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深浅读后感锦集

深浅读后感锦集

《深浅》是一本由西川著作,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浅》读后感(一):不是我了解的西川

这本书是大杂烩,诗、散文、评论均有。有些东西甚至无法分类。读的时候完全没有我当初那种读《西川的诗》时的感受,感觉他的诗艺精进,但是感情却不再强烈了。而且本书纸张粗糙,印刷质量低劣,错别字很多。

《深浅》读后感(二):没有阴影的生活是不真实的生活

也许从海子逝去之后,他的好朋友西川就在思考火焰或者说阳光和阴影的关系问题。在《近景和远景》中他思考了一些物体,火焰和阴影就是关键所在。他思考的结论是,光焰这样纯粹光明的物质是不真实的,如同梦境和童话常常纯净美丽一样。而世界上的物质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向往光焰的明亮炽烈,实际上是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飞翔,也许已经脱离了遍布阴影的现实世界和诚实的大地。海子始终作为一种纯粹光焰的使者存在,因而必将如露如电般陨灭,而西川则选择了坚守在充满阴影的现实大地之上,用诗歌进行冷峻而艰深的思考。

《深浅》读后感(三):深浅大概就是他对自己最好的理解

我知道西川的时候还只是高二,两年前吧 还只是偶尔的暼到这名字并未太在意 当时只觉这名字不错。

很偶然的一次读到了《鹰的话语》当即就被迷住 一词一句正中下怀,就是那种 觉得这样的文字表达方式才合我的胃口的感觉。后来在读库上读到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叫什么容我愚笨给忘了,方知西川也是欢喜博尔赫斯的人 同时还译了博尔赫斯的些许书,那会儿正是热恋博尔赫斯的时候 惊觉西川吸引我果然是有原因的。他那种博尔赫斯式图书馆长的文字气魄就是迷魂药。我太后知后觉不早点接触他的作品。

这本书诗文参杂 程度也有深浅参差 虽说是西川本人挑选编成但也并非完美。我们总不能要求一个人所有思想都是一个高度的精品 西川他自然明了。

读完还有一点最大的感触便是:要多读书。为了不妄言那就大致如此吧。

《深浅》读后感(四):关于西川的《致敬》

有人说《致敬》是一种戏仿,我认为它至少不是刻意为之。当然,它的大量运用祈使句和命题般的语言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圣经》、尼采等人的启示体,从中我们可以明显读到超现实主义诗人的自动写作观念的影响,当然,除了法国二十世纪的一批诗人,还有洛特雷阿蒙、兰波、波德莱尔,都写过这种受下意识驱使的诗歌。在中国,鲁迅的《野草》无可置疑地站在这一风格的极致上。与之形成区别的是,西川本人似乎没有做好这样的喷薄和自如挥洒的准备,他的这一尝试显然是一次性的。不管这个文本序列的写作周期有多长,西川貌似都没有把这种超现实风格沉淀为一种必然性,而倒像是借助巫术或催眠效果而临时取得了一种短期的制胜。 散文诗写作在西川这里仿佛成为意识放松审查的结果,然而,在波德莱尔、鲁迅、兰波、洛特雷阿蒙那里,它都是诗歌压强过高的产物,换言之,是一种“紧张”导致的渗出或满溢状态,是丝弦绷断了之后的继续弹奏。如果说传统的诗歌是封闭的地壳,那么启示式的散文诗则是冲出地壳的火山,它是一种僭越、是不得已而为之。我的意思是,散文诗的“自动写作”如果想要出现一刻钟的彩虹,那就需要更长时段的雨后初晴来作为准备。最好的散文诗虽然倾向于打破世界的物质性外观,把词语还原为自由的精灵,刺入幻觉显灵的领域,与众神沟通,然而它必须是及物的。否则,它就只是醉鬼的呓语,是精神分析式的病理记录,是对患者潜意识的一次性释放,它同时裹挟着文字的水晶和情绪的垃圾,因此必然呈现出稂莠不齐的质地。 比如在这组诗的第一章节《夜》中,有这样一段: “在这星星布阵的夜晚,我的头发竖立,我左胸上的黑痣更黑。上帝的粮食被抢掠;美,被愤愤不平的大鸟袭击。在这样的夜晚,如果我发怒,如果我施行报复,就别跟我谈论悲慈!如果我赦免你们,就赶紧走路,不必称谢。 请用姜汁擦洗伤口。 请给黄鼠狼留一条生路。” 这里暗含了贯穿整首诗歌的一组对立,也许这就是被部分读者视为“戏仿”的东西:诗人一方面摹仿全知全能的先知口吻,想要为臣民立法,另一方面又多次说出“请”字,为读者制造了一种对话感,试图证明自己的写作不是一种量刑,而是一种邀请。在组诗的其他部分,也暗含了这样丰富的对立,以至于读者来回地被抛掷于自负与感伤、明晰与混乱之间。任何受到这方面提示的读者一定会在诗中发现很多具有力比多指涉或暴力、权力隐喻的细节。 如果说在惯常的诗歌中语言是在行走,那么在散文诗中,语言就是在滑翔。也许,唯一的问题在于,西川的这首诗是“不纯”的,以至于它的翅膀尚未长成,它的外部环境还没达到散文诗所需要的压强。西川甚至为了刻意制造气压差,采取了一种偷懒的方式,那就是宣泄。像“我们凑近桃花以磨练嗅觉”这样的诗句,在美学上的可取性之外,对全诗而言并未促成一种整体的感受力,这使这个文本的任意性太过明显。放在自动写作的谱系里,西川的努力是极其成功的。然而作为“启示”,它说的方式似乎多于它要说的东西。 当然,我的这些判断都是依据我自己的有限经验进行的一些推测。 放在西川所有的作品里,《致敬》算是我最喜爱的几篇之一了,所以我才说了这些废话。

