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建汉首功:萧何读后感锦集

建汉首功:萧何读后感锦集

《建汉首功:萧何》是一本由吕志勇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7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汉首功:萧何》读后感(一):了却君王天下事,一位永不停歇的实干家

“能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升迁的筹 码,也能成为〖震主〗的利刃。”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残酷真相,也是萧何穷尽一生才知晓的道理。 他是古代十大名相之一,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他与韩信之间的恩怨纠葛,被称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一生誓死追随刘邦,为了辅佐帝王成就千秋大业,可谓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却几次换来帝王的猜疑与震怒,甚至曾沦为阶下囚。 作为历史小白,一直对历史书打从心底里犯怵,总觉得应该是艰深难懂,又有些枯燥的吧,所以不敢轻易涉猎。 但是这本书就像一部传记小说,萧何的一生功过,都在书中以故事形式呈现,也可从中窥探得出他的真实性 情。

萧何虽出身世家,却从不骄奢,一直克己自律、笃学慎思,终是“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上任以后,又凭借着渊博的律法知识,缜密细致、有条不紊的办事风格,笔走龙蛇的才气深得上司青睐。 秦律法过于严苛,精熟法律的萧何总是在谨守原则的前提下彰显执法的温度。在汉中,萧何采用一系列惠民政策,并且广纳贤才,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使得汉中人丁兴旺,经济蓬勃发展,为刘邦定鼎三秦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成为了历史上识才举贤的典范。由于萧何的极力举荐,韩信才被刘邦委以重任,更是册封为统领全军的大将军。两人的性 情可谓互补,萧何睿智、内敛,韩信刚烈、外露。 令人悲叹的是,萧何竟然配合吕后诱杀韩信,给人留下了薄情寡义的印象,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饱受诟病的污点。

而刘邦对萧何的感情颇为复杂,如此得力的干将,该是得之我幸,但是刘邦经历过背叛者的伤害,猜疑的种子早已种下,萧何越是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功劳越大,刘邦就越是心生疑虑,以致于萧何不得不自毁声誉,逼得自己不得民心。 纵观萧何的一生,慧眼识英雄,知人善任,懂得安抚和笼络民心,有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保住了秦朝的文化,兴修水利工程,让山河堰的清水长流至今,他是治世之良相,是谋事之能臣,他能猜出圣意,却唯独不懂君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本书带我们走进萧何的世界,来到那个群雄逐鹿、风起云涌的时代,窥探一番他是如何在不断的磨练中,施展一身的才华,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建汉首功:萧何》读后感(二):有眼光有谋略,既能帮别人结算酒钱,又能辅佐朝廷

《建汉有功 萧何》

作者:吕志勇

古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说的韩信,由此可见,作为谋士的萧何的决断杀伐。很有影响力。

萧何,是一个舍得付出的人,所以备受周边朋友的好评。

刘季在泗水亭当亭长时,经常去王媪的酒肆喝酒,但因为囊中羞涩,经常赊酒喝。萧何二话不说,直接将刘季的所有账单一并结账了。

因为萧何认定,刘季有大抱负。果然当刘季其中的去咸阳。看到皇帝出游,那阵仗,看得人热血沸腾。不由出口大呼:“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个刘季,就是刘邦,可见当时萧何的眼光之独到,可谓慧眼识英才。

而刘季的举事,离不开萧何的谋划和努力推进,才得以在沛县聚众举事,终于揭竿而起,而且萧何以“赤帝之子”的大旗,开启了选对路,扶定人的康庄之路。

此后的日子,正因为萧何,汉代刘邦从启事开始,就一直顺风顺水。可以说萧何,建立汉朝是首功。

不仅在汉代建立初期,还是汉朝建立以后,萧何作为一个建国功臣;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汉朝建立和逐渐兴盛发展的路上,萧何可谓殚精力竭,在刘邦激进时,萧何让他缓称霸,在汉朝刚建之初,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时,萧何颁布求贤令,向汉朝高层举荐英才。

