卷气过重,更适合当大学讲师而不是实战操盘手。繁琐枯燥而又缺乏重点的的章节会让之前没学过这些指标的初学者看得一头雾水。

虽然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洛阳纸贵达到数百元一本,但我只能给出两颗星的评价,本书不建议阅读或不值得一读。

《动能指标》读后感(二):艺术优于技术,单纯优于复杂

你或许认定自己已经到达最高的境界,但这种境界并不存在。如同任何的艺术一样,技术分析是永无止境的一种学习过程。

随时都应对指标的可靠性进行质疑,谨慎思考取代盲目的运用。重要的是,不可让电脑的强大功能代替你的思考能力和怀疑能力。

每一种动能指标都使用相同的解释原理,但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分别强调动能原理中的某些性质。

技术分析是在早期阶段辨别趋势反转的一种艺术,随着反转趋势移动,直到充分的证据显示趋势已经反转。

多数决定:没有任何指标可以永远提供完美的信号。任何指标不论其可信度多高,总是可能发生错误。辨别趋势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数个科学推演的指标,运用不同指标的不同性质,或者由不同的时间框架,筛选它们所提供的信号。

动能趋势的反转仅代表了动能的反转,并不代表价格一定也会反转,不构成买卖信号,它是价格趋势反转的辅助性证据,实际的买卖信号仅可以来自价格趋势的反转。

任何法则都具有一般的性质,但是在运用上,必须睁大眼睛,配合一些常识判断,结果可能并非如预期,要有相应的预案。

进阶阅读:《亚当理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动能指标》读后感(三):一个全新的角度看走势

《动能指标》一书,对动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书的逻辑结构很简单,原理——指标——应用。

动能指标表达的意义:如果K线是描述价格的变化,那么动能指标就是描述价格变化的速度。通俗来讲,K线是速度的化,动能指标就是加速度。所以,动能指标的变化,要比价格的变化提前。

动能指标有这些:RSI,MACD,KDJ,ROC,DMI等。虽然指标众多,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成交量的变化也可以用动能指标来衡量。

书中,作者一再强调,动能指标是辅助判断的指标,不能作为买卖决策的主要依据。价格变化,才是主菜。

动能指标的主要应用:1.超买超卖。2.背离。3.形态。

超买超卖:这是动能指标的基本应用。配合形态来说,如果价格产生的一个买进信号,是发生在动能指标的超买区域,那买入要谨慎考虑。在超买区域,考虑的不是买进,应该是卖出或减仓才是。

背离:这是动能指标发出趋势将要变化的最强信号。价格虽然创新低或新高,但动能指标却不能新高或新低,这说明这波上升或下降力度不够,趋势可能会变化。但指标背离之后,一定要得到价格变化的验证,之后才能买进卖出。

形态:动能指标也有峰谷,高低点。所以,在动能指标上,也可以画趋势线,也有各种形态。由于动能的变化领先于价格,所以动能指标趋势线的突破,可能是价格变化的先兆。之后,价格如果也跌破趋势线,那就要考虑买进卖出。再比如,动能指标在一波下跌中跌破前期低点,虽然价格没有跌破前期低点,但之后的上升,可能是价格的最后一波上升。

级别的重要性:动能指标,在走势的各个级别中都有。总的来说,有长、中、短期走势。长期走势的动能指标的重要性要大于短期指标发出信号的重要性。例如,日线的一个超买指标为什么没有造成指标的大幅度下跌,看下周线上相同的指标,可能还在0轴附近,所有只能有小幅度的回调。

多项指标共同验证:考古学中有孤证不立,意思是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可接受的,在逻辑学上,称为弱命题。在技术分析上,亦如此!技术上的多指标验证,分两个组度:第一,是同样的指标在不同的周期上是否相互验证。第二,相同的周期,不同的指标之间是否相互验证。

物理课本中讲,F=ma,从这个角度看,要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必须使其受力发生变化,而加速度a最能表现物体的受力。在股票走势中,这个a就是动能指标。

看懂动能指标,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看走势。这本书,就是系统讲解动能指标的书,强烈推荐!

