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城三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城三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城三月》是一本由萧红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城三月》读后感(一):那姑娘

语言很朴素,那姑娘却活灵活现。她单纯而羞涩,虽未读过书却也有好学之心,她身上有那时的女子的扭捏,却也为了心中的那份情意而痴痴等过。时代没有顾及她的感情,我在想,若果他和她能一起来反抗该多好!并没有在评论谁对谁错,只是感叹,心想,去了总比感情不如意的活着要舒坦......

《小城三月》读后感(二):深入鲁迅先生

大多数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大概只限于“革命家,作家”,我们很多人很少去关注鲁迅先生的生活,而这本书则给了我们进一步认识先生的机会。先生的笑点貌似不高,不过我觉得更亲切了。其实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许先生也挺让我感动的,我很佩服那个时代这样的女性,她真的承担了不少,承受了不少.....

《小城三月》读后感(三):萧红《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生死场)

《小城三月》,关于一个女人不为人知的,无声无息的对幸福的期待。又是三月,春阳依旧,可是翠姨已经不在了。《回忆鲁迅先生》,跟着描画那个安静素雅的房子,娴熟能干的许广平,可爱的海婴,各种访客,还有生活中的鲁迅。其实看到他抓住病情稍微好转的空档加紧工作,看到他招待客人至深夜,然后伴着书桌上的台灯工作到天明,有些心疼这个执着坚硬的男人,第一次觉得他需要我体谅。终于鲁迅在我眼中不是那么不合时世了。关于穿着打扮颜色搭配的部分高中做阅读看过,还有印象。见鬼那部分让我发笑。《生死场》,萧红的代表作之一,看之前就知道了大概的总体格调,我知道那是一个时代的生生死死,乱坟岗子是所有人最终的归宿。但看到女人生孩子那部分还是很紧张!看到把女人生孩子和猪生孩子,男人打骂女人和孩子时简直生气!原来对那时候的女人,尤其是穷女人来说,爱情是奢侈品。真庆幸自己活在现在,女性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机会。希望一些男人的残暴与窝囊也可以终结!想想萧红自己第一次怀孕时被汪恩甲抛弃,后来跟萧军分手的时候也是怀孕,再后来病重直至临死前丈夫端木蕻良也不在身边,怪可怜的。她自己也是在生死场里吧……

《小城三月》读后感(四):生命换来的纯洁

这是时代转型的过渡期。有人革新成功,有人墨守成规,也有许多人在挣扎中耗尽阳气。书中的作者等一批知识分子走在维新前端,敢于反抗、尝试,在天翻地覆的时代中曲折地前进。

但并不是人人这么幸运。翠姨就是在挣扎中葬送自己的性命。她的家庭是典型的守旧封建家庭,作为女子,无法接受教育,无法与异性公开来往,无法自由恋爱。她喜爱潮流但不敢表露,却最终为了得到绒绳鞋执着地寻遍街市。她羡慕作者的新式作风,她羡慕知识分子的自由生活,于是封建社会中的才女——多种才艺的闺女,要求家人给她上学。这是她为自己的转型做出的极大的努力。但是在爱情上,她无能为力。包办的封建婚姻扼杀了她活着的希望。她不敢反抗,而是选择践踏自己的性命,为了心中的爱情牺牲。在她垂危之际,喜欢的人来探望她,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她得到了爱人的抚慰,足矣。

翠姨执着地忠于心中的情感,用生命保住了心灵和肉体的纯洁。她在封建专制下牺牲,但是在精神上她是个胜利者。有多少人能够不惜一切来守住一方心灵净土?

