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100字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100字

《像天使一样堕落》是一本由挖洞仓鼠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一):天使并没有堕落

《像》只是像罢了,天使并没有真的堕落。

.......

在高三崴脚的第一学期,我读完了网上的这部同人。

不知道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德赫?

但似乎并没有错。

正相反他确实影响了我——一个人,他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完全看你怎么看。这一点我现在还深信着。

当你先读完《HP》再读《像》,就会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人在你心里的位置是怎么移动的了,是升华?还是堕落?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二):一本书代表一段回忆

初中看到的,当时觉得好好看!!以至于过了好久后找来又看了一遍。。。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同人小说,但是那年的我好像没有这个意识。

今天在大学图书馆又看到了!! 尽管我已经忘记了书的名字,大概内容也有些模糊 ,但我还是认出了它, 有种穿越时空又相遇的感觉,一直忘不了那时的新奇与感动>3<

还有,想起了那些年在新华书店站一下午看书的曾经~( ̄▽ ̄~)~

有时间准备再看一下哈哈哈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三):被夸大的坏男孩和好女孩的宿命般的爱情

就像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一样,每个人都奋起反抗,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宿命,是我对这段感情,关于本书中哈利、赫敏、德拉科的三角感情的概括。

原著中我并不喜欢马尔福,总觉得他是个自私而懦弱并且爱慕虚荣的男孩,直到哈7,他的成长还没有完成,既不能坚定成为一个食死徒的决心,也不能成为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德拉科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充满了矛盾与对立,在《像》中,作者给了德拉科一个原动力——对赫敏的爱,使他的所作所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有句话这么说:为了被爱而爱是人性,而为了爱而爱是神性。每个人都是神性和人性的掺杂,只是比例不尽相同。德拉科大部分是为了被爱而爱,赫敏却是为了爱而爱。

德拉科的爱是自私的,自私到令人发指,与哈利的爱截然相反,但都深刻而绵长,为了被爱而爱,为了温暖而爱,像一个小孩子,所以赫敏说,他不成熟。作者始终都按着人物性格行文,很棒。

在看完之后,我并没有哭,只是心中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伤感,看到很多人都心疼德拉科,是母性在作怪吧。也许我的立场不同,我认为德拉科,he deserve it.我更心疼赫敏,她的被动,她对德拉科哀恸的爱,对哈利的歉疚,她被德拉科毁了,她一直努力改变现状却越陷越深。

德拉科的经历确实是灰色的,赫敏是他的希望之光,他不择手段想把她据为己有。但并不要因为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就可以伤害别人,每个人都有坚强、突破自我的潜力,被伤害并不是伤害别人的免罪符,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德拉科在赫敏做出选择之后,依旧用强暴的手段试图留住她时,他已经滑进了深渊,永不复返,而他们的爱,更凄美,离绝望更近。

死亡让他们的爱升华,但他们的人格,却没有突破,赫敏临死才敢说出我爱你,此前固执任性不肯承认爱着他,德拉科的爱依旧自私,我不知道在分开的三年中他有没有后悔过,也许他也知道后悔是无用的,拒绝后悔。

像所有坏男孩和好女孩的爱情,只是德拉科和赫敏的爱在社会地位,性格上被更加强化,对立更为明显,冲突矛盾更多,使这份爱更加艰难,也更加博人眼球,这是一种艺术加工,作者并不是纯粹地在讲一个故事,我推崇这一点。

我已经不再那么相信浪漫的爱情,而更加向现实靠近,所以我欣赏哈利的爱,哀赫敏的不幸,怒德拉科的不争,但是爱情,从来没有完美。

坏男孩和好女孩的爱情,是可以留存心中的触碰不到的美好与怀念,却不能成为生活。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四):人人都有深藏着的黑暗灵魂

我从未想到我会为一本同人小说而在三小时内跑遍整个北京的大型书店,也从未想到过会因为买不到而深深地失望。

《像天使一样堕落》

德拉科·马尔福

今天北京又下了大雨,很冷。

在潮湿的车窗里面,播放hooverphonic的歌。

眼睛一直是湿湿的,难以言喻的酸痛感,从心脏上升到鼻梁。

如果我们还能够去享受悲伤带来的快感,那么,我们其实就还是在为别人悲伤。

德拉科在哈利·波特同人的阵容中,应该是被提到最多的名字。尽管他在原著里面并没有太多的建树,但是却是同人的绝好题材。

是不是因为人们已经厌倦了正义?或者如文中所说,厌倦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争斗?厌倦了纯粹的美好,渴望冰冷气息?

