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1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刚起来,就看到外面烟雨迷蒙。我从窗户往下看,有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那家店是卖什么的呀,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他们是卖青团子的,吃青团子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妈妈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妈妈,我想试试做青团子好吗?”“好的。”妈妈和我向楼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馅。其实,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点野菜汁才变绿的。

我和妈妈来到厨房,先洗了个手,然后把袖子卷高,然后才做起了青团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个粉团,因为妈妈以前做过,所以我就去请教妈妈该怎么做。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她拿起其中一个我掰开的粉团,然后沾了点水涂到粉团上,就开始揉这个粉团,直到把它揉成一个圆为止,然后又用手指朝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下,搓出了一个洞,再把这个洞逐渐扩大,然后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馅,把豆沙馅放到那个地方,再把那个口子合拢,再搓成圆,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个我事先掰开的粉团,把它揉成圆,原本以为很简单,但粉团很软,一揉就扁了,一点也不听话,妈妈说:“你不能把手摊平了揉,要把手拱起来揉,这样子才可以揉的圆啊!”我照着妈妈的话把手拱起来,果然,这个青团子很听话得变圆了。接着,我用手指在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个洞,把豆沙馅放进去,但是,放进去简单,要把它合拢可就难了。不管我怎么弄,它都有一点豆沙馅露在外面,把这里的豆沙馅弄进去了,另一边的豆沙馅又出来了。我无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于妈妈。妈妈说:“你不能用露出来的豆沙馅附近的米粉来填补,要拿离豆沙馅远的米粉来填补才可以啊!”听了妈妈的话,我用露出来的豆沙馅对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块来填补露出的豆沙馅,果然,没有再露出来的豆沙馅了。就这样,一个青团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接下来的青团子我做起来简单多了,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妈妈把荷叶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锅里,然后又把青团子一个一个放在上面,开始蒸了起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妈妈把锅盖拿开,香气扑鼻,我和妈妈各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尝,“嗯,真好吃!”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

做青团子不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节我还要继续做。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做青团子给我吃。这次我决定跟奶奶学做青团子。

做青团子的材料有:糯米粉、艾草、咸菜、笋和肉。只见奶奶把艾草放进锅里,焯了一下水,然后盛出来,沥干水分,用菜刀把艾草剁碎,接着把剁碎的艾草放进锅里,加了适量的水煮了一下。最后把艾草捞出来和糯米粉混在一起用筷子搅拌起来。过了一会儿,雪白的糯米粉竟然变成了暗绿色。“搅拌好了,”奶奶说,“可以揉面了。”我一开始觉得揉面就跟玩橡皮泥一样,可是我揉了一会,面团就全粘在我手上甩都甩不掉,奶奶看了看说:“来,来,来,还是我来吧!”不一会儿,奶奶就把面团揉好了。

现在开始做青团了。奶奶把面团分成了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小圆球。奶奶拿起一个小圆球捏成了一个小碗的形状,再把馅放了进去,然后再把口子封起来。我当然也照葫芦画瓢跟着学,不一会儿,一锅青团就做好了。

“蒸青团喽!”奶奶拿来了蒸笼和洗好的粽叶。过了一会儿,掀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先尝了一个,真是又香又好吃呀!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3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指导老师:吴奇超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4

那扑面而来的绿

田野、河岸、沟渠

浆麦草的香

水磨粉的糯

古井水的甜

调和成葱绿的碧玉

熬一锅赤豆

抓几把桂花

外婆手指舞动

翡翠队列整齐

浓情蜜意几许

换来清香缕缕

如同温润的苏州姑娘

身穿翠绿的旗袍

打江南水乡缓缓走过

绵软油亮

香气扑鼻

甜而不腻

吃一口青团

思绪飞越千年

这是吴地风土与气候的融合

这是生活情趣和智慧的统一

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春来冬往,永久绽放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5

