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教育漫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教育漫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教育漫话》是一本由(英)约翰·洛克著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漫话》读后感(一):翻译晦涩,但内容很好

还在阅读当中,每天只能睡前读20分钟,因为翻译的实在是晦涩,有些段落看一遍不明白,必须再重新用心的仔细的每个字的再读一遍,所以速度很慢,至今读到第90页。

但是,内容上真的很有启发性,在未来育儿的路上应该会有帮助。

但是,你现在问我:有哪些帮助?我却也想不起来。

所以,先看完一遍,然后再回顾一遍。

从今年起,我读书的目标是:只求质,不求量。

《教育漫话》读后感(二):如何培养出一个绅士

这本书读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因为文字有点晦涩,以及全书的不分章节。

这本书是19世纪的哲学家洛克针对如何培养出绅士而写的,我想对爸爸教育儿子来说更加实用。不过,我看了之后也获益匪浅。古今中外,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有很多观点,在某个时期某种观点占据主流,而在其他时期却可能被排斥。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也是变化不断的。看这本书之后,会让自己对于教育这个问题有更加辩证和多元化的思考,不会过度迷信现代特别是一些畅销书的观点吧。

希望宝爸爸有时间看一看这本书。

《教育漫话》读后感(三):对素质教育的一些反思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详细阐述了绅士教育的概念和要求,与我国的素质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在教育目的上,绅士教育和素质教育都主张重视个人个性的发展,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二者都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应是全身心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受到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二者都主张“自然”,要求顺其天性。然而,素质教育作为当代的产物,自然与绅士教育存在差异,其中我最觉得二者差异巨大的,便是我最开始的兴趣来源——洛克主张的“白板说”。《教育漫话》中此种来源于经验论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大量体现,洛克他认为人自出生后最初的心灵就像白板,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这与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完全相斥。

当今我国的素质教育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很多积重难返的弊端。比如,长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部分从事素质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低下,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地区内沿用错误的升学政策、招生政策、教师的考核政策和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使得学校不得不将工作重点仍然放到传统的文化课教学上甚至牺牲其他活动;还有教学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影响体育训练、艺术训练等。所以我在想,绅士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似的,针对素质教育以上的一些弊端,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一些内容,也可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些经验指。

比如教育漫话里,提到过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还有加强“师德”、“师道”建设——洛克认为,老师对礼仪和人情世故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教养,更需拥有端正的品行,发挥榜样作用的前提;还要加强师资培训,转变老旧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洛克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让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还有重视家庭教育,推进家校联系,实施全方位一体化教育,以及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等主张,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对当今的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绅士教育的历史上的闪光点在今日看来依旧是科学正确的,对于改善当今素质教育而言,都是真知灼见、隽语箴言了。

《教育漫话》读后感(四):绅士养成的秘密及启示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手段与重点是什么?洛克在三百多年前的《教育漫话》,清晰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洛克探讨的,是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精英-绅士。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理智的、能克制自我嗜欲的人,要从小极力培养理性与自制的习惯,这是儿童未来能力的基础、幸福的基础。

基于上述的理念,洛克从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的手段。基本上,他认为,体育是基础,德育(德行,智慧,礼仪)是核心,智育是前两者的增值。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洛克对于“幸福人生”最简短而又最充分的阐释,所以健康的身体是教育的基础工作。洛克从衣、食、饮、药、睡、运动多个方面提出培养强健身体的方法,他坚决反对娇生惯养,主张绅士家庭要象小康的农民家庭一样粗生放养,颇有“饿其肌肤,空乏其身”的味道,与现今育儿经相距甚远。

洛克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德行的培养,培养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允许的欲望”的能力,而这种理性的获得,源于从小儿童精神最易支配的时候,就要持之不懈地帮助儿童形成“遵守约束、服从理智”的习惯。所以他反复强调,对儿童每个行为,最需要关注的是它对儿童心理产生什么影响?会使儿童形成一种什么习惯?这种习惯会对他长大后造成什么影响?他提倡通过“名誉”去引导儿童遵守规则,这才是永久生效的、能够自我激励的原则,这样“儿童的欲望便反而可以助长他们的德行”。而我们常用的“奖励”或者“惩罚”,往往在暗里助长那些应该“扑灭的嗜欲”,有违德行培养和理性教育的长远方向。所以,在洛克看来,奖惩绝非可以信赖的手段。德行的教育如此之重要和复杂,以至于洛克认为宁可让儿童尽量多一点留在家里,接受父母、有德行的导师的私家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模式、学生间相互的影响,对儿童品质的影响完全不容乐观。

洛克并未否认知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他显然并不认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相比德行的教育,洛克在知识教育上的态度显得更为开明,手段更为善巧。他坚决反对强制学习,主张尽快让儿童体验到学习到知识后的收益。要充分理解儿童是厌烦任何严肃性工作的,所以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人应该努力设计有趣的方式,诱导他们感受到乐趣和收获。而阻止儿童把时间精力过多消耗到娱乐上的办法正好相反,那就是让这种娱乐变成他一项严肃的工作。

《教育漫话》给人两点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是教育目的非常清晰:要培养理性的、有德行的青年绅士。反观我们这个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空泛的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客观的结果-可以在市场上标价出售的人。南怀谨说:“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这与洛克的思想多么的相一致,发人深省啊!