《动能指标》读后感(四):背离.趋势线.艺术

阅读这本书,我记住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背离

本书中几乎在论述每一个指标的时候都会谈到背离。动能指标背离,成交量背离等等。

究竟什么是背离?我的理解是两种指标异向。动能指标开始收敛而价格趋势依然延续,这种价格的延续一定会迟早终结。大部分的时候,各种趋势指标大致是按照相同方向运动的。但动能指标变化提前于价格。

背离现象的存在,在于股价的受力情况。股价要转势,必须接受相反方向力的阻挡。跌下来要止跌,必然有人去托。涨上去涨不动了,也一定是有人往下砸。但是股价不会在刚开始受到相反方向力道的时候就转势。一定是先有阻力然后再开始转势。这时候从动能指标上的背离就能够反映出这种情况的存在。

在股价转势之后,股价和动能指标一定会经历相当长一段的同向阶段。到了趋势的末端,然后再次出现上述的情况。

如上观点可参考本人http://www.douban.com/note/206674132/

趋势线

动能指标顶点连接的趋势线,这个趋势的角度决定了反向阻力变化的速度。这条趋势线具有预测股价的功能。如果动能指标连续的跨上了这条趋势线,之后同时动能指标开始和趋势逆向(背离)。那么可以考虑介入。

可参考本人文章

http://www.douban.com/note/207132640/

如果是动能指标的趋势线选择30分钟图为宜。为何?

可参考http://www.douban.com/note/207293804/

这篇文章说年纪大了,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最关键点在于动能指标趋势主要适合30分钟线。

艺术

在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技术分析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同时多次说明简单胜于复杂。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比过于复杂的方法更有利。它们在实战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无差别。

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人本身的主观在交易系统中就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方法本身反而退后,而如何善用方法,才是我们真正修炼的地方。

《动能指标》读后感(五):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

动能指标从本质上而言是对特定时间段间的趋势涨幅进行分析,因此在理论上是可以先于价格发现趋势变化的迹象。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局限性,动能指标走弱仅仅是代表价格走缓,但并不意味趋势已经发生反转,需要得到价格确认。

周期选择:动能指标峰谷尽可能精确对应价格的峰谷;若希望凸显背离,则动能指标应选择较短周期。

过滤噪音:1.移动平均提前:适用于长期下跌或者筑底阶段2.短期移动替代当前价格。

背离:

1.背离:价格与动能指标方向不一致,表示原有趋势走缓,有变化的可能。

2.背离的重要性:1.发生的次数;2.涵盖的期间;3.在价格反转点,动能指标的偏离程度。

第一点不难理解,次数越多其重要性越强。

第二点,书中举例提到了“它们对于所考虑的趋势影响仅有次级的重要性”,但后文又有“中期趋势之间所产生的背离现象,它对于下一个主要趋势有影响”,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说法?①

第三点,市场处于峰位,而动能指标的峰位勉强维持在均衡线上。此时多空处于平衡当中,这对于上涨趋势中本身就是示弱信号。因此不难理解价格一旦跌破支撑,便是一泄如注。但多空平衡并不意味着后市一定看跌,有可能还会发生反扑行情,此时便是“背离陷阱”。

3.不同周期下的背离:采用多周期的动能指标相互佐证,当前趋势与主要趋势一致性可以提高成功率,但也会降低频率、

超买、超卖:

1.超买、超卖区的界定:应当是包含绝大多数动能指标范围,剔除个别突出部分;超买、超卖区的界定应当是成比例的,但并不绝对;

2.动能指标的性质与振幅:1.指标的计算方式;2.标的本身波动程度3.所采用的时间长度。12不难理解,3短期动能指标震动频率较高,振幅较小,长期反之。

3.应用:当动能指标进入超买/超卖区后,意味着当前价格涨幅过快难以维持(一般认为45°的趋势线最佳,但这会收到不同视图的影响),此时因提高警惕注意价格、动能指标上的进一步发出的信号。例如,趋势变化、突破趋势线、特定的价格形态、波峰波谷变化。

常用动能指标:

ROC:

1.当前价格/前期价格。

RSI:

1.RSI=100-[100/1+RS],RS是过去期间内上涨收盘价的平均值/下跌收盘价的平均值。

2.RSI的稳定性高于ROC;RSI的振幅同时间成反比,ROC同比。

3.若希望移动平均出现最大的偏离,其时间长度应该取主要循环周期的一半。

趋势偏离:

1.当前价/移动平均(前提是价格呈现趋势,且随着趋势而起伏发展)。2.相对于包络线,趋势偏离可以较直观地显示价格与移动平均之间的动态关系。

MACD:

1.MACD=EMA(n1)/EMA(n2)(n1

----------------------------------------------------------------------------------

读完后就有个想法:对价格分别求一阶导数(涨幅)与二阶导数(涨幅涨速),并适当做平滑处理,观察其作用。前者是动能指标,而后者是动能的动能指标,后者的信号应该较前者更为敏感,错误率也会更高。

注:①1、单一的当前趋势,对主要趋势影响较小;

2、主要趋势,是由诸多当前趋势整合而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