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经典读后感有感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经典读后感有感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是一本由[美] 阿米尔·莱文 / [美] 蕾切尔·赫尔勒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读后感(一):找个合适的人远好过于互相磨合

这本书非常系统的帮读者了解了情感依赖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定位自己的情感依赖,和相应需要改变的行为。如果你感到不舒服,是因为对方做出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激发了你的哪方面依赖机制ect.,书中都有很详细的举例。

情感依赖主要分为三种: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我感到有意思的是,安全型+安全型=安全型,安全型+焦虑型=安全型,安全型+回避型=不行,焦虑型+回避型=完全不行,回避型们完全不会互相吸引。那么,回避型们,为什么需要爱情?深感疑惑~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回避型人会喜欢焦虑型人,因为他们对于伴侣是否需要自己陪伴而感觉到被需要,而通常他们又不会有主动陪伴的需求。他们需要“独立空间”“独处能力”,但是却需要对方主动要自己陪伴,因为这样能感觉到“被爱”。我不理解,我只能说远离回避型人大概是唯一的解决方式了。hh

不好的恋爱关系会触发依赖机制,不同人群的依赖机制也不同。焦虑型的依赖机制是故意制造一些情景引发对方关注,得不到解决就开始自我洗脑式的妥协。但是这样真的非常不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互相理解 充分表达 坦诚 适应。而不是回避 后退。如果你感觉到很明显的不舒服,那么请先尝试沟通,沟通未果,请放弃对这段感情的期待。永远没有百分百恋人,爱自己才是人生必修课。

anyway 看了很多书,也未必在自己的情感关系中能够学尽其用,但是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起来不好的做法合理化,接受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己有这样的情感需求。不要再自我否定,要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只是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足矣足矣。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读后感(二):《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摘要

若是你想要踏上幸福与独立共存的道路,你就该找到那个对的人,并且与之相伴,携手前行。

一切的阅历,是因为与他人的分享,才被赋予了意义。

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往往会花很长的时间来忍受糟糕依恋关系的煎熬,而他们根本没办法了结这段无止境的煎熬。只有当全身每个细胞都开始承认伴侣根本无可救药,他们根本不可能重修旧好,这时候焦虑型人群才会舍得放手。

有效地表达出你的需求,比另一半魔法般地读出你的想法要好得多

你将学到在一段快乐的亲密关系中,你真正的诉求是什么,谁又是你的最佳伴侣。若是你的现任伴侣,在依恋风格上恰好跟你冲突,你将对于双方的所思所为产生新的见地,也会学到一些提升自我满意度的策略。无论处于上面何种情况,总之你正在经历蜕变——变成更好的自己。

首先,表达需要正是在做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感,一个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人,才能在伴侣面前展现出最大的魅力。第二点也同样重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即使发现对方并没有能力满足自己对恋爱关系的诉求,也可以尽早发现,做出决断。

若你的父母对你十分敏感,有空回应你,那你就该是安全型依恋风格;若他们的回应是断断续续的,那你就会发展成为焦虑型依恋风格;而若是他们对你疏离而冷漠,几乎不会回应你的要求,那你就会发展为回避型依恋风格。

· 一开始就发现对方“冒烟的枪”,并且深知这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 从交往的第一天开始,就将自己的需求有效地表达出来。 · 相信世间存在着很多很多能够带给你幸福的潜在伴侣。你没有看错,就是很多很多!

事实上,我们与宠物的相处模式,正是生活中安全型相处模式的绝佳范例。我们对于宠物的态度总是充满着安全感的,不会担心它们故意伤害。即使它们乱吃东西,或是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也不会过多责怪。依然会在回到家时给它们一个亲密的问候,即使在外面经历了糟糕的一天也不会迁怒它们,总之,我们会对宠物们,给予无条件的爱。

回避型人群不断地压抑自己的亲密需求,却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愉悦感的骤降。与此同时,他们会将自己的不快乐,归咎于伴侣头上。

每当一个人的亲密需求得到满足,且伴侣给予了同样的回馈,此时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就会飙升。

而因为依恋风格的分歧而产生的争吵是无休无止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逼迫其中的一方,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步步退让。

包括他们说话的方式;在不同情形下的反应;他们的关注点和忽略点;在伴侣情绪低落时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在生活与亲密关系之中的大体形象概括。

安全型人群本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值得被倾注感情的,因此也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变得活跃而体贴。基于这种信念,他们就不容易被消极情绪所左右,他们很容易保持镇定、重整旗鼓,并且相信对方会产生积极回应。而这种态度是可以影响到别人的。

