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话聊斋》读后感精选

《白话聊斋》读后感精选

《白话聊斋》是一本由蒲松龄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9.90元,页数:3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话聊斋》读后感(一):旷达

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中的旷达和通透。“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陆判》一篇中,当朱尔旦阳寿已尽,陆判劝慰他:“生死全由天定,人怎能改变呢?况且在通达人看来,生和死是一样的,何必活着就认为是快乐,而死了就觉得悲哀呢?”朱尔旦着盛装面对死亡。又如《酒友》一篇中,车某睡醒翻身时,发现酣醉未醒的狐狸,笑着说:“这是我的酒友啊。”不忍惊动,并替它盖好衣服,同时用手搂着它,看它如何变化。至半夜,狐欠身,车笑说:“睡得多美呀!”掀开一看,却是一个潇洒书生。起身跪在床前,感谢不杀之恩。车说:“我嗜酒成癖,别人都当我是个痴汉,你才是我的真知己。如果不见疑,我们做个好酒友吧。”在蒲松龄眼中,精怪也和寻常人一样,无非以心换心。

这里要提到蒲松龄的善恶观,他认为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细想起来,很是耐人寻味。可是实践以来很难呀!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

《白话聊斋》读后感(二):【2018十三】白话聊斋:并不是所有的书你都要读懂

大学时,一直想把《聊斋》读完,以为可以读通很多事。却发现,并不是这样。

首先,文言文版的《聊斋》,我根本看不懂。最近看到一本《白话聊斋》,粗看了几篇,觉得比文言文的,看得顺溜多了。

——不一定非得要啃原著,感受原汁原味。古时的韵味不一定适合现代的自己,现代的人。读书,也不是为了愉悦而已,一定也要“功利性”,目标性。如果单纯为了开心,也是可以的。否则,还是要发挥一定的作用。

第二,《聊斋》这本书,讲的多是妖魔鬼怪,狐仙书生。故事我没记住多少,但却可以看出,那是书生的臆想,社会现实的影射。很多都是书生在夜读,突然出来一个美女,接下来就是红袖添香陪伴相欢,这大概是书生的最大的白日梦。其次多是社会的冤魂,突然变成人,通过各种途径,因为现实中不得诉说,只能通过狐仙的故事来齐全;三是飞黄腾达财富梦,要么梦见自己金榜题名,要么有高人指点,发家致富——总之,要么是书生美人在怀,贤妻儿孙满堂,家庭富裕美满;要么控诉社会不平现象和黑暗。

然而,这除了提升我的文章的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其他的诸如“人情练达”,或没能让我从中思考现实并对现实有所启发。——估计,原因在于,社会阅历太少,无法从中提炼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东西。

所以,阅读,还是要讲究功利性,儿时读书,为了培养好奇心,求知欲,提升写作能力,锻炼思维能力;长大了,更要注重对现实的作用力——这是对普遍人的用处。

因为,有些知识,不一定读书才能获得;

有些道理,不一定都在书中。

并不是,所有的书,你都要读懂——要么有趣;要么有用。

《白话聊斋》读后感(三):【开卷有益】 评书【聊斋志异】

开学初,像往常一样,到伯川五楼淘书看。走过欧美文学,走过近现当代,绕到文言章回体。抽出一本《镜花缘》,扫了眼目录,识趣地放回去,又翻两页《水浒传》,依旧觉得难,叹气摆回原位,视线停在《聊斋》上,指尖徘徊一阵,还是白话本吧。

百余个故事读下来,有狐鬼花妖,也有伦理宿命。看似独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布局严谨,文笔细腻,历来被称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蒲松龄不惑之年以茶会“异”,写进去太多官场的黑暗,太多事态的炎凉,太多无解的遗憾。也难怪郭沫若赞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言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纵观《聊斋》,无论是才子佳人的爱情,还是人与鬼狐间的奇缘,无论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还是对不良品行的讽刺,都画龙点睛般穿插着三两句诗词,彰显出柳泉居士的超凡脱俗。后世没少对其改编,从《画皮》到《倩女幽魂》,从《陆判》到《崂山道士》,无一例外大获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故事本身够精彩,情节本身够离奇,篇章不长,回味无穷。记得某次在阴森凄冷的精细化工楼边做实验边读《聊斋》,某博士从身后冷不丁阴阳怪调地冒一句“《聊斋》啊!”,吓得我差点儿跟书中人共赴黄泉,追加魂飞魄散。

《聊斋》绝非是读过且过,而是需要深入思考,比如:大韩民国的最初形成猜想,狐鬼的异同点及优缺点比较,清朝科举制度与官僚风气的因果分析等。字里行间的蛛丝马迹,使得看似主观的臆断也夹带些说服力,算不算得上一次文学意义上的考古?

摘录几段《聊斋》中喜欢的诗词: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考城隍》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凤阳人士》

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

——《辛十四娘》

何事求浆者,蓝桥扣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间。

——《瑞云》

惜余春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悲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

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业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宦娘》

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恐归沙咤利,何处觅无双?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香玉》

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

红颜力薄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善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

——《林四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