《深浅》读后感(五):转贴美女诗人周瓒的一个帖子

最具视觉功夫的人竟然是个瞎子

如果荷马不是瞎子,那创造了荷马的人必是瞎子

最瘦削的人后来变成了方面大耳

释迦牟尼什么时候胖过,却被塑造成那般模样?

最博学淹通的人却要绝圣弃智

庄周偏不告诉我们他如何在家乡勤学苦练,最终疾雷破山

最懂艺术的人只允许自己偶然吟哦

柏拉图背诵着萨福的诗歌,销毁诗人们的户口,在理想国

最不该卿卿我我的人常驻温柔之乡

仓央嘉措每每半夜出门,用一卷情诗烧毁了自己的宝座

最讲究情感的人也有不耐烦的时候

卢梭把他的孩子们统统送进了孤儿院,并且仍然大谈情感

最称道酒神精神的人,尼采,尼采

酒神的最后一个儿子,滴酒不沾,却也在魏玛疯疯癫癫

2004.12

(选自西川著《深浅》)

周瓒评语

构成这首诗的七个小节,为读者提供了七条悖论,七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七则格言般的质疑或洞察。诗的完整性建立在整饬的排比和统一的换行格式以及说理风格上,这也使得它在文体上具有一种模糊性,换言之,它和我们现在惯常读到的诗不一样。它说明了诗有各种类型,端看我们如何开发和容纳它们。

每则悖论后面都可以是一个值得深味的哲学话题,要读者去想想为什么会如此。诗中采用了对比、讽刺、议论等修辞和口吻,也表明了诗人思考的态度。七个人物的异秉和遭际中呈现出的悖谬性,其实联系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关于精神的洞明与肉体的晦暗,关于苦修的信仰和耽于安乐、迷信天才的信众,关于政治与艺术,关于王权和儿女私情,关于理智与情感,关于思想和疯狂等等。然而,或许读者也不必穷究这些悖论,也许诗人乐意提供的仅是一些对立的现象和辨证的统一。读西川此诗,我们能够一样感受到诗人的困惑和思考,愉悦和惆怅。此诗是智慧的结晶,快乐的思想,它也同时向我们展示了新诗承载思想之重量的可能性。

曾几何时,智性、知识,成了新诗写作中的靶子。几年前在被称作“知识分子写作VS诗人写作”的名目下,当代诗人被分群、站队。有时候我会不无疑惑地设想,要是有人真能写出知识分子式——我理解的知识分子是对现实和历史具有相当深度的思考和批判能力的人——的诗来,我还确实要感到庆幸呢。在我们并不算久远的历史中,知识分子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打压的对象。难道如今我们真的愿意通过进一步蔑视知识分子,轻视知识,从而重回到“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吗?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当代诗歌写作的各种问题,关于诗歌精神,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人的身份立场、新诗形态的多样化等等,而不是简单地沿袭以上那种简捷的分类法,进行徒劳无益的诗人站队和诗歌话语的争夺。套用西川的话说:“思考比谩骂更重要,”还是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诗歌内部的各类问题吧。

西川或许是新诗史上最具思想性的诗人,他在诗中思考,也思考诗,甚至思考思想本身。他写出了具有思想特征的诗,他甚至为思想思考出几条原则,其中之一是:“思想不是填空练习,思想是另起炉灶”(《思想练习》)。这也使得我想起,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西川就发明过“西川体”,显示了他努力摆脱各种意义上的模仿并确立自己写作的独创性的自觉。而时隔差不多二十年,我们已然发现,独立思考,有着另起炉灶的勇气的诗人西川,已经以他的写作为新诗开辟了一条道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