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1000字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1000字

《谋杀电视机》是一本由大头马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一):我觉得我在收到信用卡账单的同时写完了书评证明了我真的欠作者好多!

读《谋杀电视机》的同时,我还在读阿西莫夫的《基地》,江南的《龙族4》。他们都没有大头马好看!

如果把《ordinary people》《反拖延症》《阿拉比》这几篇改成话剧,就没有贝克特和陆柏什么事了,可我知道大头马懒得将它们改成长篇!

《《风的安全法》补充资料一编》是我这几年见过最惊艳的科幻,因为恰好是我喜欢的一种文风——我喜欢多种文风,从韩松、马亲王到江南,唯独没有大刘。今天北京风很大,让我想起了《真实魔鬼游戏》,身体被腰斩的时候切口整齐又干脆,风声在脑子乱窜时,好像戴着大奥听一张大卫鲍耶的专辑,音量却调到最大。当然,我觉得郑渊洁那篇《迁怒链》也是这么写出来的!

把所有套套都带上,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好的表白!

阅读《面试》最合适的表情,是王大锤那句:万万没想到!

最后我强烈怀疑,音乐影响了我的脸疼,只是因为作者的智齿发炎了……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二):虚空和死亡

唐诺在谈海明威的那篇《渡过这条河,到树林子里死去》中,引用过卡尔维诺对海明威的一段评价

“海明威会的东西有限,这让他的小说书写有着特殊的专注。用卡尔维诺的说法是,「他试着不要有其它问题,除了如何把事情做好之外,他不要任何其它顾虑:钓鱼钓好、打猎打好、炸桥炸好、内行的观看斗牛赛、以及做爱做好。不过在他的四周,总是有某种他试着逃避的事物,一种万物皆空的感觉,绝望、溃败、死亡的感觉。他一心严格遵守自身的行为规范,以及运动规则,他始终觉得应该将这些规则随地强加在自己身上,而这些规则支撑着道德规范的重量,不管是当他与鲨鱼搏斗,或是被长枪党党员包围时,他紧紧抓住这一切,因为外头便是虚空和死亡。(尽管他从未提起:因为他的头条规则便是轻描淡写。)」”

大头马老师的小说包括文章里头,包含了那么多幽默,而且是包裹着人的行动,从人的行动中透露出的幽默。那种甚至有点密不透风的游戏感,可能也因为外头便是虚空和死亡。

这么说起来大头马老师是英雄主义的,然而可能也是徒劳的。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三):谋杀时间

这本书挂念了好久。

第一次书店看到,只是拿起来看了看,对书名产生兴趣,但又放下。

后又在图书馆看到,遂拿起看到第三篇故事即谋杀电视机的一半。由于闭馆时间和忘记借书卡密码两件事儿加一块儿,只能放回书架。

隔天去看,没了,准确的说没在那个位置了。于是每去那个书库都要找一遍,还是同样的结果。没找到的第二次我开始看后两排书架的鹿鼎记。(目前看到第二部第?章)

这本书在今天,找到了。得益于我终于想起总柜台改密码,及用了电脑检索。(ε=(´ο`*)))唉)

当机立断跑去借了。还书截止日期是5.18,可我花一个下午看完了。

第一个故事ordinary people看起,好像跟我记忆中的有出入。翻译腔满满,有那么几个瞬间以为看的是什么外文小说译本。“生活,生活!生活啊”好像有这么一句,就...像什么舞台剧台词。也明白,整个故事的背景就那样,剧作家,评论家。虽然最后还是没想明白故事脉络。

这种虚构小说,跟虚构电影总是不同的。虚构电影可以从画面里找到真相。可小说,遐想余地太大,谁知道自己脑中想的是不是作者想传达那一种呢?嗨,尤其运用大量插叙,倒叙,谈话也没有明确双引号区分。累...有点。可能也有智商因素在里边。

中途眼睛疼睡过去几次。磕磕巴巴看完。起来旁边的人在练字,嚯,好兴致。

最喜欢的故事,当然是谋杀电视机。次之ordinary people,再次之把所有套套都带上。

这种一口气把一本书看完的体验,好久都不曾有。当然大部分原因在自身,我不愿腾出时间。

怎么样都是消耗时间。今天想起久违的、我曾经掌握的最好的谋杀时间的方式。

意义在此。

虚拟网络真好。

ps:是昨天。下午看完没有立刻写,好多想法都忘了。破脑袋。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四):欧洲冷金属风

欧洲冷金属风其实是蒸汽朋克的衍生风格,构架在后现代主义工业废墟背景之下,充斥着奇异的幻想与翻译体式文法。

以上这段是我编的。

2013年9月当我第一次看到《阿拉比》时,团长阴阳怪气的笑脸浮现在我面前,缓缓开口说道,Welcome to hard time,此处应有背景音。

“如果,如果大头马比我要小的话,我就好了!”我挣扎着说道。

“确实是比你小。”我的朋友陈桑先是幸灾乐祸,一秒后又开始怒骂道,“你不会写就别写了,你看看人家写的是什么,你写的又是什么玩意,你这辈子就这样了!”