二是教育手段和目的的一致。洛克倡导的理性教育,一旦他发现教育的手段,偏离儿童培养的方向时,他就会高度地警觉。比如前面谈到的奖励与惩罚。又如,他反对鞭笞,因为这实际也是在鼓励儿童逃避眼前的痛苦。而当面对儿童的顽梗和决意的反抗而不得不采用鞭笞的时候,他对于什么时候打、谁来打、怎么打,都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让人惊叹,原来父母要始终保持如此的理性!即使是在采用这种最不理性的教育方法的时候!看看我们现今的教育,引入了多少所谓的“先进”技术手段?可这些技术手段真的与教育的目的协调一致吗?还是让我们的目的更加迷失?

《教育漫话》不愧是一本流传几百年的名著,尽管过去这么多年,在思想上、方法手段上,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极其有价值!

《教育漫话》读后感(五):洛克教育思想的几点讨论与质疑

洛克的教育思想(比如《教育漫话》当中的很多具体而明确的判断)有多少正确性和实用性,这是读书后需要思考的东西,没有哪个思想家的判断永远正确,更何况距今三百多年前的一个英国人。

为此,大体列举下有待讨论的几条:

1. 洛克的绅士教育论的途径是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

思想根源在洛克对贵族子弟同平民子弟一块学习的担心,有辩护是说洛克所处时代嘛,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任何国家搞全民义务教育,公共学校并不普遍,贵族们是基本以家庭教育为主来培养后代,洛克本人呢,也是确实做过几个贵族的家庭教师(这也是洛克在《教育漫话》推崇给孩子找一个德行高尚、明智通达的“导师”的实践基础),基于大环境和洛克具体小环境实践,他推崇家庭教育也就很自然。

但这些外部性说明未必能够充分为洛克辩护,仅仅说明思想的外部环境并不够,而同时在思想史和思想内容本身再做讨论,否则实在太不认真。洛克的关键在于一种现实考虑,教育本身承认并要继续维持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区隔状态,如果恶意地讲便是『教育上的种姓制度』。

教育哲学一个极为重大(乃至说核心问题)是教育是否要处理以及怎样处理各种的不平等——父代给予阶层和权力的差异、基因遗传与自然天性的差异、民族文化与习俗的差异等等,每种差异都是重大课题,直到今天所有的国家在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人才选拔等方面要面对这些问题,当然在主流的处理是基于现代人的平等观念,尤其参考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的《正义论》。

让我们再回到洛克,深入洛克本身的教育哲学之核心部分,结合《教育漫话》和《工作学校草案》这两篇著作。

一个专门给贵族阶层提供绅士教育,一个则是针对贫民儿童提供劳动机会(很难称之为职业教育,虽然也有人将其划为欧洲职业教育的早期,但洛克写这个《草案》是主要为社会,考虑要治理青年懒惰为社会提供“能量”当然也给贫民一口饭吃)。由此可以看到洛克的这套教育思考实际上存有阶层区隔,这种区隔的来源或许是洛克从事政治的现实主义考量——相对于卢梭,洛克是更现实冷静地考虑具体要怎么做,洛克做的就是一个现实的动议(《教育漫话》是根据真实的给友人的孩子教育建议的几封信改版,《工作学校草案》如同中国官员“上折子”),卢梭的《爱弥儿》则确实是表达思想的著作。

2.洛克的婴幼儿护理方面医学知识的合理性。

在洛克所处时代,他还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权威医生(拿到医学学士)且同多位名医有交往,相信也得到颇多的指点,凭借专业知识力劝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开胸手术使其挽回一命等等,到如今三百多年过去,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对婴幼儿护理方面建议的医学知识可能被现代医学所证伪。

从中筛选出来以下几条待商榷的建议

->主张每天用冷水给儿童洗脚(即便是冬天)

->主张儿童用餐不必在特定时刻(我们可是标准的三餐定时,让肠胃蠕动有规律)

->主张儿童在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会不会导致儿童的蛋白质摄入不足?)

->不让儿童吃某些水果(似乎没有科学依据)

3. 女性教育的缺失。

有人会说洛克本来就没有讨论女性嘛,人家本来就是为男性量身定做的绅士教育论,这种辩护有一定道理,但经不住进一步发问。因为在《教育漫话》的背后,洛克讲到经历过各种身体护理、习性建立、德性塑造和礼法规训的青年人,最终还是要结婚(大概在21岁左右)。

『因为他必须在21岁的时候回国,以便结婚生孩子……于是我的少主人不管怎样,一旦到了年岁,便得找个太太……青年绅士到了结婚的时候,便得交给他的太太啊』——《教育漫话》第216条

如果他的太太不能配得上他,那么一个品行不正的太太会不会毁掉洛克辛辛苦苦培养的少年英才呢?恐怕极有可能,即便在家庭当中绅士(男人)是主人是掌权人。男人被女子所改变和影响,实在太有可能,因此即便是为了塑造男性绅士,也必须严肃考虑如何寻找合适伴侣,乃至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这个合适的“她”,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然而明智的洛克确并未进一步讨论,只是草草说到要把青年交给他的太太。妄加揣度,原因可能有几个,一个是洛克的切身教育实践并没有到婚娶这一步,也就是教育的几个孩子都是较小阶段,一个可能是洛克本身婚恋方面的缺失(他至死未婚,也许是个同性恋),或许他的思想当中对爱欲、婚姻这块考虑并不深入或有所避讳。

4. 音乐教育的缺失。

洛克缺乏音乐教育的讨论,在《教育漫话》中没有发现洛克关注到音乐对人之灵魂的重大形塑意义,洛克讲到青年人的礼仪和德行塑造方面并没有结合音乐(只是在跳舞对男子气概方面有点意思),他讲到青年人要学习骑马、击剑、跳舞、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园艺、速算、手工艺、法律等等或偏教养或偏实业技能等方面内容时,却偏偏不见音乐,偏偏丢掉了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人本有的音乐在教育当中应有的篇幅和位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