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阿兔的小瓷碗的读后感大全

阿兔的小瓷碗的读后感大全

《阿兔的小瓷碗》是一本由杨慧文著作,蒲蒲兰出版社 | 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2017-9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兔的小瓷碗》读后感(一):成长需要勇气和担当

【书名】阿兔的小瓷碗

【图/文】杨慧文

【出版】新星出版社

@蒲蒲兰

———

《阿兔的小瓷碗》读后感(二):绘本 | 充满爱与坚持的阿兔

一本暖心绘本,深入人心,大朋友小朋友都好喜欢。 从阿兔打碎了妈妈最爱的陶瓷碗开始,阿兔心里很难过,想通过自己把陶瓷碗修好。阿兔来到街上,进入了一家作坊,希望做陶瓷的师傅能够让陶瓷碗完好如初,毕竟是妈妈最爱的陶瓷碗。 第一家作坊的师傅说没有办法还原到一模一样,阿兔很失望,离开了这家作坊。 接下来,阿兔并没有放弃,它来到了第二家作坊,第二家的师傅说他能打磨出光洁的陶瓷胚子,但是不会修碗,阿兔又失望的离开了。 然后阿兔来到了第三家作坊,第三家师傅也只能在胚子上沾上美丽的釉色,并不能让陶瓷碗和好如初,阿兔再一次迎来了失望。 阿兔并没有放弃,来到了第四家作坊,第四家也只能画出一模一样的花纹而已,并不能帮助阿兔把陶瓷碗恢复如初。 阿兔真的非常坚持,来到第五家作坊,师傅让阿兔重新烧一个好瓷器,阿兔哭着离开了。在去了第六家、第七家、第八家作坊后,阿兔还是没有办法让陶瓷碗恢复如初。 就在阿兔伤心欲绝的时候,一个师傅摇着陶瓷盘鼓来到了阿兔面前,他说他可以帮助阿兔修陶瓷碗,果然他真的帮助阿兔修好了陶瓷碗。 阿兔欣喜若狂,回到了家中,虽然修好的陶瓷碗和过去总有一些区别,然而妈妈还是很高兴,把阿兔紧紧抱在了怀里。 阿兔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最后修好了妈妈最爱的碗,很暖心的故事,充满爱意。

《阿兔的小瓷碗》读后感(三):绘本 | 充满爱与坚持的阿兔

一本暖心绘本,深入人心,大朋友小朋友都好喜欢。 从阿兔打碎了妈妈最爱的陶瓷碗开始,阿兔心里很难过,想通过自己把陶瓷碗修好。阿兔来到街上,进入了一家作坊,希望做陶瓷的师傅能够让陶瓷碗完好如初,毕竟是妈妈最爱的陶瓷碗。 第一家作坊的师傅说没有办法还原到一模一样,阿兔很失望,离开了这家作坊。 接下来,阿兔并没有放弃,它来到了第二家作坊,第二家的师傅说他能打磨出光洁的陶瓷胚子,但是不会修碗,阿兔又失望的离开了。 然后阿兔来到了第三家作坊,第三家师傅也只能在胚子上沾上美丽的釉色,并不能让陶瓷碗和好如初,阿兔再一次迎来了失望。 阿兔并没有放弃,来到了第四家作坊,第四家也只能画出一模一样的花纹而已,并不能帮助阿兔把陶瓷碗恢复如初。 阿兔真的非常坚持,来到第五家作坊,师傅让阿兔重新烧一个好瓷器,阿兔哭着离开了。在去了第六家、第七家、第八家作坊后,阿兔还是没有办法让陶瓷碗恢复如初。 就在阿兔伤心欲绝的时候,一个师傅摇着陶瓷盘鼓来到了阿兔面前,他说他可以帮助阿兔修陶瓷碗,果然他真的帮助阿兔修好了陶瓷碗。 阿兔欣喜若狂,回到了家中,虽然修好的陶瓷碗和过去总有一些区别,然而妈妈还是很高兴,把阿兔紧紧抱在了怀里。 阿兔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最后修好了妈妈最爱的碗,很暖心的故事,充满爱意。

《阿兔的小瓷碗》读后感(四):惜物之情,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拥有?来听听这个别人家的故事......

像很多家庭一样,在糯米可以直立行走之后,我们就陆陆续续把家里易碎的物什一点一点地往高处摆,等到他学会搬小板凳来垫脚时,东西就只能靠藏。

还好这个阶段并没有持续太久,四岁之后,我们家又恢复原样。东西该放哪里就放哪里,特别是满桌的茶具,再也不需要防灾一样提防着他了。

有人可能会说,“你家孩子懂事嘛,我家就不行了......”

