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粉世家》读后感精选

《金粉世家》读后感精选

《金粉世家》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页数:19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粉世家》读后感(一):行矣,燕西

其实想给四星半。小时候看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因缘,特别入迷,跟同桌讲起,同桌就把家藏金粉世家借给我看。就是这一个版本。

张恨水先生文字半遗老风,半小资风,技术发挥不太稳定。男主是特别会装的,女主是禁不起诱惑的,很真实。冷清秋给金燕西的决绝信真是好,读过后,我跟书里的人物一样,先赞信的文采,后体会个中悲凉。

其实要大赞书中插图,类似旧版小人书风格,陌上闲游坠鞭惊素女一章插图尤其传神,看过后觉得电视剧的镜头画面特别low。这么用心的插画在电视剧播后出版的书里很难找到了。

最近特意上孔夫子买了一套旧版,纪念一下少年时光

冷清秋在向水里丢沙子

《金粉世家》读后感(二):比电视剧凄惨百倍

最爱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尤其是以北京为背景的长篇。看完《春明外史》花了3个月,看完《金粉世家》却只用了三星期不到的时间。《金粉世家》在10年前就看过电视剧,剧中的经典情节至今难忘。编剧总归仁慈又符合主旋律,看过电视剧,再来看书,不免也要怪张恨水太过决绝,把浪漫至极的燕西写得如此不堪,把清纯有学识如林徽因一般的冷清秋写得如此被利益所诱。以至于两人的爱情结合也不过是未长大的两人的一时兴起。看完只会对爱情多了一份失望,就像书中旁人不断问两人的话“你们明明是爱情自由结合,为何闹到这幅下场。”可想,在物质面前,爱情是多不堪;即使甜蜜的爱情也是物质的假象堆积出来。任何的情感,无论亲情还是爱情,碰着物质都是不堪一击,这道写得颇符合现实。

是的,不管张恨水把冷清秋写得多么有才气,多么温柔,多么与世无争,也不过在讽刺着她的一时天真,最终落的凄惨下场。

在尾声中作者略微提了下燕西的结局,靠姐姐留了洋,回国却只能成了电影演员(那时的电影演员地位如同戏子),又是受一众女子的追捧。只是电影演得都是他和清秋的故事,作者貌似想说一些什么。燕西有没有真的爱过冷清秋?还是只为着她的一副姿容,与其他女子的不同,而一时兴起的爱慕之情,以及不得已要付起一个结婚的责任,即使到书的最后也不得而知。只是燕西一味得不理解清秋,婚后一直把她想象成与约束丈夫的大嫂二嫂无异,连演电影也不忘把它拍出来。

《金粉世家》读后感(三):有一个女子叫冷清秋

首先,我不想因为提到冷清秋就在心上先浮出董洁的音形。这样,无论对谁,都是不公平。董洁是董洁,冷清秋是冷清秋。不可同一而语。

有一个女子叫冷清秋,张恨水没有说这是因为那句所谓的“冷落清秋节”而来,姓冷本是寡欢阴深的感觉,清秋二字更是不免透露出荒芜凄凉之意,这也注定了小说中她枯草一般的命运。抗争?骄傲的倔强似乎不堪一击。最终也不如返璞归真,做个卖字为生的女子。不为世事争,不为世人扰,自当投入昆明湖又重生了一样。亦舒说: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种象征,过去的女人,现在的女人,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冷清秋,她也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小儿女,只是一贯小家的气质,朴素,矜持不张扬的个性,抑或再有些许与众不同的姿色点缀,与在风尘里灼花了眼的女子大相径庭罢了。她不擅于在交际场中混迹,自是比不了乌二小姐的风情;她没有一个军阀的哥哥,也是不及白秀珠的背景地位;她更是不会在胡同里做一个为阔少爷们所捧的戏子,这样白莲花白玉花倒显得多少有些不堪……她只是一个女学生,也许在学习的同时也在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被谁执手,与谁偕老。

终究是让自己失望的,她的布衣素裙,淡雅宜人也只不过是金燕西在漫漫风尘之中有些疲倦,停留在此换一换味口的玩物罢了,呵呵,也许言重,又哪能有这样的不堪!这句本该用于白秀珠的话,何尝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甚至于冷清秋呢。情人的眼光,是没有定准的,爱情浓厚的时候,情人就无处不美。爱情淡薄的时候,没人就无处不平常。齐大非偶无法苟全的宿命逃也逃不了,只是既然命运在一时能够成全,为什么却不能够永久保全呢?他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执手,却最终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劳燕分飞。说来家庭的变故,也不只是无谓的一个借口。说来它也只是这场爱情乃至婚姻决裂的突破口吧。终究还是由两个人的不适合来缔造这段悲剧,不是说性格不同就可以互补么,只可惜金燕西的下半阕冷清秋是不能够工整地对仗呼应吧!