青团是苏州传统清明节食品,清明要到了,作为苏州“小娘鱼”不会做青团子可不合适,于是我就向奶奶学习如何做青团子。

开始工作了!首先是准备青团的‘青’部分:将事先准备好的洗净了的艾青放在了石臼里,开始像月宫里捣药的小兔一样认真的捣弄起来,细长的艾青明明很乖巧听话的呆在石臼里不动,可一等我的捣药杵下去它们就会像调皮的小孩和你玩老鹰捉小鸡一样的不断的躲闪到两旁,然后等药杵一离开又回到原地用无辜的样子顽皮的告诉你“来呀,来抓我们呀!”接着调皮下去……就在这样不断的奋斗努力下,终于在大半个小时候石臼里的艾青变成了期望中的青汁,虽然上面还有很多漂浮的段段细叶,也就是艾叶轻舟,看来要当小玉兔还挺难。

看着战利品我顾不上已经和迷彩服有得一比的盗版军服,开始做下一步工作“团”部分:将适量的面粉倒在盆里后中间挖个小坑,然后将简单过滤了下的青汁缓缓的倒入小坑内用手将面粉和轻质搅拌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和面,比例老是对不准,不是汁水加多了和的太稀需要加粉就是粉放多了需要加汁水,结果等终于和成奶奶要求的软硬适中的面团时,原本预期中的一小团硬生生的胀成了一大团!而原本类似迷彩服的衣服现在已经是一件真正的迷彩服了,都能去参加实战演习了——不!是可以入选特种兵了!。

终于到了包馅了!只见奶奶轻松快捷的掐一团面双手一压面团成饼状,用勺子舀起豆沙馅中间一放然后将面饼的边拢起一揉一个青团就好了,“这个简单!我会。”看着奶奶的动作我轻松说着,也有样学样的用手掐一团面团开始工作,然而现实是残忍无情的,看着简单的动作在我的操作下却显出了100%的难度系数,虽然是最终也包成了十来个青团,可是看着和奶奶的青团在一起的十几个‘歪瓜裂枣’自己都不好意思说那是青团了,“真是太糟糕了。”我丧气的说,“但不错了,一回生两回熟,下次会像样的!”奶奶笑着安慰我,然后端着包好的青团放蒸笼里上灶蒸起来。

小半个小时后,看着奶奶他们一点不嫌弃的吃着我包的‘歪瓜裂枣’们,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在这个清明节,这是我第一次做成了青团。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6

盼望着、盼望着,清明节来了,青团也来了。

说到青团,我便“飞流直下三千尺”。清明节前一天,奶奶召集我们一起做青团,一走进厨房我就看到一摊黏糊糊又软绵绵的绿面团和一盆红豆沙。做青团,我会呀,因为我在学校学过,相比妹妹他们,我多少也是一个熟练工。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先取下分好的面团中的一小个,把它捏成碗状,用勺子舀一勺豆沙,把豆沙倒入“碗”里,最后把“碗”口捏合,一个青团完成了!我捏了几个后,觉得自己挺有成就的,于是把捏合的青团拿来一看,哎呀我的老天爷!青团们好调皮,好几个露了馅:捏合的“碗口”太薄了,裂开了个超级大的口子,红红的豆沙露好似鲜果酱要溢出来。于是,我只好做一次医护人员,又用了一些绿面团,当作“狗皮膏药”,贴在了那些流血的伤口。青团的表面虽然难看了点,不过还算有用。

香喷喷的青团出锅了,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我知道青团表面看似光滑,实际上是奇黏无比的,所以我早已准备好了白砂糖。用青团蘸糖吃起来的口感果真十分不错,一口下去甜甜的,这是白砂糖的味道,再一口下下去仍然是甜的,这是红豆沙的味道,真是美味啊!三下五除二,我便消灭了三个。

吃完了,我问奶奶:“清明节,为什么吃青团呢?”奶奶似乎也不太知道。我查了资料知道:青团是寒食节的冷食,因为寒食节不可生火做饭。后来寒食与清明融合,青团习俗自然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青团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代表食物,它不但为清明节代言,还让我记住另一个节日:寒食节。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7

清明节快到啦,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包艾青团,今年也不列外。每次我都是给妈妈打下手,期待哪一天我学会了,变成妈妈给我打下手。在妈妈的的帮助下,我记录下了包艾青团的具体步骤。