《小城三月》读后感(五):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寒冬渐近,如此的温度或许更接近初春的寒冷。周遭景物的颓势和生机,也许是人心不同感受的真实缘由。一个小城三月,青色的泥土散发着青涩却又有着淡淡清香的味道,迎春花开,杨柳枝绿,冰凌消融,各种属于春天的交响乐,羞涩又急切的起了前奏。马车上载着的翠姨,那时也算是欣喜着吧。

翠姨就是那样。从来不原讲明自己的喜恶。喜欢的东西从来不会立刻就买来,可是喜欢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费尽千辛万苦的去追寻,她可能不懂,有些时候,会晚。翠姨有着自己的喜好,同时翠姨很低调,愿意或者是被迫的总是雪藏自己的灵魂。

翠姨就是那样。至少我读到的翠姨,真的就是传统的中国女子,或者说,美丽的古典女子。在“我”家里,很是文明开化的一个家庭里,男女的防线不在坚固,在“我”家里是个活泼生动的氛围。翠姨还算能加入“我们”一群人。嬉笑,棋牌,音乐,或者只是和乐的一起餐饮。可是无论什么活动,翠姨也总是三请两请才肯出来,她没有刻意的却那么自然地遵从着一切所谓的礼。她出来时,“我们”在笑,因为我们发现,她竟有那么几分像极了颦儿。她说是在嘲笑她没上过新式学堂,嘲笑她无知。她不知道的是,那笑里,几分欣赏,几分同情,几分理解,几分夹杂了莫名的感情。

“我”哥哥,或许风度翩翩,又有着新的学历,新的见识,或许又很清俊,行为得体,或许就是那么个标致的绅士。翠姨看在眼里,就那么一眼,或许就驻扎心田。可是翠姨,一如既往的,不去挑明,甚至没有暗示,没有回应。她有那么一丝爱恋,却又有十足的自卑,十足的羞怯,十万个理由让她不敢造次。有她自己的原因,更有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惯性,来不及调转心灵的航船。可是,还要承认,她恋爱了。那种很隐秘的感情就像草灰蛇线,开始绵延于她的人生。

后来翠姨的妹妹出嫁了。翠姨的妹妹阔起来了。接着,翠姨也被许人了。某种意义上,她也阔起来了,为着源源不断送来的彩礼。可是,她不快乐,也不需求这种人家眼里的幸福。她开始拖延了,一年,两年,总之到了不得已的关头,她还是拒绝,她说要念书,她很快的念出了病,她好像在作践这自己,她又不愿意再来“我”家,她又不愿再见哥哥。在那个“男子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年代,在那个“说起来还是亲戚,依旧很多沟壑”的年代,在翠姨弥留之际,翠姨终于苦笑着对着哥哥说“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翠姨为了什么而死?她得到了么?她没得到了么?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道翠姨为何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到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懂。也许,每个人都愿意阻止着最不值当的悲剧。也许,每个人都不愿有这么可惜的悲伤。但是,毕竟,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顺着曾被认为自然而然的路子。翠姨孤独的踏上了黄泉路。

萧红笔下的故事常常没有大爱大恨,难以标识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小城三月》也一样。没有宣讲,没有口号,没有嬉笑怒骂,没有埋天怨地,没有控诉,没有玄之又玄的高深论调,只是情,只是凡人,只是简简单单的人性描摹。萧红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既无限哀悯,有平淡冷静叙述语境全然不露痕迹。没有大喜大悲,从不炫耀哀伤而又处处流露这难以道明的意蕴。所有的情感,在字里行间静静的流淌。虽不似大江大河波涛汹涌,但却同样细水长流,无止无尽。

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就这么一个短暂的春天。不知何时才能永葆生机!不知何时才能使不朽有纯净的灵魂自由。不知翠姨们的哀愁又有多少还在绵延。总有束缚,总有数不尽的,难以名状的鸿沟。

尽管“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一地”,尽管春天依旧让万物都迫不及待的生长变化,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翠姨坟头草籽发芽,一掀一掀的和土粘成一片”和大地一样淡青色的坟头,或许终于让人不再忽视初春的寒冷。

年青的姑娘们,三两成双,坐着马车,选衣料,换春装,她们热心的摆弄,憧憬美好的未来和自己。却只不见也曾是在这春天,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