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摘抄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摘抄

《罗杰斯著作精粹》是一本由卡尔·R·罗杰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一):如此阅读

我们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读这本书,每逢5号、20号,大家一起读这本书,由一个人读,其它人看书,随时可以停下来讨论,通常一晚上三个小时只读一页。一个人的发言激发着另一个人的灵感,半年下来,读书成了一种享受。我们的门开着,谁愿意来都可以,开始是愿意亲近罗杰斯的心理专业人员,后来又增加到他们的家人,家人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越读越有滋味,这一天也成了大家的节日。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有这么多人愿意如此这样阅读,真是一种享受。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二):伟大的罗杰斯

罗杰斯是我最重要的源泉之一。2005年,我接触到他的《个人形成论》,深深为之折服。今年又买到他的《著作精粹》,读完了。

关于罗杰斯的理论,大家百度一下或者看其他推荐者的评价,就会知道,我不说了。我说两点感受。一个,很佩服罗杰斯,他的理论其实很简单,但是他居然洋洋洒洒能写那么多东西,说是重复吧,但是却都是新鲜的感受。另一个,就是他的写作风格,真的非常棒,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我也希望能写出这样风格的作品。这段简评不能算了,因为罗杰斯的文字,很明显需要心平气和才能写出来,而我现在的环境不允许我从容不迫地写字。

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书,值得力荐给爱好者。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三):一本不错的汇编

罗杰斯的其他观点我都在之前的阅读中学习过了,这本书独有的内容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讨论,写得很平实,值得一读。

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开始了实践会心团体的尝试,这是阅读罗杰斯对我的人生所带来的一个重大的影响。

今天凌晨,在写给我所在的会心团体的朋友们的信中,我写得:

在之前的两年时间里,我更多的是学习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认为父权式的帮助是利于他人的成长的,因此倾向于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干预,然而,我内心深处又有一股自由主义的信念(感谢熊培云先生的作品对我的启发),认为没有人有权去干涉他人,因为我们谁也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那样做就是一种“真理病”,结果会好心办坏事,历史上已经无数事实摆在那里,不需要我再赘述了。总之,传统精神分析学的理念必然地导致一个矛盾,就是你的能力与你的权责间的矛盾,你自以为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你无权那么做,你也无力承担你行为的后果。这一矛盾在我读到罗杰斯人本心理学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时化解了。罗杰斯认为,作为权威的治疗师(提供心理咨询者)只能充当镜子的作用,努力映射当事人(接受心理咨询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同时,以真诚、无条件接纳、共情、理解等手法来制造和维护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特征我归纳为“安全的自由”——既有人身的安全感,又有发言的自由——这样一来,人性天然的生命本能(这个概念取自弗洛伊德的理念)就会得到释放和实践,从而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欣赏自己。呵呵,我必须承认,我和罗杰斯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不过我不是一个只会发白日梦的理想主义者,我喜欢采取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会心团体是对“以当事人为中心”理念的实践应用,促动员(组织者)通过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来推动大家的共同成长,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容易受到群体的感染,采取相似的行动。

罗杰斯,是一位给人带来希望的先哲。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四):读后的一点感悟

在大学医学心理课上第一次接触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使我有了读其著作的冲动,虽然可能理解的不是很到位,而且只是精读了前半部分,但我仍有了一些新感悟。

传统对于心理治疗的认识,医生是占据主导地位,而患者是处于一种弱势被动的地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也被认为没有自主的思考能力,所以其情感被认为是需要控制改变的。而罗杰斯则倾向于治疗者只是起到引导患者发现自身问题,进而改变的作用,在医患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被大大削弱了。

虽然在心理咨询方面,我认为人本主义确实可以大大发挥咨询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潜力发挥和成长,可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其疗效能够发挥吗?当我阅读到一个因为内心价值观冲突而患上身心疾病的男子,和一个有着严重移情倾向的女子,在人本主义观点构建的沟通环境下,通过近乎自省的方式,发现了自身问题时,在某种程度上疑问被打消了。我现在倾向于接受,即使仅凭这种方式不能完全治疗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也是在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影响的。

作者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也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书中强调尊重接纳自身经验和思想与冥想术有一点类似性,这样的观点有助于保持一个平和而积极的心态。治疗师对咨询人的尊重理念,也可以应用到与人的日常交往中,甚至医院的医患关系中。这本书同时解除了我对于价值观的一些困惑。作者描述的人们价值观的一些内化模式是非常形象的,我时常感觉到身边的一些同龄人确实固执地因为一些原因拥有了与现实极不相符的价值评判,或者自然而然的接受一些世俗的价值标准。而在本书的作者看来人的价值观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流动的,并且是忠实于个人经验的,类似婴儿的价值方式,我想这种说法对于那些被超我所折磨的人是非常实用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说人的成长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生命的旅途中总会有新的情况发生,也会有新的经验被吸纳总结。因此所谓为了变成熟而成熟起来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成年人所谓形成为稳固的价值观而可以一劳永逸,不再改变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罗杰斯著作精粹》读后感(五):美好的生活就是……

当内心被智慧的火光碰撞,我抑制不住地想写下些什么,仿佛如果不努力抓住它们,它们就如流动的时光转瞬即逝。

当读到“……所以我认识到自己之所以投身于研究和理论建构,是为了满足一种发现秩序和意义的需要,一种我内心的主观需要……”时,我被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禁回忆着,原来在近来读马赫的《知识与谬误》时,就有着相似的认识,“自然是客观存在而没有任何伪造的假象,但其过程十分复杂……自然定律就成了我们心理需要的产物,在自然界里觅到探究的途径,当直面自然过程时我们将会处于主动的状态”

两位伟大的导师如此透彻地分析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对于这种认识的需要又都有着相似的谦逊与勇气,一种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优秀品质。

罗杰斯在描述“事实是友善的”时这样阐述。“接近真理从来都不是有害的、危险的或令人不快的事。所以尽管我仍然……但在某种更深层次上,我已经深深地认识到这些痛苦的再组织就是学习,虽然它是痛苦的,但它总会导向一种更令人满意的、更准确的看待生活的方式……我坚信事实会是我的朋友”

马赫则如是说“规律起相同作用的心理功能有时可以成为认识,有时也可成为谬误,要避免认识谬误发生,只有重复地、认真地、全面地检验确证……一切进步的目的就是让理论更加与事实相吻合”

对于各种主义来讲,我们都可以保持一种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任何过度地迷信或者批判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无益于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正如罗杰斯所讲,“我必须一次次反复验证,在成为自我的过程中发现和接近真相”。非常喜欢这本书中“过程中的人”这一章。在迷茫与挣扎中,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应该如何选择呢?罗杰斯在“成熟个体的价值判断过程”中给予我启迪。

什么是价值观?我认为,价值观是支持你做每一项选择时背后的信念于动机。

为什么要拥有价值观?我以为,当我们在人生或重大或细小的选择面前,坚定的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出抉择的根本因素。

怎样形成成熟个体的价值判断过程呢?

我以为有以下关键几点。

第一,你始终清楚你想要的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

第二,你对于自身的外界的体验都是开放的,在包容的接纳中获得理解与提升。

第三,你要勇于承担各种风险与变化,将人生的幸福建筑在自我而非一切其他人或事。

第四,“就像船上回转仪的罗盘一样,他能够不断调整方向,朝着更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

人生最大的喜悦与满足或许是这样的,我们在体验自我中不断成长着,在与他人和世界的互动着不断成长着。

于是,我们在成长中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地前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