首先,新鲜的艾草叶子加入食用碱煮熟,煮熟后沥干水分剁碎。糯米粉和梗米粉按4:6的比例加入开水搅拌均匀,水要慢慢放,避免太稀。接着,将其大概搓成长条形小团,放锅里蒸大概三十分钟。起锅后,把剁碎的艾草和蒸熟的粉团一起揉,这过程会很粘手,可以在手里抹点油再揉,揉得越久越劲道。揉好后,就可以包啦,也是我可以大显身手的环节,先在手上抹点油避免粘手,揪一小撮粉团搓一个小圆球,然后在手心压扁、摊平,再放上事先妈妈准备好的馅儿,像包饺子那样合上、捏紧,大功告成。包好的艾青团放蒸箱蒸二十分钟,美味的艾青团就可以吃啦!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艾青团,看上去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绿宝石,闻起来带着艾草的香气,似乎又夹杂着馅儿的香味儿,馋的我呀口水直流!最后,妈妈说,为了方便保存以及保留口感,我们把每个艾青团用保鲜膜包了起来。

这些,就是我们制作整个艾青团的过程啦!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8

星期四的晚上,我放学回家后,外婆说:“昕昕,今晚外婆教你做青团好吗?”“好的。”我一听赶紧回答。

吃好饭后,我们开始做青团了。外婆先拿来一只大盆,往盆子里倒一些糯米粉和小麦粉,然后放入蔫青,再加点水把它们搅拌均匀。和好面后就开始做了起来,外婆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拿给我看,啊!圆圆的、大大的、绿绿的,我真想咬一口解解馋。

“外婆,你快点教我怎么做吧?”我迫不及待地说。外婆说:“瞧把你急得,好我现在就教你。”外婆叫我先抓起一团和好的面,捏成小碗的样子,再拿点猪油陷放在里面。最后把面捏拢,搓圆。这样一个青团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做了,可到了最后一步我怎么也不能把面捏拢,搓圆。不是搓成扁的就是搓成椭圆的。最后还是外婆帮我把面捏拢,搓圆。

今天晚上,我很有收获,我知道了圆圆的青团是怎样做的而且还亲手做了几个。看着一个个绿绿的青团我开心地笑了。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9

我的家乡有个习俗,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家也忙碌着过节。

清明节的早上,我和妈妈早早地起床,从菜场里买来了做青团的材料。只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我走进厨房,看见妈妈在揉面团,面团里加了一种草,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草呀?”妈妈说:“这种草叫青。”

过了一会儿,一个圆圆的面团呈现在我的眼前,妈妈说:“可以包青团了。”我听到“包青团”就来劲了,我一定要帮妈妈包青团,学着妈妈的样子,取了一块面团搓了起来,妈妈教我先在粉团中搓一个洞,再用大拇指捏得薄薄的,最后把面团做成碗口的形状,把馅放进去,并封口,可手里的粉团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封不了口,当我正要放弃的时候,妈妈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篇10

因家里琐事较多,奶奶一直没时间给我做艾草青团。我不高兴了,大人也不能说话不算数吧!爸爸答应我,周六休息一定给我做艾草青团。我才停止撒娇,心情也变得快活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周六。爸爸早早地起床了,做起艾草青团的原料。他把糯米粉和着艾草做皮子,然后将笋丁、肉丁、咸菜和豆干丁搅拌在一起做成咸青团的馅;将碎芝麻、糖和猪油搅拌在一起做成甜青团的馅。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做青团了。为了区分甜的和咸的,我们把甜的做成圆形,把咸的做成饺子形。

我也开工了。我准备做的是一个巨无霸咸青团。爸爸告诉我几点要领:“皮子要捏的均匀,不能有薄有厚,尽量为圆形。馅不能放的太多,也不能放的太少。”

我先拿出一个糯米团,用双手捏成圆形,往里面放馅。馅放好后,把两头的皮子捏在一起,形成饺子状。可是因为捏的不均匀,两边的皮太薄,导致两边产生了裂痕,露出了馅。我只好拿糯米团补救。刚刚补好,又发现反面又有了裂痕,赶紧补救……

折腾了老半天,我做的巨无霸、白中泛着淡绿色的咸青团终于完工了。把它放在锅里蒸。渐渐地,青团的颜色越来越鲜绿,出锅时,青团变成了深绿色了,浓郁的艾香芬芳扑鼻,香的仿佛给我的鼻子洗了一次澡似的。

周日,我的早餐就是鸡蛋、牛奶和那只巨无霸青团。虽然馅儿少了点,艾草也有点苦,但我觉得没有任何美味佳肴能比得上它,不是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