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理论教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学理论教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学理论教程》是一本由童庆炳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理论教程》读后感(一):走在考研路上

有些觀點闡述得有點生硬,還有些過於武斷的結論。看了一個月,跳過一些章節才把書看完。看時總忍不住跟書中的一些觀點辯駁,但也覺得還有很多的書等著我去看。雖然過程痛苦,甚至留在腦中的內容像一罐漿糊,也自覺獲益不少。

不是書評,只想借豆瓣幫我記錄低這一年的我看過的書。終於把第一本看完了,繼續努力。

《文学理论教程》读后感(二):“文学理论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需要”

我希望童老先生好好看看自己在本书中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里说的这句话,“我们的文学理论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而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然后再看看自己这本张口闭口马克思,甚至把马克思主义放在指引文学发展位置上的书,您还有一点文人风骨么?

《文学理论教程》读后感(三):写在下午期末考试前

今天复习文概~激动ing~我终于看到“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了~!如果不是听老师讲课,我可能永远无法发现创作活动论可以当管理学原理来理解。个人最喜欢创造论(过程),和接受论(过程中特别是是高潮净化说),特别要说的是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片,不难理解,但是很难做到。先了解生活活动,才能理解美学意义。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以产生人与对象间的是以情感关系。2.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所以产生自觉能动创造。3.人本质力量的确认。直观上是审“对象”,蕴藉层次上是审“自己”。

然后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中,个人最推崇第一点“无功利与有功利”这一点,鲁迅大神说的最明白。咱就不多说了。所谓直接的无功利不过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够赤裸裸了。

创造论的发生阶段,讲发现的。又联系到“无意识”了。培养自己的话,偶初步总结是,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光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回忆起眼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很难做到,因为需要调集大量的心理能量,还要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既需要外在机缘,外在刺激物,又需要内在蕴藉和突发热情,把原先焦躁不安的盲目驱力变为明确而坚定的行动意图。

需要安静。一般来说,未经沉思或者二度体验的对象,客观性很强。没有受到主体精神的濡染,驯化,这些对象往往不具有诗意的性质,不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很多女人就是这么给生活里蜂拥而来的一切刺激,信息整成黄脸婆的。北岛的《生活》仅一个字:网

接受消费论里面,最有意思的“净化”。无害的快感。在星海音乐厅那次算是个人很震撼的一次自我教育了。

《文学理论教程》读后感(四):还好,万能金句和东拼西凑中总算能找到些宝石

不建议入门使用本书,尤其是自学者。

两年多以前第一次读的文学理论书就是本书,始终不得门而入。也难怪,虽然打着众多“这几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的万能金句,不幸的是那些个观点还是被各章节撕裂,根本合不起来。国内的理论书、入门书、概论书,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特色、编写人水平、“合作”卖教材),大多是泥沙俱下;在读过几本国外的教材、并有了理论框架以后,我发现我竟然很快就翻完了此书,不但发现了不少宝贝,也引发了我很多疑问。

本书第二章,17页,称“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又论证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视点来理解文学”。如果按照韦勒克《文学理论》一书划分,这些(本书的内容)都属于文学外部研究,上述阐述也没有提及文学作为学科自己的方法(内部研究)。当然,作者虽然意图上没有提及内部研究,但是不代表全书没有相应的观点。

对国外知名或一致认可的观点,以及大约不得不顾及的中国特色的观点,本书的的态度(尤其是本体论部分),与其说是照搬,不如说是“拿来主义”,合用则用,甚至不顾自相矛盾的情况。

现就将本书与韦氏文学理论一书总论、外部研究部分做个对照笔记。韦氏一书经常为我国文学领域之著作所引用,可见此书观点的受认可度和经典性,本书对此书亦有参考。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其名称是建国后俄译过来的。在学科独立之前或更早,东、西方一般都称其为诗学或诗论。

文艺学的内容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部分。本课程,即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