游泳池只有一个规则,永远不要停下来。不要停下来,也不要尝试直立行走,更不要试图坐在浮标上,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会受到来自池底的敌意。你在做危险的事情,你在表明你的真实身份,一个人类。

当我刚刚再次阅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联想到了纪念碑谷,公主艾达,我不是指结构精巧,变换无穷,我的意思是,荒诞无垠的时间缝隙,好像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世界开始充斥着古怪离奇的法则,一种作为造物主的乐趣。

这也让我不安起来,开始反思我是不是把太多时间花费在躺在床上刷手机这件事情上了,不能再这样死样怪气下去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但说实话,真的不是很想起来写作业,于是就继续躺着了。

前几周,我终于获得了一个认识大头马的机会。

认识别人的时候总是有些紧张,作为一个死样怪气得厉害的社交障碍患者,我决定采用一些保守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第一次对话。

“大头马,你好啊,我喜欢你很久了,你的头真的很大吗。”

“好啊,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真没想到我所喜爱的大头马竟是这样随便的人,而我则决定表现得符合我社交障碍患者的身份,“那你想去哪里玩啊,我们一起去吧。”

这种好像要去郊游的口气究竟是怎么回事……要不是命运阻止了我们,我们可能真的就要一起出去玩了。

“你出书了记得要给我一本签名本。”

“好,明年一起出去玩吧。”

“那我等你来玩啊。”

“好,那我明年把书带过来。”

゜ヽ( ´∀`)人(´∀` )ノ・゜

《谋杀电视机》读后感(五):第二个夏天又过去了一半

人物原型不是人物,别把小说当真。写一篇对人物原型的话扔在书评里,这事情也是挺蠢的。

如果那天没有回来,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的,D不是我的问题,我才是我的问题。

读《Ordinary People》时,关于D的段落出现的一瞬间,我脑海里就指向了他,他一定是D的原型,尽管我们过去的交往仅仅限于那样的深度,也并未有认真聊过什么。事实那时候上我们已经好多年没见过面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正如多年以前告别的那个夜晚,他反复背诵的《赠卫八处士》中这两句。

怎么会有人蠢到把这些套路有意或无意地记那么多年呢?“嗯,你那时候还唱了《永隔一江水》。”我实在是记得太多无用的细节了,难怪爸爸总是愤怒地说真不知道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而我却沉溺于此,直到那个念头迫切到逼我做出选择,必须那样做,不然我马上就会死。爸爸又说了,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会信传销,看见你现在这样我知道了。

传销,我爸把这类比为传销,而我却认为这不过是正常的人类情感,我认为……还是继续说D吧,心理学专业的小马写他:“虚伪,自私,暴躁,偏执,自我中心,病态的完美主义。我承认,D身上确实有这些毛病。包括严重的表演型人格障碍。”小马讲的故事里并没有围绕这些展开,但随着细节的进一步描述,无论你认识或不认识D,你也能想起他的样子。

而我还是要说,这只是D的一部分。如果能仅凭几则在书本里出现的故事再加上生活里这些细碎片段就能够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他,那他是很多顿驴肉火烧,是韭叶宽的拉面,是看见好看的姑娘想吃的食物狠抽的一口气——“呲”,是在无人的马路中间放罗西尼的音响,是用便利贴写成的读书笔记,是循环播放的《辛普森一家》,是……如果这些就能够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他,我也就能以更严谨的方式去迈出下一步。但本来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说不清的,讲再多道理转再多锦鲤也未必就会获得让人接受的结果。

“有回他一如既往地说起前天夜里带回的姑娘”,这个故事到今天你们也还能再听他提起。表象,不过是他日常爱用的铬黄滤镜。因为这些表象他承受了太多不配得到的赞美也遭遇了太多波折,甚至他们以为我爱的也是那些表象。故事里许多景山导游词,然而第二个夏天又过去了一半,D还是没有带我去景山春游,谁知道日子有多平凡,而他们仍然以为我爱的是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

别再让人们定义你,你要击碎那些幻象,你要脱离真诚的不真诚,乃至这个定义也从此消失。这只是小说而已,不是挽歌不是悼词更不是墓志铭。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林前6:1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