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利亚特读后感锦集

伊利亚特读后感锦集

《伊利亚特》是一本由[古希腊] 荷马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5元,页数:6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利亚特》读后感(一):看完留句话

终于看完了《伊利亚特》,对于荷马史诗我只有震撼这一个词形容了。固然主要是荷马的笔力使经典几千年来影响着一个一个的时代,但真的要致敬罗念生、王焕生的翻译。(见过糟糕的翻译,也就越来越明白好翻译的难得。)

战争残酷,但处处还是感情。即使伦理道德在遥远的迈锡尼时代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人的产生就伴随着情感的产生。

为国家而战的英雄们,也是“与子同袍”的战友。阿基琉斯在帕特洛克罗斯身亡后的那种悲痛,看得我真是几度泪目。(荷马大大刻画的太棒)还有好多……

不太喜欢教科书上那种主题思想的归纳,我坚信一部作品能流传千古一定是因为它体现了人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千百年都在触动人心。

《伊利亚特》读后感(二):如何阅读荷马史诗?

他的本相已不可一望而知,因为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由于海浪冲刷而断折、破碎甚至完全毁坏,何况还有贝壳、海草和岩石之类的杂物附着于他,致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怪物,全然丧失了原本的模样。

——《王制》柏拉图

以上引文概括了本文的主旨。

这是柏拉图对格劳克斯神像所做的描述,也是我们面对口语文学时所遇到的困境,如何去清除附着于史诗上的贝壳、海草和岩石,成了我们必须干的苦力活。

《伊利亚特》的叙述节奏缓慢,史诗从阿基琉斯的愤怒开始,中间充斥大量的离题和并置,直到第19卷,帕特克琉斯,阿基琉斯的好基友战死后,他与阿伽门农的怨恨才得以消除。《奥德赛》同样如此,包含了一系列xxx的故事,xxx的身世等离题插叙,几乎可以独立成篇。对于口语文学中大量离题,回到当时的具体创作场景或许可以帮助我们。

我们得了解和书面创作不同的是,口语文学不仅仅只是歌人独自创作的产物,观众对诗人起着直接影响。诗人必须考虑周围听众的即时感受,为了完成吸引听众的目的,歌人的即兴创作也注定常常游离主题之外,荷马不能像现在的作家一样拥有充裕的时间去布局谋划小说的结构,他必须时刻保持吟唱内容的跌宕起伏,以此吸引他周围的听众。“游吟诗人非常清楚,什么时候他该结束吟唱。一旦听众显露出即使最轻微的疲倦迹象,他就会再做一次努力,调动听众的注意,直至达到他期望的最佳效果。”

同样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能够打断和要求诗人德摩多科斯切换话题吟唱,也为我们具体展现了歌人创作时离不开听众的影响,诗人时刻都背负着这重负创作。即时性和听众的共同参与是史诗之所以如此灵活多变的最根本原因。对于当时的听众而言,他们已经和诗人达成了关于英雄事迹认识的共识,好比我们无比熟悉西游记一样,真正吸引人心的是诗人如何去丰富和描述这些梗概。

所以,无论是阅读荷马史诗还是任何古典作品,如果我们想正确的理解而不是带着现代人的偏见,也就必须了解那个具体时代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诗人创作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得试着抛开对小说速度感的迷恋,让自己能够完全沉迷于史诗的个别故事之中,试着找寻在这个速朽、焦虑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的闲情。

《伊利亚特》读后感(三):英雄的样子

英雄式的阿基琉斯,个性鲜明,英勇过人,勇于追求个人的荣誉。在古希腊的英雄时代,荣誉——每个战士都渴求的,表面上,指的是战胜品,金钱、女人、城池等,但更深刻的是它代表名声,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名声与肉体相比,是死后依然被不朽。在那个神主宰一切,神决定凡人命运的时代里,荣誉是英雄们战胜死亡的武器,英雄因荣誉不朽。

神可以定人命运,英雄则因荣誉而积极主动,闪烁理性的光芒。

当阿伽门农将自己被剥夺荣誉的耻辱,不公正地转移到阿基琉斯时,面对自己的国王,阿基琉斯公然选择不服从他的命令,他说:“如果不管你说什么,我在每一个行动上都听命于你,我就是懦夫和无用的人,如果你想试试,那就让大家知道,你的黑血很快会流到我的矛尖上。”当国王的命令是不合道义并且侵犯他人权利时,阿基琉斯的愤怒,反抗,与中国的君可不君,臣不可不忠,截然相反。

