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人住的7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人住的7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人住的7年》是一本由蒋振东 / 蒋振东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住的7年》读后感(一):一个人住的同感

也是在图书馆,一个女人,漂亮的女人拿起了这本书,又放下。我的关注由女人身上转到了这本书。

我也是一个人住,对于书中的故事很多有同感。后来我和作者聊天,他给我看他的新的摄影作品。我感到一个人的精彩

《一个人住的7年》读后感(二):如果我爱你,我可以等你九年。因为我不是王八,可以活很多年。

那天我正在坐在办公室里阅读此书,刘老师突然出现要带我去商场。

陪他回家拿手机,然后坐在车里等他打印东西。这个间隙我充分利用了起来。

好几张照片都没有任何改动。虽然不清晰,灰蒙蒙,可是自己却很是喜欢。比如开头那张和结尾。

这书真的挺老吧,好些以前的痕迹,土土的气息。可是还是很欢喜,就像你对一个人有好感,就一直会好下去。

也想去等一个人,等上九年,觉得心甘情愿。因为我也不是王八。可是问题是,会有这样值得等待的人吗?

《一个人住的7年》读后感(三):男人

一个大姐看到书名,说,这书一定是个男人写的,一定是个寂寞的老男人写的,我听了想哈哈大笑,问她为什么,她说怎么会有女人一个人住满七年,我又想笑,默默地笑,觉得你不了解我们这一代,也不了解真正强大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你只看到那些寂寞的人,寂寞得把寂寞写在脸上,可以和只认识七天的男人同居,并美其名曰我们多么有缘分,掩饰所有不合适,因为一定要人陪伴

真正强大的女人,如果没有合适的伴侣,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宁愿一个人,五年,七年,九年,时间不是问题,灵魂在成长,一个灵魂寂寞但茁壮的成长

《一个人住的7年》读后感(四):一个格局极小的男人跃然纸上

通篇就是一个单身男人絮叨自己既矫情又毫无营养的生活,空洞、乏味!

全文中心思想就是:“作者遇到的这样女人、那样的女人”

太可怕了!!!

书摘:“火车照例晚点1个多小时,这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火车上,有个女孩,是个学音乐的学生。她的穿着打扮,让整个火车感觉已经提前进入了夏天。她听着MP3玩着手机,还用手拨拉着很宽的腰带,引来不少人的眼球。我睁开眼睛的时候,那个女孩在问别人借手机,原来她的手机在去厕所的时候,丢下去了,她现在想用电话联系家人然后告诉朋友去接她。在很多人拒绝帮她后,我把手机递给了她,出门在外,谁都难免有什么困难。没有想到的是,她拿着的电话,给她的朋友开始了聊天,我听到的只是一定要买玫瑰花,不买她就去别的地方了。那个地段,我的电话是长途加漫游的,她聊了13分钟后,递给了我,连个谢谢都没有。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在想,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还要不要帮忙了。” ——看到这段话,瞬间一个格局极小的男人跃然纸上。

《一个人住的7年》读后感(五):老男人的心情故事

这个城市将近2000万人。

这个城市离婚率超过一半。

这个城市有上百万的男女独自回家。

蒋振东只是其中一个,他说,天黑,我回家。

穿过长长的街道、倒公交、换地铁、带着一身的疲惫和陌生的自己,回到蜗居的房子,最开始是地下室,现在是像模像样的小区。

----这是别人为《一个人住的7年》写的序,发生在北京。

这个城市有近2000万人口。

每天乘843公交车,从黄浦江的这边到黄浦江那边,晚上,晕晕地回到所谓的家。

最初是借的毛坯房--家徒四壁,因为曾在一年中搬了六次,便狠心买了一套,还花了不少心力装修,结果还是空荡荡的。

看到的离婚比结婚多。于是,便觉得离婚是常态;结了婚不离是不正常的。

----这是我的生活,发生在上海。

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奔四男人,在一个名叫北京的城市里打拼,似乎已经是很北京了,根底里,还是农村来的,有着说不清的距离。

蒋振东说:“繁华的生活里,也有和我一样,暂居着寂寞却梦想着美好的人。”每天,我们努力地工作,试图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可是繁华的背后,却是落寞。爱情,总是擦肩而过,迎来,却又无法把握。

不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个人住的7年》这个书名,来不及买书,百度了一下,从搜狐的读书频道在线阅读。看完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就是我的生活。

刚才小朱打电话说:“别弄得自己象个老男人。”我回答:“本来就是。”

阅读指数:不同的生活经历,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纯粹的私人心情故事。

购买指数:在线看吧,如果觉得好,就去买一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