所以尽管在罗琳的笔下,德拉科还是那个注定要居第二位,处处都被伟大的哈利·波特压住一头而气急败坏的孩子,但是在同人的眼中,他已经是冰蓝眼睛铂金头发苍白皮肤的美少年,他身上的气息犹如冰雪,说起话来总是一副蔑视一切的神情。

但是如果只把德拉科塑造成这样,是不能脱颖而出的。

德拉科,他天生就应该是一个复杂的人么。

又是一篇德赫同人,但是它是不同的。

在我的头脑里,真正的好文章是不应该出现“犹如盘绕的藤蔓、黑暗的血液、华丽的花朵”这样子的词句的,但是觉得,没有其他的词句能够表达我的感觉。不错,正如藤蔓般紧紧缠绕着的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看的时候,这个藤蔓会紧紧盘绕住你的心,并且勒住它,你会感到它的压力,一点点加深,直到似乎把心里面的血勒出来,强忍眼泪而难以遏制。那个就是令我在没看完的情况之下猛地冲出去想要买到它的原因。

本文的情节设置得很复杂曲折,很令人佩服。

一上来就表达了德拉科和赫敏的对立局面。在这个时候,也许你还是会觉得平平无奇——因为这个局面是昭然若揭的。

但是接下来,对于德拉科的性格塑造有力地出击。德拉科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如果你把他设为一个纯粹的食死徒接班人就俗套了,如果你突然让他渴望起正义来那就不是德拉科了。

“我是一个马尔福,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也不想改变它。”

德拉科是一个正邪之间的人,诚然,他必须选择一头,赫敏也觉得他应该选择一头,但是他就是不想选择,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获得自己的平静。为此,他会毫不留情地把正义出卖给邪恶,也会毫无道理地把邪恶出卖给正义。他唯一想要的只是不用选择而已。

而在德拉科的灵魂之中,存在着深切的孤独感和纯粹的对爱的渴望这是一个写作点,但是本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从来也没有直接提过德拉科的孤独和对爱的渴望,它只是用他的所作所为来揭示了这一点。

也正是因为没有直接说出,所以读者体会到德拉科的心思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那就是很明白的,这种不太确定的东西正是充满了诱惑力的。

那么德拉科、赫敏和哈利之间的感情。

我个人非常喜欢哈利和德拉科在同一个房间的那一段,哈利在看羊皮纸上的文件,德拉科在弹钢琴。这两个人并非自己愿意呆在一起的,而是不得不呆在一起。这对两个对手来说,这一刻渲染的出奇的平静。

哈利在本书中被塑造成一个蜘蛛侠式的人——我是指性格——即为了拯救世界而不开口对赫敏说爱字——虽然我十分鄙夷这种决定——而是用另一种默默的方式,以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有点老套|||)

我可以感觉到作者真正喜欢的是德拉科而不是哈利,所以对德拉科性格的塑造要有张力的多。

而德拉科对赫敏的感情则出自于本能,我所喜欢的侵袭式的方式。但这是一个死不承认自己感情的人,这虽然也有点老套,但是作者用很好的方式来描写了他——虽然死不承认,但是却有非常好的解释。

而作为赫敏在两个人之间要如何的选择,这就是本书的矛盾所在。

赫敏真的是因为正义才去选择哈利的吗?但我想,其实是因为失望。

我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对方说:我很想你非常爱我,但是我不想爱你。

因为爱这件东西太沉重了,我自己非常清楚。自私——这个感情本来就是马尔福家的特点,德拉科毫不掩饰这个特点。

这样的感情方式,不仅把赫敏推开了,也彰显出德拉科内心的孤独和脆弱。

总之,对于感情,本书真的写得十分痛苦,在痛苦中,偶尔的美好亮点,却使人更加痛苦——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底真是令我佩服之至。

在十分复杂的情节中,或者说,在各个片段之中。德拉科·马尔福这个人的形象一点点被确立起来。

那个自尊心强烈到了极点的人。

那个不得不承受母亲死亡的人。

那个蔑视父亲的人。

那个偶尔在街上游荡的人。

那个以嘲讽的口气面对着绝对正义的人。

那个慵懒的,看起来对一切满不在乎的人。

那个掩埋着深深的痛苦的人。

那个真的会使用卑鄙手段的人。

那个带有高贵华丽闪光,但是只是外衣下面孤独灵魂的人。

他说:“是我的,我就要得到它,如果我失去了它,那么我宁愿以死来洗刷这个污点。”

