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依恋与亲密关系》读后感1000字

《依恋与亲密关系》读后感1000字

《依恋与亲密关系》是一本由[加] 苏·约翰逊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00,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依恋与亲密关系》读后感(一):复盘1

爱与被爱的基础在于情感的回应,而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大多是安全感在作祟,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引发争执。争执让人陷入对方怎么不理解自己的困境,其实这背后存在的是双方共同的隐痛。

当消极情绪上头,大脑会下意识地采取保护机制,攻击对方,破罐子破摔。用愤怒保护自己,能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心里更好受些,这样做却贬低了对方,影响着Ta的情绪,与走近对方内心的方向背道而驰。 退出我们自我保护的惯常方式并承认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承担此风险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不以公开可靠的方式向伴侣表达我们的依恋需要,那么我们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几率就非常小;相比之下,我更不愿意承担失去对方的风险。 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直面内心,找出一直回避,恐惧的东西。亲密关系反映着部分的自我,当对自己的理解更深,对对方的指责与怨恨也会减轻,从情绪里跳出来更能达成有效的沟通。 可以表达情绪,但不要情绪化地表达。先懂克制,好好表达,没有人能忍受肆意的情感宣泄,眼泪和情绪会不断消磨这段关系。 停止“找出坏人”。认识到没有人一定要充当坏人,指责行为和指责模式本身才是坏人,两个人都是受害者。 男女认知本来就存在着巨大差异,依恋类型也有不同,更需要互相体谅。一般来说,女生多焦虑型依恋,男生多回避型依恋。依恋类型只是一个参考,极少上升到人格缺陷,经过后天努力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让自己往安全型发展。当然也要十分警惕打着回避旗号实则pua的人士。 任何一段人际关系都可以是亲密关系,准则也有相通之处。以亲密关系为切口思考,更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他人的连接。

《依恋与亲密关系》读后感(二):为什么彼此深爱,却争吵不休?

大多数争吵其实是对情感失去联结所发出的抗议。

那些愤怒、指责、要求都是对爱人的呼唤,只为了搅动对方的心,再度吸引他们在情感上回头,重新建立彼此间安全的链接。

争吵的敌人不是彼此,而是双方的消极互动。

情绪取向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EFT),由苏·约翰逊(Sue Johnson)和莱斯·格林伯格(Les Greenberg)两位博士共同发展而成的心理治疗技术,适用于改善伴侣关系和亲子关系。

得不到回应会激发恐惧和感到威胁。但这种恐惧和威胁,可能来自我们的内心世界。它可能真实存在,也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中。

爱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大胆地说出心底的依恋需求。冒险表达自己脆弱的一面。

我害怕什么,希望从你身上得到什么。

争吵的模式

抗议之舞

揪出坏蛋

冻结与逃离

《依恋与亲密关系》读后感(三):我与这本书的互动及读书笔记

最近我找了一些讲亲密关系的书看,这是其中一本。小姐妹跟我说最好是处于亲密关系当中看会比较好,这样学习、实践、反思结合,知行合一。 我想了下我还是挺幸运的,虽然现阶段没有,但曾经遇到过几个互相喜欢的人,没有好结果更多源自于自己相处的问题,所以在平复之后整理一下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和学到的内容。 爱是没有条件的,但相处有方式方法。没有不发生分歧的两个人或两股势力,君子和而不同。正视和温和地解决问题、求同存异才能长久相处和发展。 私以为很多中国家庭模型是基于“一起生活”和“契约精神”,并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对方的情绪,给足够的感情回应。中国人传统的含蓄表达方式和“家庭责任感”也让子代较少感知和疏导自己的情绪,以及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和自由。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非常低,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以“理性”的方式包装“负面情绪”从而容易引发更糟糕的爆发。

这种“控制”和“回避”一方面容易引发更多或者更持久的矛盾和伤害,另一方面又让自己容易错失健康亲密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带来的能量。(P11) 1 当我们沮丧时,对方能在感情上有所回应和支持。 2 当我们了解有人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我们,会更勇敢的探索世界。 3 当我们为自己所爱之人心甘情愿的付出并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这种“被需要”带来的价值认同和存在感会增强自信。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学习维护亲密关系就成了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我所能理解并认可的)能让一段关系维系的公式是: 外界压力+内部矛盾带来的不适感<相处的愉悦感+对未来的期待 过了热恋期的情侣经常会遇的内部矛盾,即所谓的“磨合期”。这本书分了三部分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歧意识到对方和自己的真实需求,并处理内部矛盾。 常见的磨合期内矛盾表现型有:(P53) 1 一方或双方都选择冷漠、逃避,回撤感情,避免投入。(内归因,自责) 2 一方或双方表现的焦虑、不安,为在感情中争取所需而引发争吵。(可能出现指责) 3 互相拉扯。伴侣有一方往前一步,另一方就会往后退一步。(是12的交互和反复) 这样可能导致更多冲突和积怨,而及时察觉这些表现的背后是在“求助”,在争取回应和重获彼此的联结、安慰和保证。此时如果双方意识到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就可能顺利度过磨合期。

