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方游记》读后感摘抄

《东方游记》读后感摘抄

《东方游记》是一本由(法)勒·柯布西耶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游记》读后感(一):不一样的柯布西耶

这是青年时代的柯布西耶的艺术游记,写得感性,的确有很好的艺术鉴赏眼光。但我不理解的是,他在建筑设计上体现出的极端现代主义作派,竟完全看不出传统艺术对他的影响。写这本书的柯布西耶与建筑史上的柯布西耶好像成了两个人。

《东方游记》读后感(二):观看与观察

读此书前最好先做些功课,了解一下诸国的不同种族,风土和地理的区别,这样在阅读文字时才能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不然很难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很喜欢书中的水彩画,画面的透视,线条,明暗关系都很棒,通过绘画记录下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他就是效仿柯布西耶,去欧洲游学,逐渐开阔了眼界,在实地踏勘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可以说,年轻时的这样一段奇妙旅程对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建筑生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东方游记》读后感(三):【读品•浅尝】萧敢:东方游记

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第一本著作。柯布西耶生于瑞士,长于法国,怀着对艺术的憧憬往东游历。不需走很远,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还有意大利,对于柯布西耶而言,这就是东方。

23岁的时候,柯布西耶有机会与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合作,从而激发出他作为建筑师的灵感,而第二年的东方之旅才真正坚定了他的信念,使他选择建筑作为终身的职业,而非绘画或者写作。

东方对于西方总是一片神秘的区域。悠长历史使得人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自然,发展政治。似乎东方人对自然的理解总比西方人深刻,更能做到建筑与自然的统一。东方人也比西方人重视象征符号,赋予建筑更多纪念意义。柯布西耶强调机械在设计中的作用,但绝不是坚持单纯的“机械美学”,东方的文化符号是他的起点,他的根。

[法]勒•柯布西耶著:《东方游记》,管筱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20元。

《东方游记》读后感(四):上帝遇见安拉

本书不单是一个青年建筑师对异域猎奇式的景观描摹,正如柯布写的——“我用双眼写作”,而之后亦能够“快快乐乐的离去”,而且也可以看到一个似乎不太信教的人对宗教的思考。其实,更令我好奇的不是作者的专业背景,而是其宗教信仰,因为从这本书中可以感觉出一个以天主教为主宗的异乡人对远乡以另一种宗教——伊斯兰教——为主宗的亲和,而虔诚是种敞开的姿态,无关偏见。作者在《清真寺》一篇中这样写道:

“需要一个静穆的地方,正面朝着麦加的方向。空间必须高大宽敞,让心灵觉得自在,让祈祷觉得轻松。光亮必须充足,四处漫射,不留一个阴暗的角落。而在整体上,又必须十分简朴。建筑形式必须体现出空间上的浩瀚广大。大厅地面应该比一个广场还要宽阔,这倒不是为了容纳众多群众,而是要使前来祈祷的人置身于巨厦,感到舒服快乐,从而生出敬畏。”

当上帝遇见安拉,就有了此悟?我始终觉得就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再大,但心性却最终是想通的。因此,出游之人的出游多少是有借口的,当安静下来或者说“理智”起来,那就会与柯布的决定一样——“我打定主意:不再去接触一种新文化”。当然了,这也只是作为旅人的柯布在旅途困顿之余的赘词了。

《东方游记》读后感(五):非相册型游记

尽管这本书的名字带有“游记”两个字,但对我来说,却不是一本像《我的忧郁症》那样有趣的书(《我的忧郁症》是一本有趣的书?好吧,我承认我的心里的确很灰暗)。我总觉得很多段落和文字的跳跃性太大,语言絮絮叨叨,索然无味,以致我不得不耐着性子将它看完。或许我不应该对这本书文字的严谨性过于挑剔,毕竟这只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在旅途上的记述。我想,如果上个世纪20年代有网络的话,这更像是一个柯布西耶在博客上的涂写。

然而,这位未来的建筑大师在对某些景致进行描述的时候,大段大段优美的文字从字里行间不时跳跃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能够,我要给这篇叙述全部涂上赤红色,因为这里的土地上没有绿色,似乎都是在窑里烧过的粘土。广阔的地面上,散落着黑灰色的碎石,只有几座峭岭锁住平地的延展。山岩延伸进总舵小湾的波涛里,海水与岁月都没有磨平它们粗糙的构造。他们的边缘融入了广阔、干旱、荒芜的红土地。从埃勒夫西斯到雅典,没走一步都见到这样的景象。"

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想在这个图像主宰人们视觉的时代,还有没有人能够,或者屑于用文字将眼睛看到的美妙景色重新表现出来。优雅的景物描写曾经是作家必然的功力之一,然而在这个浮躁的、图像主导的时代,这样的文字越来越稀缺。或许我们全然习惯了用眼睛去直观观看实景的镜像,而失去了用脑袋去感知实物的自觉,因此当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才觉得如此费力,如此陌生。

尼尔·波特曼曾经提出过一个名词:半文盲。说的是有一部分人们逐渐失去了阅读的能力:不是不认字,而是认识每一个单词的含义,却无法获得这些单词组合而成的句子的意义。或许我正逐渐沦丧成半文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