不,不,不。从小到大,家里的茶杯被糯米摔碎少说也有一打。好多次,我们都准备收起所有他碰得碎的东西,一律用塑料取代。迟迟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自己都不舍得跟这些朝夕相处的瓷器暂别呀。

还因为,糯米的老师给我的坚持下来的力量。糯米的幼儿园一直坚持让孩子们使用,瓷碗、瓷碟、玻璃杯子、花瓶、滴管、茶杯......这些漂亮且实用“易碎品”。

老师们从未因为孩子故意或者不小心毁坏了东西而责备和警告他们,而是以日常一言一行地向孩子们展示“我们该如何对待瓷器玻璃”。“就像老师做到的,你也可以好好善待这些特别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们积极的暗示,渐渐地,孩子都学会了“珍惜”:双手捧着盘子放下时是轻轻的,茶壶倒水时是小心翼翼的、插花时会努力控制好小手不去碰倒花瓶......

在绘本的世界里,有这么一本书,叫做《阿兔的小瓷碗》,就讲述了一个“瓷器”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在故事里,像无数的孩子遇到的一样,主人公小阿兔打碎了瓷碗,而且还是妈妈最喜欢的小瓷碗。打碎瓷碗以后,小阿兔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马上找妈妈认错,而是一口气跑到瓷器小镇里,寻找能够帮助她把小瓷碗修好的工匠......

《阿兔的小瓷碗》以“阿兔摔碎妈妈最喜欢的小瓷碗”为引子,带着孩子们走进瓷器小镇,走进制瓷的作坊里。

“拉坯、利坯、上釉、画坯、烧窑......”小阿兔抱着“瓷片”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工艺不同的作坊,恳求师傅们帮忙她修碗,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

拉坯的师傅说,“我能拉出一模一样的坯子,但是不能把它们拼好。”

利坯的师傅说,“我能打磨出最光洁的瓷碗坯子,但是不会修碗呀!”

上釉的师傅说,“我能帮你给坯子蘸上最美丽的釉色,但是没办法让瓷片们合在一起。”

......

在阿兔的这段求助之路上,虽然失望如影随形,但也有收获。阿兔见到一件瓷器是如何经由多道工序最后诞生的。

沮丧的阿兔,一个人蹲在作坊外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叮叮,叮叮......”像从天而降的神仙一样,一位锯瓷师傅摇着瓷盘鼓来到了阿兔面前。“我来帮你修小瓷碗吧!”

师傅笑着打开随身背着的百宝箱,变出一堆神奇的工具,“找碴、对缝、标注位置、钻锯眼儿、制作锯钉、嵌入锯钉......”师傅熟练地把瓷片渐次地接补起来,没过多久,小瓷碗就被修好了。

《阿兔的小瓷碗》获得了2016年首届张乐平绘本奖入围奖,作者杨慧文因为传统制瓷工艺充满了热情和喜爱,在三次到访景德镇采风学习后创作了《阿兔的小瓷碗》这本作品。

“小时候,父母总是不让我用陶瓷碗,因为担心我打碎。也是从那时起,我对于陶瓷有了特别的认识和情感。那些易碎的东西到底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后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景德镇,亲自看一看这个充满故事的陶瓷之乡”杨慧文这样说。

童年时期,被束之高阁的陶瓷激起慧文的好奇,这份好奇也被完整地保留至今,变成了这部有爱的味道的作品。

故事的结尾,天黑了,阿兔抱起修好的小瓷碗回家去。心里还是很担心,虽然自己努力补救,但是补过的瓷碗和原来的还是不一样。这要紧吗?阿兔妈妈告诉了我们答案:“没关系!这样也很好看啊!”说完,妈妈把阿兔抱进怀里,久久地,紧紧地......

如果你还在纠结于”该不该让孩子接近瓷器“、“该怎么让孩子懂得“惜物”?”,我想,这本绘本已经给出了一个温柔的答案:

相信孩子对“美”有着本能一样的感受力,孩子们越接触,才能越感受到这种美。当他感受到美,自然会萌生出怜爱,懂得如何珍惜。

孩子的“惜物之情”还源于长年累月观察成人的行为后习得的,家人是最好的榜样。

无需刻意地说教,孩子都能明白父母对瓷器的慎重和呵护。

其实孩子没我们想的那样乱造。

说到底:孩子的惜物感不是在“不让他们接触易碎品”中产生的,而是在“这就是生活的美”的感悟中产生的。

因为“瓷碗弄碎”而引出的一段孩子与母亲之间、孩子与器物之间温暖故事。我甚至想说,它的破碎也是意味深长的。我们常常为了避免麻烦、危险、出错而让孩子远离很多日常生活里美好的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对这些日常之物的感情从好奇变得陌生,从陌生最后变成了漠然。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呀。我们明明是希望他们在恰到年龄的时候就会从容地使用和感受这些器物的呀。

《阿兔的小瓷碗》寓意着,成人适当地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近这些“难得一碰”的瓷器,让孩子了解这些物件的过去、听听它们的故事、小心地尝试着使用它们......渐渐理解成人为什么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们。

青瓦、白墙、扁担郎、板车、长袍......作者在这部绘本中还呈现了一副淳朴的传统乡村图景,在这副图景中,一切看似漫不经心的市井,满是岁月里温馨的写实,景德镇的瓷器与日常,在这本绘本里得到了最丰美的结合,我们才有机会与孩子一起感受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与老匠人们一颗恒久不变的匠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