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读后感精选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是一本由安迪斯晨风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读后感(一):童年的纸飞机,飞回我的手里

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喜爱,似乎是我们人类的本能。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从小在大自然中长大。我家里虽然只有三亩地,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年夏季小麦成熟收割以后,爸爸妈妈就会种上玉米、花生、黄豆、红薯、棉花、谷子、白菜、萝卜甚至芝麻和高粱,一块一块的,就像老和尚的百衲衣。因为种的庄稼种类多,从小到大在庄稼地里见识的杂草和鸟兽种类也特别多。 春天到来时,田间地头能看到一簇簇开着小白花的荠菜,贴地生长的车前草,以及嫩绿的面条菜;再热一点,满地都是开着粉色小花的打碗花。家里老人说,采了这个花就会把饭碗打碎,所以我一直不敢动它。到了夏秋季节,藜(灰灰菜)和苋菜(也叫人行菜)长起来了,才回家里开水煮了凉拌就是一道菜。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马齿苋,我们那边叫麻绳菜,肉嘟嘟的红梗绿叶,不管是包饺子还是做蒸菜,都特别好吃。 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好玩的就更多了。 红薯地里有时候会有田鼠洞,小孩们喜欢抓它们玩,一人拿铁锹挖它的洞,然后另一个人去后洞堵着。洞里面一般两条路,一条通向粮仓,田鼠偷来的花生玉米都藏在那里,有时候会有好几斤呢。另一条通卧室,会有一些茅草什么的。田鼠很机警,听到动静就往后洞跑,守在那里的人正好抓住。田鼠其实和家里老鼠没太大区别,也就是耳朵圆一些,稍稍胖一点,有些小孩会抓住它养起来,运气再好点还能遇到刺猬,这个是小孩最喜欢的动物了,拿回家养笼子里面。什么都吃,不过很容易跑掉…… 小孩子们这个季节捉得最多的还是蝈蝈(中文正名叫:优雅蝈螽),会叫的雄蝈蝈你估计见过,这个捉住没太大用处,也就是拿回家放葡萄架、丝瓜架上就可以免费听它叫,咯吱咯吱的,真好听。不过我小时候主要是抓雌蝈蝈,老大一个肚子,长长一条尾巴,满肚子都是籽,烤了吃那叫一个香,比吃螃蟹还过瘾…… 说到昆虫,我虫子都敢抓到家里来。特别是一些长得很漂亮的中华剑角蝗,瓢虫,蝈蝈之类,小时候真是爱死它们了,觉得那是大自然的奇迹。捉最多的自然是蚂蚱,专门抓那些嫩绿色很好看的,有时会放瓶子里养着,还给它放草,可惜待不了多久就死了。 小时候的这些经历,让我长大以后依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到外地出差或是旅游的时候,我会认真观察街边花坛中的植物,辨认它们的种类,看看跟我们河北这边有哪些不一样的;我还有个大大的梦想,将来有钱了买个大大大鱼缸,里面放上沙土种上草,然后捉来各种虫子放进去,做个微缩版的动物园。 后来我还发现,除了我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对大自然和动植物充满好奇心的人。比如说我的偶像“博物君”张辰亮老师,不管形如外星来客的虫子还是头戴花冠的怪鸟,不管是号称价值百万的药材还是路边随处可见的杂草,他都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准确答出这些生物的学名和生理特征,充分满足了围观群众的好奇心。 其实在古代,博物君这样的人更多。毕竟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古代社会里,粮食不足是困扰所有人的大难题,有了博物君的“火眼金睛”,就能从一大堆野草、野果、昆虫中准确识别出谁是毒物,谁又更具营养价值,生存机会大大提升了。孔子在给弟子们上课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学《诗经》: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思是说,读者从《诗经》里面可以学到兴、观、群、怨等各方面的教化,进而用来孝顺父母、效忠君主。除此之外,还可以多认识一些动植物的名字,增长见闻、陶冶情操。 从我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典籍中,找到那些我们熟知并不熟知的动植物,用科学方式讲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再看看古代人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有哪些脑洞,这种科学和文学、历史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求知与文化魅力。就是我写作《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系列的初衷,没想到会收获那么多的读者喜爱,有点受宠若惊。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出版三年之后,它的续篇《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按照动植物的生活区域,分成4个部分,分别是山野丛林、江海水族、平原荒漠和家园庭院。在写作时,我尽量使用了更加通俗、平实、有趣的语言,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切入,为读者讲述古代动植物和人类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大家在阅读时不但能够增加知识,而且读得开心!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读后感(二):我很爱的博主出的科普书籍推荐

微博头像是颗猫头的新浪博主安迪斯晨风是我很爱的读物博主,关注他很久被安利了不少知识和书籍。他是真的用通俗、平实、有趣的语言,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切入,为读者讲述那些人类与动物植物的关系,不仅长见识而且很开心。因此他的这本《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真的很期待很喜欢阅读。 文字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讲述新奇的典故与传统知识。历史人文科普,都在一本书里体现了,干货满满可读性极高,配文的彩图又增加了趣味,可以说他出版的这本普及读物老少皆宜,适宜人群范围极大。文中每篇小短文都配有精彩的标题,比如一篇《面条、馒头和饺子的妈妈是谁?》翻开一看才知道是介绍的我们很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小麦。 作为吃货,我也涨了不少冷门的小知 识,如“张骞到底从西域带回了什么植物?我们现在能吃上多种多样的蔬菜和水果,比如大蒜、石榴、胡桃(核桃)、蒲桃(葡萄)、胡葱、苜蓿、胡荽(香菜)等都是西汉使者张骞的功劳。黄蓝(红蓝,花朵用于制作胭脂)也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侯带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胡瓜”“胡蒜”都是我们中国原来没有的蔬菜,慢慢摘掉了“胡”字,变成了黄瓜、大蒜。现在常见的植物中,带着一个“胡”字摘不掉的,可能只剩下胡萝卜了。” 作者能把枯燥的知识穿成长串,既引经据典,又贴近生活,带读者足不出户地深度畅游熟悉又陌生的自然世界,深入感受动植物背后的文化魅力,真的非常推荐!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读后感(三):《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博古通今好有趣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博古通今好有趣

为什么说不正经博物志啊?我觉得挺正经啊,博古通今的,讲得很好啊,各种来源及说法,联系古今及各方素材,这样很丰富了。博物知识这样搞起来,挺正经的。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自然世界。然而,安迪斯晨风的《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却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充满奇迹的世界。这本书以动植物的生活区域为线索,分为山野丛林、江海水族、平原荒漠和家园庭院四个部分,讲述了40种动植物的科普知识。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关于蝙蝠、熊猫、蛇、莲花、芦苇等动植物的知识,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延续了前作的风格,将人文与科普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把枯燥的知识串成长串,既引经据典,又贴近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趣和知识的奇幻世界。例如,在讲述“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一家子吗?”时,作者通过对比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让我们了解到它们虽然同属熊科,但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这种生动的讲解方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

此外,作者还围绕一些热点话题展开讲述,如“转发锦鲤真的能给人带来好运吗?”和“鲸鱼是不是鱼?”等。这些话题既具有时代性,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作者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例如,在讲述“面条、馒头和饺子的妈妈是谁?”时,作者通过介绍小麦的起源和传播过程,让我们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动植物背后的故事和冷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魅力。同时,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和段子,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等,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科普性的优秀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熟悉又陌生的自然世界,感受动植物背后的文化魅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放松心情,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