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读后感1000字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读后感1000字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是一本由Thomas Hardy著作,Wordsworth Editions Ltd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29.9,页数: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读后感(一):真实

里面的人物没有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很真实。

书名叫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耐人寻味。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作者刻画少女心理很入微,值得一看。

看多了武侠小说和漫画里脸谱化的人物,再看看Bathsheba和Troy,他们才是鲜活的。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读后感(二):哈代的乡间相册

Weatherbury让人不由想起Alan Lightman在《爱因斯坦的梦》里所描述的时之国度。其中有一个世界,每个小小的国家时间的流速都不一致,因此每个小小的国家都是一个时间洪流中的孤岛,有着自己脉动的独特频率。那些渴望看到更多的旅者,当他们从一条时间的小溪迈出,便成为永远无法归家的浪人。

Time flows at different speed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No traveler goes back to his city of origin... The abundances caused by isolation are stifled by the same isolation.

因此,我觉得理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这个题目并不是很难。书里面也有一段话专门提到,Weatherbury这个地方,时间似乎凝滞,其它地方的远古时代只是这里的过去,其它地方的过去是这里的现在,而其它地方的现在已经是这里的未来了。Maltster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很有意思,当别人问老人家究竟活了多少岁的时候,老人说,我不知道我活了多少岁,我只知道我从这里呆了几年,从那里又呆了几年……大家一数,哎呀,都一百二十多岁了,可是老人就像双曲线一样,无限接近死亡坐标却永远也不会相交。

但是madding people又不只是在暗示这片乡土之外的喧嚣人群。Fanny Robin疯了,Troy疯了,Boldwood疯了,Pennyways也是疯子。悲剧味极浓的疯癫已经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哈代还比较仁慈,每个“疯子”最后都获得了某种形式的peace。

什么样子的人没有疯呢?大概只有Farmer Oak和Maltster没有疯,而这两个人都是极具信仰的人。Farmer Oak最喜欢的两本书:《天路历程》和《鲁滨逊漂流记》,都是极为faithful的书。

作为早期的一部小说,哈代的那种乡土情怀和严肃的宗教使命感已经可见一斑。只是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还未能进行突破性的探索,所以Bathsheba更像是奥斯丁笔下寻求婚姻幸福的鬼灵精怪,而非后期Sue那样对自我认知更进一步升华后意识到自己终将被时代束缚的悲剧英雄。

暂时就想到这几个点。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像王尔德一般华丽精彩的描写。妙语连珠,回味无穷。

相比之下,人物内心也没有《无名的裘德》所带来的那么多的困惑与挣扎,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都还很单纯。总之小说的主题并不沉重,更贴近远离尘嚣的乡土人情。因此对于读者来说,算是一个好故事。

而且这是一个不会过时、万变不离其宗的寻爱故事。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读后感(三):风光太美

这本书初读只觉得言语晦涩,人物无趣;后来被作者笔下壮美的田园风光打动,想着为了这个也得忽略烦人的女主坚持读下去。

开始一段情节慢慢悠悠,待到Troy出场,悲剧命运的阴云开始在天空一角慢慢堆积起来。

Fanny死前那一段挣扎前行的描写真是看得人肝肠寸断,可我还是低估了作者的残酷,她居然还有一个孩子,然后就那么无声无息的死了;我还一直莫名的心存侥幸,以为作者会狗血的安排她和Gabriel在一起一段时间,享受到几天的保护和温情;谁知道她就那么一句话没说的死掉了,远离所有认识她,对她抱有那么一点点同情心的人,死在这个冷冷冰冰的、广大的世界上,死于一个浪子漫不经心的感情冲动。

阴郁的气氛在Fanny棺木前那一段达到了顶峰,那种莎翁悲剧一般的戏剧画面感,虽然有些狗血和俗套,却仍旧足够震撼人心,我简直都要开始同情毫无防备直直撞见这一幕的Troy了(当然,他仍旧是一个死不足惜的人渣)。

气氛与之相当的是Boldwood的圣诞舞会前的那一系列铺垫,命运的无声咆哮在四面八方轰轰作响,暴风雨的阴云已经在头顶密密合拢,一众人等却都盲目的被自己的欲望、良心、善心、恶意所驱使,义无反顾的一步步走向悲剧,迎接他们的自然只有毁灭的风暴与雷电。

结尾怎么说呢,阴郁悲惨了整本书,最后突然来个轻快幸福的收尾,总觉得有些违和,Gabriel在后面一段和女主一点对手戏都没有,感情毫无铺垫,结尾突然蹦出来娶了Bathsheba,有点为结局而结局的意思,其实两个人如果相忘于江湖,或是成为一生挚友,也不算不合理吧,毕竟,大家都回不去了。

Bathsheba这个女主的性格设定实在是太不讨喜,一味的幼稚任性,外加一点点虚荣,基本没做过任何正确的决策,果然美貌才是当女主的硬道理;和Troy这个设定就是帅到逆天的人渣倒也挺配。可惜作者非要让她去祸害Boldwood,这个可真是"情不知所起"...

Gabriel又被写得过于完美,性格一点发展变化都没有,基本就是韩剧标准男配的设定(果然古今中外读者/观众的萌点都是一样的),我倒是喜欢读那些无关情感,单独写他劳作和生活的片段,写得生动朴实,栩栩如生。

哈代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乡土,在这本书里,主角仿佛并不是那一众痴男怨女,作者编出他们的命运纠葛,只是为了给自己仔细描写一番英国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情冷暖找个借口和线索,好让自己可以一笔一笔的描绘一遍山坡树林牧场沼泽的四季风景,叙述一遍农场的四季劳作,再写一写那些淳朴糊涂友善的农夫们。

重复一下初读时的感受:怎么说呢,以服装作比,这本书的可以说是“质地精良”,底料非常扎实和精美,质感十足的高档货,眼观手抚,光泽和质地就让人心生满足;样式和裁剪什么的反而退居第二位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