他说:“我只是想单纯地享受被爱的感觉。”

他说:“你有你选择的权利,我有我选择的权利。”

他说:“如果不能爱,那么就恨吧。永远地,憎恨我。”

真正高超的写作是毫不单纯——绝对,绝对不单纯地塑造爱与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要在邪恶的脸上写出泪水,要在毒藤上写出白色的花。而最重要的是,那要显得自然而真实。足够,令你无言以对的真实。

在德拉科·马尔福的身上,我们只能感受到难以言喻的辛酸和想要轻轻念着他的名字的冲动。

以及流泪,以及,不断地想起有关自己的种种过往,不自主地挖掘自己内心深处那个黑暗的灵魂。

难道,不是人人都有一个深藏着的黑暗的灵魂么?

强烈推荐《像天使一样堕落》,百度贴吧马尔福吧有连载,另外也已出版。

最后,如果马尔福果真是书里的这个样子。

那么——

谁都会

爱上他

《像天使一样堕落》读后感(五):欧石楠之爱

重读《天使》,触动最深的仍然是文章对爱情本身极具张力的演绎。

这是一场没有告白的爱情,主人公们无一例外地把表白留到失去之后或死亡之前,于是哈利的爱被隔绝在冰冷的玻璃窗外、被排阻在德赫爱恨纠结的世界之外,赫敏的爱在脱口的瞬息被夺命咒语带走,德拉科的爱在天人永隔之后失去倾诉对象,欺骗、逃避、闪烁,直至无法不面对,最终,太长的拖延令他们的爱重于泰山,却又忽然令人觉得轻若片羽,因为一切言语至此都枉费了心机,于事无补。

但是不言爱,并不等于无爱。

《天使》中的爱凌驾于生死之上。生死在太多的文艺主题中被当作爱情的比衬,被生死阻隔的爱情是悲哀的,超越生死之上的爱情是伟大的,在《天使》之中,死亡同样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主题,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比生命重要。哈利可以为魔法阵耗尽生命,可以为赫敏的安全放弃自己一半力量做成护身符,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都是首当其冲;赫敏为魔法阵只身涉险,在麻瓜世界埋名隐姓三年,因为对德拉科的恨不顾生命危险复仇,最后以放弃生命为代价向德拉科表达真心;德拉科虽承认自己因为害怕死而不敢投身到正邪任意一方,并且说“我可不是一个想早死的傻瓜”,但当他为了赢得赫敏的爱而用尽各种手段时,又成为“‘我不允许她的心中有另一个男人存在,倘若是真的死亡才能让她永远只记住一个人的话……那么我宁愿。’”人物们都在更高的追求面前没有姑息生命,然而生命却是爱情和灵魂的一切活动得以延续的载体,生命的持续是希望和幸福的前提,当人物为了更高的追求不得不准备或者已然放弃它时,悲剧就实现了。也许悲剧并不是非得言及生死,好比《纯白年代》的结局也可以没有死亡。然而对于《天使》中赫敏最后的死,悲剧之美并不在死亡本身,而是在死亡前赫敏可以毫无顾虑地说“我爱你”,死亡是实现爱情的唯一通路,德拉科承认自己“贪生怕死”,生命价值对他也显得更加重要,然而他在古堡等待复仇的赫敏时,从那段颇具意味的思考中可以看出,他为了实现爱情,也在考虑关于生死的问题。

倘若我得不到她,倘若她依然是那般恨我……我会杀了她……我可以忍受让她永远仇恨我,但是却与我一起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她是我的;我无法忍受我死了而她却活在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她是我的……’

‘倘若这个战斗的结果是我死在了她的手中,这只能证明命运最终没有给予我被爱的权利。我会带着深深的遗憾堕入地狱,永世不再轮回——因为我不愿意在轮回中再见到她,想起今生的哀恸。但是……她会……得到……自由……那个咒语,会随着我的死亡消失……她可以和波特在一起,可以和韦斯莱在一起,可以和我所厌恶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男人在一起……除了……我……

