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锦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锦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是一本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的817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一):宗教与人性的哲学小说

刚刚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现在脸颊还带着潮热和绯红,心脏也还没来得及舒展。如果说其他的小说是靠情节取胜,那么这本书就赢在它独特的心理分析、宗教观念和人性的精密解剖上。卡拉马佐夫代表了一种极端的思想和状态,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卡拉马佐夫的特质,只是不那么明显,或者是被掩盖得模糊了。善良与狰狞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是谁占据上风而已?那种极致的情感或许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如果你能把别人的嘴与心分开,将自己的嘴与心合并,那么就足够了。

想说得太多,但紧张到手脚冰凉,打字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不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这句话收尾再完美不过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二):随感

卡拉马佐夫既有被欲望驱使的时候,也有展现人性光辉的时候,人人都是俗人。伊凡和卑尔斯麦,像是罪与罚的男主被拆分成了两个人,但无论是纵容的人,还是实施的人,都逃不过良心的惩罚。大哥像是兽性的人,单纯被欲望驱使,社会性的东西大概就只剩下自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乎自己自尊,不愿意别人把自己当成贼的人,却曾经践踏过上尉的自尊,甚至间接伤害了一个孩子。对上尉家庭的描写,我们很多能找到罪与罚中那个酗酒官员悲惨生活的影子。阿廖沙像是神圣的使者,他仿佛游离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之外,却又不时在各个时间拯救着这些人。整本书虽长,却高潮迭起,长老的死亡,米尔德的疯狂,伊凡的癫狂,伊柳沙的死亡,再到最后庭审的对峙,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但这本书给了我绝佳的阅读享受。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三):卡拉马佐夫兄弟

近几日在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玛拉卡佐夫兄弟》。结果发现,这种结合了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的名著真的挺不适合我白丁的。想要真真正正地了解其内涵,读者不得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此,才能体会出其中妙处。否则,你看的就只是故事本身了。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其实小说通常写的是真实的事情,只不过将主角换了个名字;而历史书却通常只有人名是对的,其它都是虚构。

因此,一本伟大的小说一定是一本反映出一个时代沧桑的小说,一本反映人世间人情冷暖的小说,一本你看过之后受到感触的小说。

在这种宏伟的作品中,作者能够通过对各个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使之交织成一幅宏大的历史图像,让你身在其中体会其酸甜苦辣。譬如这部《玛拉卡佐夫兄弟》,仅用三个月时间的故事情节,便将关于宗教信仰、家庭争吵、财产纠纷、爱情困扰等等问题描写得鞭辟入里。但因我对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不甚了解,在读这部书的时候便觉得好像一座巨大无比的天外飞山向我袭来,使我不堪重负。

《红楼梦》的宏伟篇章类似于甚至甚于这本书,但由于身为中国人的我熟悉中国历史,因此这座大山就好像是中国的华山,虽高虽险,但却依然能充满乐趣的爬完。

而如王朔、冯唐、韩寒等人的作品,你便会觉得有趣得多。它们篇幅不是很宏大,描绘的都是你耳闻目睹或身边经历的事情,语言生动有趣,看着看着就有一种想拍着大腿叫好的感觉。因为这些场面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有些情景仿佛昨日重现,有些人物神态简直就是那个谁谁谁。他们的作品也能反映世间百态,体现人情冷暖,但都是身边你我他的真情实义,因此倍感“情也真,义也切”。毕竟世间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过着如此“小情小义”的生活。

这世道还有一种小说,便是那些网络小说。其吸引人的地方便是描绘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却又很吸引人的场面。比如说主人公穿越了。这种新鲜的事物给了缺乏想象力的中国人无限的惊喜。读这种小说,你完全不用思考,因为情节绝对不会合情合理,而且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巧合。读时有可能会有种新鲜的感觉,但是读后便是一片空白,没有丝毫回味的空间。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四):灵魂的声音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这一年里最为打动我的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刻画力度到了我所难以想象的程度。哪怕是一个恶棍,他的内心也有着深邃的东西。就像湖水,就像大海。有的时候,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是什么。生命深处所蕴藏的是我们所无法把握的力量。