————对文学领域的划分,本书参考韦氏一书。除了此种三分法,还有人采用两分法,即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并 称文学理论。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文艺观点),对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四因素理论进行改造,将文学理论体系划分为五部分,即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

————似乎这个五部分的观点是国内比较统一使用的,虽然将发展论单列出来,但是对发展论的阐释却很局限。

待续

《文学理论教程》读后感(五):中文系,不是作家培养所

《文学理论教程》这样的书,有可能是某高校中文系指定的教材——考试之前,你一定要记得不断地怂恿老师把重点勾出来,不然那么厚一本两三天怎么读得下来啊——有可能是考研参考资料,有可能是文学爱好者入门读物,还有可能是拿来垫桌子垫板凳的垫子。但是,它最不可能的就是作为作家成长指南而存在,正如中文系,不是作家培养所。

记得三年前我刚刚高考完那会,不像很多朋友为了填个志愿选个专业在家劳神苦思,我直接就填了个中文系。因为从小到大,我语文老是考第一,数学老是不及格,还经常偷偷写点什么诗歌小说之类的,还做过要当第二个安妮宝贝的白日梦,除了读中文系我还敢读什么啊?当然中文系也是个宽泛的概念,下面还有几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向,我选择的是这几年正走红的对外汉语。其实报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对外汉语这个专业是干什么吃的,只觉得名字听起来洋气,牛逼。

对外汉语这专业其实和我热爱的文学和写作不怎么搭调,因为这个专业除了英语,更重要的是研究主谓宾,定状补,能指所指什么的。不过,《文学理论教程》这本书还是在专业课范畴之内——既然进了中文系,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学,二者联系紧密啊。就拿理解语言学理论的内容而言,有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那一章里,牵涉到索绪尔和罗兰•巴尔特的东西做补充,就好懂一些了,所以了解关于它们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虽然说每一周只有两节课,但这门课依旧听得大多数人痛苦不已。那位一副文艺女中年打扮的女教授一边面无表情地,像个现实版的莫尔索一样用文学理论知识解析着加缪的《局外人》一边熟视无睹地看着学生在讲台下睡觉的睡觉,看英语四六级的看英语四六级。

经常上豆瓣,进过一个名叫“中文系”的小组好些次,发现这个小组里除了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生,还有不少非中文系人士,两派人士常常就中文系的功用进行激烈的讨论。一些非中文系人士可能会觉得中文系的学生个个吟诗作赋,浪漫不羁,有唐朝遗风,对中文系向往不已。而一些中文系学生又叫嚣着“中文系无用”。之所以抱怨中文系之“无用”,或许是对中文的鄙视,或许是因为对前途的忧虑,或许是因为作家和诗人梦想的破灭。

中文不是实用的学科,它重在教人修身养性,而一个人的中文修养不是四年时间内,就培养得出来的,更何况这四年时间里你还遇到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得不做。走出校门找工作,哪个用人单位由得你厚积薄发,谁不想你办事工作立竿见影,你要是会C语言,会PS,会JAVA技术,你立刻在电脑劈里啪啦一通就见分晓,你说你文学艺术修养高,哪个立刻相信。其实这样说也不准确,因为可以直接把你的文章给别人看嘛!所以说,其实在中文系的老师和学生心中都是有一种共鸣的,那就是:用中文系的底子去干别的事情,文秘、广告、影视、房地产策划,等等,这一切,都至少,不是纯粹的文学了,甚至,与文学无关。还有,成为作家和诗人,和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一样,要看造化啊,无数的写手、无数的技师、无数的匠人中间,有可能才会涌现出少数几个。

你说中文系为什么培养不出作家和诗人?