人会依赖家人、朋友、恋人和信仰是因为这些带来的确定性,而“失去情感链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惧会增加相处中的不适感,比如(P81)依恋需求不断被忽略、漠视、拒绝而累积起来的敏感反应,导致个体产生“情感上的被剥夺Deprived和被遗弃Deserted”。 在感情中遭受痛苦时,有些人会选择直接表述出来,有些人会选择隐藏或者逃避/职责等方式。能够辨别这个时刻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是修复的起点。痛苦的外在表现可能在受到刺激之后的几秒钟完成,按模型拆解成五个方面(P87), 举例的话是彼此对话的情绪和语气瞬间急剧转变。 行为倾向(Behavior/action tendency)迎战或者逃避。 情绪反应(Affects) 可能是语速和语调的变化等。 身体反应(Somatic sensation)有些人在负面情绪之下可能会产生胃痛、腹泻等,是真是存在的。 语言图像(Imaging) 认知归因(Cognition/Perceptions)理性滞后于感性,会引发对这段感情的思考。

不同的表现型可能来自于不同的依恋类型。比如回避型人格通常选择冷漠和逃避,而焦虑-矛盾型则容易引发争吵。 在童年时期所处的家庭环境,所感受到的父母之间的感情以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都会对成年之后与伴侣建立的恋爱关系产生影响。人们在恋爱关系中的态度和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模仿自己的父母。常见的分类有两个维度和四个模型:(P9)

安全型:①能获得更高的关系满意感;②对于亲昵行为感到舒服,更多地看到与他人在一起的积极方面;③坚信他人的良好愿望,尊重、信任恋人,同时也会容忍同伴含糊和消极的行为;④投入更多的努力去保持亲密关系;⑤不回避婚姻和恋爱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⑥对恋人的态度更加开放,更善于自我表露。坚信恋爱的长久。 焦虑-矛盾型:①对婚姻和恋爱关系中度满意;②在交往中,扮演依赖者的角色,需要他人的照顾;③难以坚信恋爱的稳定,容易为此焦虑、患得患失,担心遭到伴侣的抛弃,总是做出让步,满足迎合伴侣;④常常表现出过分地控制,从而导致伴侣的压抑和疏远,而伴侣的这种行为又会强化他们的不安全感和担心,他们为了寻求安全感,在交往中又会更加控制,导致恶性循环。 回避型:①对婚姻恋爱关系中度满意;②从认知、情感和生理上尽可能地与同伴疏远,较少主动与恋人发生亲密的接触;③回避情感的卷入、自我揭示和相互依赖;压抑与依恋有关的想法和情感;④逃避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不愿处理同伴的烦恼以及对亲近和安全感的需要,难以给予伴侣情感支持;⑤认为恋爱关系不必刻意维持也能很稳定。 恐惧型:①对婚姻和恋爱关系最为不满;②对恋爱进行灾难性的评估;从而导致永久的消极情感反应和冲突的升级;③不愿倾听和处理恋人的烦恼;④较少主动与恋人发生亲密的接触。

矛盾发生的警报时刻: 在感觉自己脆弱,对世界周边的事情没有把握 在察觉到感情连接出现负面变化或者有危机时 矛盾可以及时修复的时刻: 在情绪刚被表达出来的时候 在情绪被自己消化之后 在情绪被对方感知并得到良性回应之后

给与良好的感情回应+减少消极互动(降低不适感)+增加积极互动(提高相处愉悦感)

爱与被爱的基础在于情感的回应(emotional responsiveness),改变关系的瞬间就是情感联结的过程(emotional bonding)。 可亲性:我能找到你吗?可亲性(accessibility)意味着即使在你心存疑虑或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你仍然可以随时对伴侣敞开心扉。 回应性:我能指望你在情感上回应我吗?回应性(responsiveness) 意味着你会将心思调整到伴侣身上,并让对方知道他/她的情绪和心情(尤其是依恋的需求与恐惧)是可以影响你的。 投入关注性:你会珍惜我并陪伴在我身边吗?情感的投入关注(engagement)在这里是一种特殊的关注力,而我们只会将这个关注力给予我们所爱的人,长久地,更多地碰触他。伴侣们通常把这称为:心在对方身上(你是我的“心上人”)。 减少消极互动(P103) 先停止争斗 承认自己的举动 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明白自己如何塑造了伴侣的感受 找出隐藏在互动过程中未被察觉的深层情绪 分享自己较为脆弱的深层情绪(袒露自己的脆弱) 统一战线 增加积极互动(P184) 固定且刻意地在起床时、临睡前、离家与回家时与伴侣互相拥抱与亲吻 给彼此写信或留纸条,尤其是当其中一人即将远行时,或是当两人吵架和好或经过一段时间的疏远之后 共同参加一些例行活动。例如,正式的家庭聚餐,在家中的花园种下初春的花朵。 白天习惯性地打电话问候对方 设定一个专属分享的时间,是仅限于分享个人事情及培养两人感情的时刻,而非解决问题或进行事务性讨论。 安排一段两人的特别相处时间。 保持定期的约会之夜,即使一个月一次也行 每年都一起去修读一个课程,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甚至一起执行一项计划。 纪念及庆祝特殊的日子,结婚周年纪念日及生日。 关注你的伴侣在生活中的奋斗及取得荣誉的时刻,并且常常给予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看过相关的书的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 版本

PPT版在这里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99303/

清单/Tips版在这里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923454/

《爱的五种语言》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251988/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22515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