这个夏天,一直钟情于蔡琴。从《不悔》到《庭院深深》,到《送别》再到《被遗忘的时光》。总是觉得她的歌少了一种味道,却又正是因为少了这种味道而使之又多了另一种特别的意味,空房子的命运,无性婚姻,杨德昌的绝情……要诉说多少才能完全露出心里的苦,不济的不仅是人,更是一颗伤痕累累,锈迹斑斑的心哪!不悔不悔,不悔的到底是大敦煌中飞天的思念还是十年中自己对自己的禁锢,无从知晓。只是歌声依然动听,斯人已逝,他的绝情,她的死心,呵呵,像极了冷清秋,只不过金燕西更多的是多情,多情到了泛滥的地步,覆水难收,没有回旋的余地。

这个秋天,很是庆幸南京终于有秋天了。如此寡来,却是一个分手季。我们喜欢说爱情平等,不论对谁,只要转身,受伤的总是两个人,没有谁对谁错。说实话,看完《金粉世家》的电视剧,是对金冷二人都抱着同情的态度,但是看完了小说,却是恨极了金燕西,如此不负责任。仔细想来他的玩世不恭,沾花惹草,冷清秋不是不知道,她也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他,便也是如此作罢。可是,我又怎么能说,她不是为了眼前一时的荣华富贵,金缕玉衣的生活而掩盖在所谓的高贵的爱情羽衣下的美丽的借口呢,呵呵,自己想要的是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即使选择了,却还是要在自己所筑的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的城堡中固执地坚守,不是很没有意义么?

是小说却也只能是小说,是现实她也只能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冷清秋更像是一个背影,对于金燕西,她的爱与恨,欲说还休。对于我们,能够为此铭记的却还是风尘边缘那个布衣素裙,淡雅宜人,洒下一席芬芳的女子罢了。

《金粉世家》读后感(四):金落粉褪总动衷

今天看完了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虽说电视剧是早在多年前听说过,偶尔也有心看看,但终究没有遂意。大概也是对国产电视剧信心未孚,兼且担心浪费了时间,所以只是在多年后想起了鸳鸯蝴蝶派,一心想见识一下到底张先生笔下是怎样的文章,才捧起了这本小说。

至于读《金粉世家》的另一个缘起也是家中存有这本书,况且春节回家除了热闹总归无聊,借此打发时间,免得镇日吃喝玩戏,徒令虚度。

起初,在家里时读得快些,回京后,因是工作繁多又是用手机读,速度缓了下来,今天方才读完。掩卷后不能无感,大概一则怜惜清秋,一则感慨繁华。

清秋内外都散落着清秀,才气流溢,除是天妒,本不该如此命薄如纸,偏是遇到命中的魔星燕西,就此沉沦。大凡女子见到簪缨世家的倜傥少年才华略展,又是一意追求,恐怕没有不动心起意的吧,纵是洁好如清秋也不能例外。可是童话中灰姑娘未必在现实中过上幸福的生活,说出来也不过是书中反复提及的齐大非偶,想起两千多年前的郑太子忽真是灼见了世事,虽说门当户对总被人以为封建残余,虽说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可是两个世界的人想要和睦的长久下去,并非易事,因为当初的结合与其说是一往情深,毋宁说带有对彼此世界的好奇,而一旦新鲜感消逝后,如何能够在碰撞的两个世界间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是值得人深思的。清秋显然并未考虑周全,迷于眼前的诱惑,于是委心。可是燕西却终难脱纨绔的习气,只是在乎自己的生活,依然如素。又对清秋可能干涉他的生活心存恐惧,越发不肯立意周全,这段婚姻又怎能不落败。其实婚姻本就是一种束缚,是对另一半的信心与责任,若是结婚时便打定主意不可让对方过问自己,大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弥补的了。有人以为清秋失于柔弱,可是清秋真的对燕西横加阻拦,恐怕就是一年也难以维持了。

那么又怨谁呢?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谁都无可厚非,尽管对燕西总还颇有微词,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他本就是如此,只是他爱恋着清秋时,你亦替他们欢喜,看着燕西如此深情、不嫌贫贱果然好,待到后来他弃了清秋,你就觉得他鲜克有终、面目可憎。这样子的情感与书中的清秋何异,因正因如此,清秋才落得这般悲惨。可是,燕西的本质前后本就没有改变,都是那个燕西,都是那个挥霍无度、用情不专、自私自大的公子哥——当然那个环境下的人都是如此。而燕西他本该在结婚时改变的,只是他没有。所以劳燕终是分飞。

我以为《金粉世家》虽以冷金二人的故事为主线,可是张先生想说的是这个家族、这个社会,就像《红楼梦》中安排的那样。而金家的没落让我平白闷闷了许久。虽则金家的一蹶不振有自取之道,但对于繁华的凋残总有一种不情愿。读到梅丽最后一次回到乌衣巷的家时的一片惨淡的气象,顿觉人生萧索,心中想起《红楼梦》中那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富贵之家总有败落的时候,所谓“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贵如王侯将相且毋论,就算是帝王又如何,偌大的紫禁城还不是一样只剩下空荡荡的殿阁供人凭吊,而那些个身在其中的帝王生前千般万般的算计,也阻不住终有一日曾经森严的大内,会成为游客观光的场所。若非时总理刻意护佑,也早被拆成一堆土砾。而始皇的阿房,隋炀的迷楼又在哪里呢,生前再不可一世,也阻不了身后的洪流。于是释然。

刚刚扫了眼电视剧《金粉世家》的结局简介,似乎与张先生本意乖违,大概张先生笔下的燕西似乎后来是一丝毫都不顾念清秋,简直弃如糟粕,而电视剧则一意想要铺陈爱情吧,没有看过,也不好做细评了。只是我知道张先生想说的不是爱情,而是人世。

这是前时所写,整理博文时拷贝过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