而且在汉建立之初的基础上,同时审时度势,了解民情和平衡诸多利益之后,开启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分封制的实施,稳定了当时局势;兴文化,藏典籍奠定了汉文化基础;修建武库,设立太仓,屯兵屯粮富国,不仅安全保障了都城,也给予黎明百姓足够的生活保障。

建立两宫,体现了天子威严,又避免了二次动工的浪费。

从《建汉首功 萧何》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再次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位建汉第一功臣。更能了解到萧何作为丞相,如何怀抱匡扶之志,协助刘邦打下江山,守住江山,兴邦建国,且在功成名就以后,还能得以善终,这是职场混得好的一批,实在是高人一个,此等生存智慧,值得细细揣摩。

《建汉首功:萧何》读后感(三):能力是升迁的筹码,也能成为“震主”的利刃

书名:《建汉首功 萧何》

作者:吕志勇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这本历史书不是很厚重的那种,但是对楚汉那段传奇,对那段历史里面的人物阐述得很详尽。理性、客观却又有温度。

一、 萧何其人

这是全书的主线,萧何的人生态度、政治能力、处世哲学也确实能够支撑整本书。出身富庶大户,即使偏安在小城镇,仍然具有远见和政治理想。这是萧何骨子里的东西。

沛县起.义的精明辅佐,进入咸阳的“约法三章”,众人盲目狂热时,他“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足见萧何的政务能力和政治眼光,在汉军布衣将相的组织阵营里,萧何的清醒、理性、远见显得十足珍贵。

在汉中,萧何聚民心、致贤人,使汉中人丁兴旺,一派蓬勃,为刘邦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楚汉争霸时期,萧何留守关中,稳定大后方,即使战乱频繁,民生困苦,萧何依然能按时筹集粮草和兵源。整个楚汉战争,汉军做到了城、人、粟相称:韩信、张良攻城略地,萧何杰出的管理能力和有力的后勤保障,因此汉军才成为zui终胜利者。

萧何个人能力突出,有治国理政的杰出才能。

而为人处世上,萧何举贤不避仇,在人生zui后一刻,将曾经针锋相对的曹参推向汉王朝的政治舞台。胸怀宽广,理性有格局。

个人生活上,萧何节俭质朴,以“俭”传家。虽居相位,但家无余才,唯有“桑几百珠,薄田十几顷”。

二、 楚汉经典典故的现场再现

约法三章背后洞察时事,了解民情的高度凝练

背水一战的项羽

韩信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用人眼光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智谋

伪梦云游的政治目的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争议

三、 官场玄学

政治舞台上信任之玄——刘邦数度将管理大权交给萧何,看似极其信任,而萧何三次用计避免刘邦的疑心。

一辈子将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萧何用自污名节的方式求取刘邦的信任。

萧何终于明白:能力是把双刃剑,技能成为升迁的筹码,也能成为“震主”的利刃。

同样的事情采取同样的方法,效果却决然不同。

楚汉相争时,萧何为了提供有力的物资,捐出财务助力汉军,刘邦甚为满意。而平定英布时,萧何再次捐出财务助力刘邦,却被认为是相国企图收买人心!

萧何首.次提出开放皇家苑囿得到刘邦大力赞同并执行,二度提出相同的策略想要帮助汉军度过难关时,刘邦却将他押入大牢!

汉初三杰,韩信居高自傲,走上不归路;张良功成身退,自得其乐;而萧何从未停歇,他是贤臣,是实干家!

历史的尘埃闪烁,仿佛那些人和事还鲜活着。布衣出身的刘邦不可能完全绝.对信任萧何,这是人性,他没有安.全感,可以理解,换做其他人,未必能做得更好;好在萧何能即是看清,及时止损;萧何的无为胜有为符合当时的利益,即使被认为平淡,客观上说,却是利国利民的。

在封建王权的大环境下,帝王做帝王的勾画,贤臣做贤臣的本分,如此挺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