阿基琉斯愤怒,坚决不战,拒绝国王阿伽门农的求和,他说道:“我看阿特柔斯的儿子阿伽门农,劝不动我,其他的达那奥斯人也不行,因为同敌人不断作战,不令人感谢,那待在家里的人也分得同等的一份,我心里遭受很大的痛苦,舍命作战,对我却没有一点好处。在作战当中经过许多流血的日子,同战士们一起,为了他们的妻室。”阿基琉斯这段思考独白,可以看出他个人主义的思想:付出如果对自己没有好处,那为什么还要付出,这场战争仅仅为了他们的妻室又是否应该继续?

然而,阿基琉斯的愤怒,归根到底,是出于自身利益,却连累多少无辜的人。他甚至多次希望特洛亚人快点屠杀阿开奥斯人,让阿伽门农知道他的愚昧,以显出自己的力量。

当一个人受到不公正的侵害,是否可以一直保持这个状态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知节制呢,答案是否定的。

愤怒过后,连累自己最好的朋友战死,阿基琉斯恢复理智,诗人描写到“让既成的往事过去吧,即使心中痛苦,对胸中的心灵我们必须学会抑制,现在我已把胸中的怒火坚决消除,不想总把害人的仇怨永远记心里。”“朋友啊,你们要勇敢,心中对他人要有羞愧和责任感。”阿基琉斯知道一旦出战,意味着他即将死去,但是他坦然面对:为了好朋友,为了战友。最后甚至可伶赫克托耳的父亲,答应他带走尸体并给他时间举行葬礼。

古希腊的英雄,就是人的样子,有正直高尚的阳光面,也有内心的黑暗私欲,为自己而战,心里有羞耻心,责任感。或许,就是认识你自己,凡事不过。

读的时候,总是想起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故事背景是七国战事四起,其中六国求独立而战,秦国则求统一而战。侠以武犯禁,带着国破家亡的仇恨,越国人无名隐藏身份,带着秦王追杀的三名刺客飞雪,残剑,长空的武器,谎称自己已经将三人一一击破,已获得接近秦王的机会。谎言是这样的:飞雪与残剑是一对情侣,两人双剑合璧天下无敌,但是飞雪出轨于长空,因此无名先击毙长空,飞雪要为长空报仇,而戴了绿帽的残剑尊严尽失,愤怒不战。于是乎三人均败在无名手上。按照阿基琉斯因荣誉受损而愤怒不战的同理心,对此表示理解。但是秦王一听,当场揭发谎言,说道:“那两人光明磊落气度不凡绝非小人之辈,所以反目成仇是假!”飞雪,残剑乃真英雄也。

第二段叙述,是三人得知无名的计谋必可成功刺杀秦王,为了天下苍生,主动牺牲自己。故事是这样的:长空一听无名的刺杀计谋,好,表示愿意配合,于是在决斗中主动败给无名,牺牲自己。飞雪与残剑当中只需一人的兵器,即要牺牲一人。于是两人抢着牺牲自己,最终,飞雪也在众人面前与无名决斗并故意牺牲。

然而这样的牺牲也太看少英雄两个字了。在日夜的练字以求剑义时,残剑悟出了不杀秦王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天下,为天下的黎民百姓着想。无名十年练剑,只为刺秦,而残剑却对他说:“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并不再是痛苦”。镜头可以看到,是一片的蜡烛突然被风吹动,是无名的杀气乱了。到底是杀,还是不杀?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秦王眼眶湿润的说出未来的社会憧憬:“是人的手中没剑,心中也没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便是最高境界。

无名泪光一闪,以剑柄刺秦,只望其能记住最高境界。

作为一部商业片,在迎合的同时,张艺谋柔合进富有时代气息的,以大局为重的“天下”信念,与主流意识形态呼应得彼伏此起,绝顶高手无名,是英雄的核心思想:个人仇恨,让位与群体利益,是胸怀天下的包容,是在自由意志的思考下明白大义主动选择死亡。他的个性,也被家国天下的情怀淹没了。

张艺谋的英雄观是人应该有的样子,而且错的不是哪个国家或个人,而是战乱的时代和战争本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