在四川盆地里的一个二类本科师范院校念了这么久的书,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为了摆脱中文系的围城,有多么地不遗余力。不是我们不热爱中文,是严峻地就业形势,伟大的吃饭目标不允许我们太热爱中文了。我们当初读中文,也许是因为专业调配,不得不硬着头皮读的。大环境那么浮躁,我摆出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你觉得我值得佩服,可是我快要饿死了怎么办?托福、雅思、GRE是有钱人家娃娃的上上之选;英语四六级是大家不懈追求的宏伟目标,而且据说现在政策放宽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也能考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了;考公务员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千方百计地托关系找路子啊;还有什么教师资格证、文秘证、导游证、计算机等级证书、营养师、职业规划师,等等,多拿多漂亮噢。

那么像《文学理论教程》这样的书,在中文系里的用处是什么呢?上课的时候带着,勾重点的时候划着,考试以前背着,打小抄的话先拿去复印店哗啦啦印着,然后期末考试一过,混入一堆不再用的教材,卖给学校里的公益组织换个几块钱,《文学理论教程》就算公德圆满了。寒暑假过了,回来偶尔问起你文学有几要素——因为据说你考得很好,据说还能拿个奖学金请大家吃饭,结果你一拍脑袋,哎呀,忘了。如果有个别有志考研深造的朋友或者凤毛麟角的文学爱好者在场,自然还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你耸耸肩膀,文学有几要素,关我P事。

一些大学生不爱读书,这算是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吧。当不爱读书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中文系学生身上,则更让人汗颜。姑且不说,要成为作家和诗人,阅读是一种必要的活动;现在物质生活那么充裕了,很多娃娃都独生子女,爹妈老汉的掌上明珠,你有机会、有时间、有理由甚至有责任用精神食粮充实自己,你还不好好把握啊?再退一步,今后出身社会,要看出你的素质,别人首先肯定是通过你的谈吐,你说话像文盲,谁相信你是大学生?有一个龙门阵是我一个刚刚考上哲学硕士的朋友给我摆的:他参加复试的那一天,遇到一个女生,也是中文系的,跑来大言不惭地问他他们什么时候学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谁啊?刚才老师问我。我就楞了,我完全不晓得嘛。”——不知道这样的人是怎么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不读书,别说当什么作家和诗人了,当个受别人尊敬的人都不大可能的。

很多人都说伟大的作家都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学教育,这话不完全对,中文系出来的出色的作家不是没有。不过非科班出身的大作家确实数量庞大:格里耶和卡尔维诺是学农业的、卡夫卡是学法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学工程技术的、鲁迅是学医的、福克纳实在是一副大老粗的样子、沈从文根本就是草根出身,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很长。为什么中文系应该得到的荣光会被那么多的非中文系人士给抢走?有人说,因为中文系里的学生天天读文学经典,学文学理论,匠气太重,大家风范的书读得太多,难免时常怀疑自己,而路子野的人,则只管横冲直撞,杀出条血路。也有人说,中文系的学生都去研究文学去了,因为他们重点不是学创造而是学解读。他们自己创作不出来的。

而我要说,中文系为什么培养不出作家和诗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像爱情里的那个所谓的失去的或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道理一样,身在中文系里,很多人不珍惜自己所在的环境,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大家的眼睛都望着外面的世界。象牙塔太苦,尤其是在学到一个不能立刻经世致用的专业之后,更觉得苦,更觉得枯。别的人都发财了,都开了小车买了房子,我还在研究所谓的文学,我还在学所谓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意思?我有那精神不如去写娱乐八卦、体育新闻、广告文案、房产和股票分析?

上次在豆瓣一个小组里看到一个帖子,问大家谁还想成为一个严肃的作家?从回帖的数量看得出,豆瓣果然是个还抱有理想主义的青年的聚集地。这批青年里,我大抵也算一个。但是,我敢肯定,很多想成为严肃的作家的人,都是想成为最低调的严肃的作家,就像在起居室里写作的奥斯丁、关在家里多年不出门的狄金森。因为,外面热闹非凡的世界容忍你抽烟酗酒、容忍你游行示威、容忍你拍艳照、容忍你打官司、容忍你抄袭别人的小说、容忍你排队买房买车买股票、容忍你传递火炬、容忍你谈生意谈恋爱找工作,但是,不容忍你当一个严肃的作家和诗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