生死在爱的把握下尽显张力,整篇文章犹如一场轰轰烈烈的荼蘼花事,最终的走向是非生即死,也许只有关乎到生命,才配得起曾经盛开过的青春和爱情。

这是一场单纯的爱的悲剧,而不是时代酝酿的悲剧。因为假如单纯在一个混乱的时代注定有人会直奔天堂或者堕身地狱,当他们在死前实现了爱,这样的悲剧不是最深重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环境的悲剧,而不是人性的悲剧。然而,正如《天使》,人人皆有爱,却因为逃避、怯懦、自私与伤害而无法实现,直至走到散场的出口,才对怀中将死的所衷倾吐,这一切不才是更惨烈的悲哀么。正如我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天使》虽然借助《双城记》的开头反复暗示“风云大时代”的印象,然而德赫哈的悲剧却并非由魔法界的战争导演而出,而是由人物强烈分明的性格冲突操纵着,或者说,由他们“难以实现的爱”操纵着走到最后一步。由爱主宰着选择、命运和生死,支撑全文波澜壮阔风波涨落的原动力也是爱。在黑白对垒前,从善从恶都不情愿的德拉科原本有选择自己命运的自由,为了换取这个自由,他甚至背负上弑母的罪名。但是不甘心裂谷坠落时输给哈利的那一刹那,为对赫敏全然占有,他抛弃尊严自由,依附在魔王的势力下苟活,成为食死徒。这是爱情主导了时代,而非时代主导了爱情。关于赫敏对爱情的选择,似乎时代的决定因素更大一些,德拉科喜欢戏谑地称她为“正义勇敢的格莱芬多”,卢修斯也将德赫爱情的无望总结为赫敏的“道德洁癖”,但是我认为,赫敏并没有把正邪两立当作自己抗拒德拉科的理由,也没有被这种观念牵制。赫敏对德拉科的爱,首先是源于独居麻瓜世界时对过去生活的想念,以及来自德拉科卓异的外表的吸引。那时候她没有意识到德拉科的占有欲强到足以把她焚化的程度,她的爱情仅仅定位于我们所了解的偶像剧高度,这在她屡屡把德拉科划定为无辜人士,屡屡试图把他拉向自己的阵营可以看出来。文章曾借赫敏妈妈之口说,“每个女孩子潜意识中都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望——善意的征服欲望,总是想用自己的爱和温柔去拯救一个看似邪恶的灵魂,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魅力,又能使自己心灵上得到满足……”然而她并没有如其所愿地征服德拉科,在与她的爱等高的灵魂层次上,德拉科只是想得到她的爱,而不想奉献自己。当哈利身陷魔法阵、证实这一切都是德拉科的骗局时,她意识到德拉科无法按照自己期望的轨迹成为一个好人,于是从此她对这份爱选择了回避态度,而后来因为德拉科毁灭式的伤害,她对他的感情转为憎恨,这时候的责任道义感反而冲淡,有的只是被德拉科毁灭式的爱伤害后的痛楚与束缚感。她在参加攻陷古堡的行动之前对哈利说:

“我要去找他,我必须去面对他……” “我……只是想彻底地摆脱他——但是唯有面对,才能摆脱……”

至此可见赫敏这一人物并没有明显的道德说教的毛病,也淡化了时代印记,她所制造的矛盾冲突更多的发自性情。

书中反复提到欧石楠的花语是孤独与背叛,这正是男主人公德拉科爱情的象征。书中的两个男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范式,哈利对赫敏的爱比较常人化,也最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哈利的形象有儒士的谦谦君子味道,他温和仁慈,对赫敏的爱是发乎情止乎礼,没有贪欲和占有的,正因为如此才一直藏在心里,难以言表。但后来为驱赶占据在赫敏心中的德拉科,他忍受着凌迟一样的痛苦与她强行亲近,这种亲近实际上是一种投降,他也只能选择德拉科那种破坏的方式来重新赢得赫敏,无论成功与否,都证明哈利的君子之爱完全败给了德拉科的欧石楠之爱,结局我们知道,此时哈利已无法再涉足赫敏与德拉科之间那种无间的仇恨之爱。

德拉科对赫敏的爱,我们命名为欧石楠之爱,它是非常态的,给人以强烈感受的毋宁说是一种占有欲,而非爱。且看他爱的动机,起初他否认自己爱着赫敏,并且说:

“我需要一个像她那样的女人……很难征服,但是一旦到手,她就会用她的身体和灵魂来爱我,让我成为她生命中的唯一……她会成为我的专属物品……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感觉……”

他在家族败落名誉扫地的当口与赫敏重逢,一个孤独落拓的富家子感受到赫敏那种与他完全不同的生活程式,他很明确自己要的是这种女孩的爱,于是其后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占有这份爱,或者这个灵魂。在这个方面他是相当敏感且容易受伤的,不肯容忍和谅解赫敏任何细微的出轨和背叛的趋向,稍有苗头就会大生其气。当他确认自己得不到赫敏完整的心,他不会等待、宽恕或者学着释然,而是选择最极端的方式,他最早做了欧石楠之爱的俘虏和信徒,正如女食死徒耶塔所说,“要是得不到她,那就毁灭她,然后自己去心疼——因为这份心疼将和那个女孩一起,只属于你一个人,谁也夺不走。”

