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庄子评传》的读后感大全

《庄子评传》的读后感大全

《庄子评传》是一本由颜世安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56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99-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评传》读后感(一):值得一看

生平著述写的较简略,聊备参考

关于痛苦意识和游世思想的论述,是抓住了要害,但是分析的感觉一般,与文本的结合不是太严密,也少有精彩的段落。

道论的部分比较出彩,我认同作者关于老庄道论实质的分析,作者抓住了先秦道论的主要问题和内在矛盾——道产生自然知识还是道是自然典范,剖析了庄子哲学“道在自然”的特质,我感觉这里的分析是相当有道理的。

最后的结语值得留意。

《庄子评传》读后感(二):为了写这篇评论专门登录豆瓣的,你就知道有多好看了。

复习期间非常紧张,本来就是照个别篇目去的,结果没忍住一天时间看完了,一本思想研究,一本文学评论,甚至可以说是一本小说,颜老师还对庄子和毛姆《刀锋》作了比较,顺便鄙视了一下毛姆,真的,怎么说的,太合自己心气了,期间几欲落泪。颜老师真的是冷酷世界的仁心剑客,不给人留一丝对世界的温柔希望,但又冷冷地将人从悬崖边上救起,一部非常有个人风格的评传。当然如果是冲着概念定义的权威说法去的就会得不到。

后悔在南大的时候没去听颜老师的课,真的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太后悔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

南大出版的评传系列非常好,有好几位崇拜的学者的作品。推荐阅读。

《庄子评传》读后感(三):Call and Respond

越往后读,我其实是越发感受到了标题所试图指涉的感受。

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不断地想到了西哲大家们所提出的学说,所以我才会在短评中引用那么些歌词。

就这样,要不然就过了。

斯宾诺莎、康德、现象学、布朗肖与海德格尔(语言)、德勒兹与加塔利(根茎、自创生的机器)、尼采、......(如果能够看到这条长评的朋友们对以上学说或以上人物或是他们的写作特点所给予你的感觉......有略微了解和感受)

一种我无法言说的感觉,写这条长评,也只是一个引子,引一个我不知道是引出什么的引子。就到此为止吧。

《庄子评传》读后感(四):兼性情与深思的庄子

以漆园天才卓绝,影响之大,却只在《史记》上留下二百左右子,也不过一篇稍长的微博而已。庄子自沉于世,无爵禄之尊荣。也未在那个风云涌动的年代,像惠子一样弄潮当世,亦合当生平不载。

不过这到方便后来者,以自己的角度去对庄子做更灵活的解读。《庄子评传》里那种血肉丰盈的庄子,便让人感受到作者有着深厚的的儒学修养。在这个立场下对于庄子的审视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历来注家和研究庄子的人多因庄子头上的道家招牌,取轻灵超越便不能不忽略庄子的激越悲切。

毕竟一个超越尘表的庄子,一个仙人的灵魂,总不该有那么多人性的累赘。但庄子这种深切的情感和悲哀又再全书多见,纵然以外、杂篇多有其后学所著,学有不及而有此激越,然而内篇亦有不少,统而归之后学窜入,却是牵强了。或许应当承认庄子是丰富而多样内涵。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庄子又没,大体已残。道术为天下裂,不亦宜乎。能转益多师,在不同的视角里去体察庄子,或许更能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庄子吧。若固执一端,有所取即有所不取,好儒则鄙于儒,好道则鄙于道。由是观之,今之持主义自守者,其有不免于按图索骥之忧者乎。

颜教授写庄子如此,其间有借庄子自表否,真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如此写庄子,或许有某种内在情感上的共鸣吧。如果能多了解作者生平,或许会有某种答案。

《庄子评传》读后感(五):少求乃至无求 游戏直至游世

这是一本真正走进了庄子内心的评传,是一部解读了更真实的庄子思想的评传。

在这本书里,庄子也不再是面对世界、政治、社会剧变而独立于世的清醒着,而是一个看清了残酷的宇宙社会真相后的失意者,面对连“我”这个存在是否真实还存疑的世界,他开始寻找一种和世界和解的方式,也就是本书中的“游世思想”。

游世思想的本质并不是以无原则的游戏手段谋求好处,以隐者的姿态安身立命,而是以彻底的游戏态度嘲讽在这个现实世界李寻找稳定生活的想法,是坚守内心深处不肯化解的孤独、认真和冷傲。在庄子看来,宇宙万象亘古存在,而人只不过是其中的匆匆过客,以人这短暂 的一生对比古往今来的宇宙,恰似海洋中漂浮的一片羽毛,不知所踪,也不知何时会覆灭。在这种无根的状况中,连个人自我存在的确定性也变得飘忽可疑起来。这样毫无确定性的“我”,如果还要对它加以珍惜,在庄子看来,是很可笑的。

庄子临死时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在残酷的世界面前故意表现出的达观,正说明庄子内心非常的冷漠,就是不肯与世界和解。一个人在黑暗的世界里可以不在乎一切,这并不是真正的和解;只有在黑暗世界里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让自己有一个安顿,这才算是和解。彻底的游戏世界,不仅仅是不在乎生死,而是连自我是谁也不肯确定。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形生有行,恰好具有人的形状,又恰好具有某种社会角色,是很偶然的,没有什么合理的来由,因此也不必对我过于认真。既然如此,不妨暂时客串这个角色吧。无所多求,无烦恼。

在人生这场大戏中,我既要做好演员,又必须当好观众。如果没有观众的心态,演戏就会当真,不是真正的游世;而如果没有演员的心态,观看就会变成清高的旁观,拉开了与俗世的差距。以彻底的游世心态对待世界,那么这个人对宇宙的合理性也不再信赖,对“我”的存在也不再坚持,他没有任何需要坚持的东西,所以,也不会拒绝任何东西。个人只有从根深蒂固的物我分离和占用关系中脱离出来,回归于生命本来的意义,才能真正达到“无我”之境。

对我来说,庄子的最终追求我是完全做不到,只能学习他对待万事万物,少求或者不求,不自寻烦恼,自身无所求,自不会受制于人,禁锢于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