看这样的小说有的时候真的是一种折磨。每一个新的细节都给我的灵魂以新的拷问。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我看到了那种真正可以成为“原罪”的东西。不是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而是隐藏在灵魂深处的一角阴暗。

最近我过得很痛苦,脑子里不停地涌动着一些连我自己都无法捉摸的东西。我照镜子,镜子里的我看上去有些凶狠,几乎是带着仇恨在看着自己。可是我感到很满足。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香。

但是,也许我从未感到痛苦,从未看到仇恨,从未觉得满足。只是在面对电脑,看着孤零零的屏幕时,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文字有一种出乎意料的美。病态,然而却是美的。有时,我们习惯把谎言变成真理。我们并不在乎这些。

忘不了书中丽莎的话:“听说你的哥哥杀了你的父亲,大家都很高兴。他们嘴上都说这太可怕了,但心里却很高兴。我就第一个感到高兴。”

真相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刻骨铭心。

书里的世界太庞大,而我的文字却那么单薄。 对于这本书来说,有许多的东西是值得细细体味的。

譬如佐西马长老的故事。

譬如伊凡的宗教大法官。

后记:写完这篇书评后不久,我就进了医院。在医院的隔离病房里,我暂时抛开了外面琐屑的世界,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静静地享受一种截然不同的平静。

我感到了永恒阳光的香味。感谢我的病友,感谢每天夜晚陪伴我的月光,感谢清晨明媚的阳光。现在我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我知道一切都弥足珍贵。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五):那些伟大的作家们

据说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提到过这本书,但是自己一点都没有印象当时购买这本书是不是因为看了那本书之后,而可以确定的是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在1Q84里面再次提及了这本书。

假如不是村上春树,或许我不会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看到了不一样的俄苏文学。不同于高尔基,不同于普希金。曾经想从语言来分析这个民族的性格,感觉不到任何强烈的民族特征,但是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人生中最后一部杰作确实能震撼灵魂深处。

柏邦妮在写那写伟大的导演时说了句话,简练出来是为了对抗虚无的人生,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灵魂的终极拷问。

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二者皆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从他对伊柳沙的描写刻画感觉到,我很少为作品而流泪,伊柳沙是个例外。关于灵魂的终极拷问,谁身上都有。老陀很善于借用任何一个人物来发挥他的一套哲学思考。

记得俄语老师讲,她读研的时候导师让他们翻译的就是这部作品,其实这样的作业真是不错。

每个人关于某部伟大的作品,或许都有其他具体的小故事,我没有对这部作品做读书笔记,而且,读书时以及读书之后的满腔激情都会在短暂集中度时间内消失掉,至此刻,我都不能明确的说出我更具体详细的感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底给我灵魂和思考带来了什么本质的提醒。

读书的时候觉得其实无论我怎么思考这荒唐的人生,其实到处都是人生,而且基本上是没有国籍的区别,也许,在遥远的世界对角,那里的偏僻的小城镇上,上演的是相同的故事。民族或许在某些时候并不是排第一位的,虽然有些时候会很有意思。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俄罗斯是跨越了宗教信仰,跨越了民族,跨越了时间,那里的上帝远远不是宗教范畴里面的了。(我越发觉得搞文学理论真是狗屎,我绝对不相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这部作品是有什么理论上的读者范围,他绝对是怀着对人类的爱来写下这个故事)

这本书或许应该在某个下午重新开始阅读,这是本温暖的书,令人沉思的书。虽然有很多个夜晚是在睡眠之前阅读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相信有些思考的细节肯定被遗漏了。

忘了在哪里看到:我们不仅要写,更要像写的那样去生活。

ps 读这本书 让人非常想去感受一下俄罗斯的冬天 虽然我十分讨厌寒冷 但是书中的寒冷确实起到了一些神奇的作用

感谢豆瓣上的人们,感谢你们传递着你们的感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