最极端的方式就是强行占有和毁灭。他对赫敏施暴以至最后用恶咒锁住她的身体,之后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赫敏的仇恨以及决然的离开。那时候这种欧石楠之爱才令人明了,它不但毁灭了赫敏,也毁灭了它的主人,这是爱的任何一方,无论是施爱者还是受爱者,都难以承受的。赫敏离开之后,德拉科倚在父亲肩上大哭,

“她离开我了……我知道!从我伤害她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永远离开我了!!爱我真的有那么难吗?爱一个人真的有那么难吗?我只是想被爱啊……”

然而这种欧石楠之爱,的确真真切切地发挥了它的效力,难以承受也难以抗拒。被伤害的赫敏记住了吞噬般的占有,爱掩藏在刻骨的恨背后,说不清是情是仇,但终究是难忘的,摆脱不去的。

她指了指自己的心脏:“知道吗?他真的很厉害,他把我这里占据得满满的,我现在除了他,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无法再容纳……连我自己也不例外……”

重复一下上面的观点,赫敏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物,她与德拉科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好胜心引起的,而不是出于正义一方的道义责任,表现包括开始时被德拉科吸引而潜意识中意图征服这个坏男孩,而在她的意图失败的时候则开始逃避,这也推动了德拉科的占有欲走向极端,而最终伤害了她。对于德拉科的伤害,赫敏的仇恨可以说也是一定程度的反抗,是与德拉科灵魂的斗争,因为她的仇恨无疑可以加重德拉科的痛苦,所以两人诀别后的三年时间是处于一种对峙状态的,是赫敏对欧石楠之爱的负隅抵抗,最后结果则是以失败告终:

‘我其实一直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我多么严防死守我的阵地;无论我找多么恶毒的理由来恨你;无论我如何逃避,但是德拉科……我知道,我一直知道……爱,不许任何受到爱的人不爱。’

欧石楠之爱,如同一个逆向旋转的轮盘,任何牵涉进来的人都必须付出真诚和敬畏,无条件地服从,这是一种充满痛苦伤害却欲罢不能的爱情。这也是《天使》为文的原动力。

对于书中极具感染力的德拉科,他灵魂的最深处蕴藏着对赫敏深深的爱,一种良善的建设性的爱,应该是排除在欧石楠之爱之外的,虽然只见一鳞半爪,也不容忽视。这种爱与他对赫敏强烈的索取是互为消长的,在文章的前段,这种爱如同琼花碎玉一样点缀在二人交往的桥段里,从动情的初吻到马庄园的牵手共眠,从毫无邪念的“赤诚相对”到他听赫敏说“对你有一点点动心”时的自鸣得意,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自己的爱,并且与赫敏对他“恶魔”的称呼南辕北辙,这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纯美的爱。在第十六章《琴与诗》中这种纯美之爱衍生到极至,并通过叶芝的诗歌将其天衣无缝地意会出来。

“我给你读一首写在琴谱上的诗吧,不知道是那个麻瓜留下的——— 一直在门后偷听的小姐。”德拉科的声音打断了哈利的飘浮不定的思绪。

“亲爱的,但愿我们是浪尖上一双白鸟!

流星尚未陨逝,我们已厌倦了它的闪耀;

天边低悬,晨光里那颗蓝星的幽光

唤醒了你我心中,一缕不死的忧伤。

露湿的百合、玫瑰梦里逸出一丝困倦;

呵,亲爱的,可别梦那流星的闪耀,

也别梦那蓝星的幽光在滴露中低徊:

但愿我们化作浪尖上的白鸟:我和你!

我心头萦绕着无数岛屿和丹南湖滨,

在那里,岁月会将遗忘我们,悲哀不再来临;

转瞬就会远离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蚀,

只要我们是双白鸟,亲爱的,出没在浪花里!”

我把诵诗看作是德拉科放弃征服索爱等等杂念,而对赫敏单纯地表达爱意的桥段,正如德拉科发现了门后偷听两个男孩谈话的赫敏而哈利却没有发现她一样,这首诗也同样成为德赫两人之间的一种默契,蕴涵着德拉科鲜见的悲悯与怜惜,达到了性灵的,诗意的,意境深远的极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