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独乡电视》读后感精选

《独乡电视》读后感精选

《独乡电视》是一本由郭建斌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乡电视》读后感(一):浓缩的传播史

这本书读来不会有艰涩之感,仿佛翻阅一部西南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画卷,使人兴意盎然。作者自问电视机从哪里来?你一定想不到,全县的电视只有两三台使自己出钱买的二手货,而剩下的则多是“借”(类似于赊购的一种消费形式)或者从各地的捐赠品中来,叫做从乡政府“要”来的。

《独乡电视》读后感(二):回不去的幼年时光

两天时间读完了《独乡电视》这本小书,感觉像是跟着作者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异乡旅行。好的学术作品大抵如此,让人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让人看到知识,也看到生活。

看着独乡人使用电视的过程,也想起来了自己的小时候。幼年时,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且一直放在奶奶家里,只有偶尔放假了会搬过来放到我家。幼年时每晚吃完饭,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去邻居家看电视。一般就是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人家轮流去。电视看的内容记忆已经残缺了,但是电视开始前的天气预报我却记忆犹新。还记得很小的我,可能还没有上学便能够把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省会城市顺序背诵下来,而且总爱先电视一步说出来。而且只要看到某个城市,我就知道大人关注的郑州是否预报过了。看的什么确实记不大清了,也可能是看得太多了,只记得有时候电视并不很精彩,或许是小孩白天跑累了,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回家的时候有时会让爸爸背着我或者妈妈有时也会抱着我,然后我还是半睡半醒,只感觉眼睛困得睁不开,在爸爸的背上一晃一晃的就到家了,真是怀念那段时光啊。

《独乡电视》读后感(三):适合作为初次接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代表作

较早的质性研究,对社会情境的分析 几个小时就读完了,感觉里面的细节实在是多,得以看出来作者下的功夫,但是关于所谓的新闻传播理论的论述却比较少,不知道这是否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的特点。

在刨除文字语言的影响之下,图像的直观传输能力可见一般,但也论证了其相比于文字不能深入引发观者的独立思考,当然这是作者对于独乡村村民这一特殊群体在观察过后所得出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传统媒体处心积虑所想出来的报道方式和手法在这种情况下一无所用,传递的信息在村民的选择性接收和特殊解码之后荡然无存,所以“知沟”的填补如果仅仅通过大众传媒的话,那恐怕是越来愈大。

即使是现代人在普遍接受教育之后,面对电视机,也会更喜欢更投入的收看“电视剧”,而非“高大上”的新闻。电视剧电影里面对于人物情节氛围的直观塑造更能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可能所谓的暧昧,模糊不清,需要人去探索的东西都会被人本能的先抵触吧。但是一旦坚持看完,余韵也是前者不能比的。这一点在刨除教育,地位,收入,性别,个性等因素之后依旧相似,让我不禁再次觉得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

独乡村的案例既有自身的独特性,又有一般性,作为刚刚接触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的初学者来说很推荐阅读。郭建斌老师文笔优美,细节详实,读起来不费劲,推荐大家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