伴侣的行为和感受哪怕有一丝小小的波动,你都会非常敏感,你将伴侣的行为过于强加给自己,这就会导致在亲密关系中,你将产生很多消极体验,也会很容易情绪低沉。

有效沟通的意思是,你沟通的方式不会充满攻击性,不会激怒对方,不让他感觉到深陷责备,而同时又让他放下戒备,对你敞开心扉。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读后感(三):有效沟通才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

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下面是有效沟通的两个主要目标: · 找到合适的伴侣。为了确定未来伴侣是否有能力满足你的亲密需求,有效沟通可以说是最为快捷、直接的方式了。而对于有效沟通的回应,则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就揭示出比缺乏沟通接触一个月还要多的真相。若是对方对于你的需求回应很真诚,并十分在意你的快乐,你们的未来就会很有希望。若是对方对于你的诉求顾左右而言他,毫不在意。抑或是视你的感受为愚不可及、不合时宜或是自我放纵。这时候你就应该清楚,这个人没有认真地把你的感受放在心上,你们俩就可能不太适合。 · 确认这段关系的确符合你的亲密需求,不论是刚开始交往还是交往已久。勇敢说出你的需求,有助于伴侣了解你的想法,并且尝试满足你的需求。他将不再需要事事揣测,担心什么事会困扰到你,甚至要去猜“这些事情”到底是指什么? 有效沟通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有可能将你曾以为的砒霜,转化为蜜糖,让你在亲密关系中摆脱被动。起码在恋爱的最初阶段,你如果的确需要一再确定对方是不是爱你,那就勇敢地说出来。而不要因为对表现出自己的依赖感而有所顾忌,感觉自己在倒贴,从而打消这种念头。只要将自己的依恋表达出来,你并不会成为弱势,反而可以建立起自信,获得安心。当然,有效沟通的意思是,你沟通的方式不会充满攻击性,不会激怒对方,不让他感觉到深陷责备,而同时又让他放下戒备,对你敞开心扉。 而有效沟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为你的伴侣做出了良好的榜样。你首先表现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坦诚,并表示愿意为了对方的幸福承担起责任,甚至做一点牺牲。而你的伴侣看到你如此坦率,他们也会跟随你的步伐。正如第8章提到的那样,有心使用有效沟通来促进亲密关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是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们惯常使用的最有力武器,无论是对待伴侣和子女,还是对待工作,他们都是如此。养成有效沟通的习惯,真的可以为你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带来很大的转变。

为何非安全型人群很难采取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看起来不用费什么脑子,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是吗?的确没错,但有效沟通的轻而易举,仅仅是针对安全型依恋风格的。非安全型人群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真正出在哪里。从而他们会将积蓄已久的情绪突然爆发出来。

而研究显示,安全型人群就不会反应如此强烈,也不容易情绪过激,因此就可以比较从容地进行有效沟通,同时还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安全型人群本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值得被倾注感情的,因此也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变得活跃而体贴。基于这种信念,他们就不容易被消极情绪所左右,他们很容易保持镇定、重整旗鼓,并且相信对方会产生积极回应。而这种态度是可以影响到别人的。

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群,往往担任着有效沟通导师的角色,他们很擅长引导他人敞开心扉,并且吐露自己的心声。

为什么非安全型人群更不容易道歉? 在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人群的思维模式中,有一些方面的确让他们更难适应安全型的冲突解决原则。 对于焦虑型人群来说,冲突很容易触发他们对伴侣责任感的顾虑,认为伴侣会无视自己的需要,甚至回绝或抛弃自己。一旦冲突发生,他们就会体验到消极思维,并且使用防御行为来回应,以此来获取伴侣的关注。他们往往会大加指责对方,哭闹甚至以沉默威胁对方。由于唯恐伴侣无视自己的需求,焦虑型人群需要绕很大的弯子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他们有时候反应很过激,但往往是没什么效果的。 而回避型人群也常常感觉自己的伴侣难以满足自己的亲密需求,从而产生危机感。而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会采用完全相反的方式——他们可能会通过情感上的疏离,以此来也压缩自己的亲密需求;也有可能通过声称追求独立,以此来进行防御。越是涉及私密问题的冲突,他们越是急促地想将自己抽离出状况外。因此他们就会使用去激活策略——比如说挑伴侣的刺儿——只为了减少对对方的亲密感。 同时另一项研究,发现焦虑型与回避型人群,在冲突中都更加不容易使用积极的解决策略,更易表现出攻击性,同时也比安全型人群更容易在冲突中产生逃避或是过激的倾向。或许,这两种类型的人对冲突的态度是相似的——也就是说,他们对伴侣陪伴能力的不信任以及有效表达需求的难处都是相似的——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研究结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