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1000字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1000字

《像唐诗一样生活》是一本由冉云飞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一):有趣

当时买这本书,多少是冲着冉匪的名声去买的,这几年冉云飞声名鹊起,多是因其激烈的批判时政且多有理性建言,没想到他对唐诗的研读也很精妙。

像唐诗一样生活是美妙的,冉匪的解读用词浅近有趣,可谓别有风味,喜欢唐诗的人不妨一读。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二):随性

刚看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坛子,还推荐了一下这本书呢,竟然都没人看么?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他的随性,就像和朋友在夏天夜晚的路边摊,喝酒吃肉,笑谈种种。文字也许不够绉绉,可是爽快!

唐诗中投射出来的生活,有小忧伤小感情、大抱负大远景,如果真可以像唐诗一样生活,可不快哉!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三):袖里清池 ,静影沉璧,浣花之溪

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到静影沉璧,便释了卷去想。

静静的月影如白玉沉在水底。

心便如那月,如那玉。

宠辱偕忘的境界自是难以达到,

文字中找得片刻宁静亦是可珍惜的。

心沉到水底。 月自是白,水自是清。

浣花之溪

读这几个字就觉喜欢。

无关杜甫,无关圣地。

想着轻灵的溪,浣洗胭脂般的花瓣,

自是“挑花蘸水开”的境界。

钟惺写浣花溪:

如连环,如玦,

如带,色如鉴,

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

字是冷涩了些,而溪之好却如美玉尽出。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四):《像唐诗一样生活》——过诗意人生

这是最近一个多月来看的第三本关于唐诗的书了。不知道为什么,生活得越苦闷,越是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如何慰藉?唯有诗歌。失意之人、苦难之人才写得出好诗。诗界不是说,穷而后工,越穷越工吗? 哈哈,感觉发明这句话的人好阴险,要给后世想写好诗歌的人一个命定归宿吗?不过我其实是赞成这种说法的。唯有在世间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尽情折腾一番,对世界才会有更深的领悟。

写到这里,好像还没有谈到诗歌。

说到诗歌,我是想学的,可是真的不会。那就随性看看关于诗歌的东西,慢慢受些熏陶吧。最近写的几篇文章,不自觉都会用上些有点押韵的对仗的句子,应该是受了影响了,有了点诗歌味了,什么是诗歌味?就是文字艺术结构音韵之美吧。

豆瓣的一个好处就是,今天偶尔看到的别人的书评,看到提到叶嘉莹这个名字。台湾现代诗歌鉴赏大师,好的,那么就是自她开始接力,和诗歌杠上了,希望诗歌能继续滋润我的灵魂。

现在开始谈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是不太懂的,诗的内容更是不懂,但是作者用词华丽,这点我是受用的。我是一块顽石,就继续接受这些诗歌爱好者帮助我锻打吧。写好诗歌是需要天赋的,我没有。但是要欣赏诗歌,有诗意的情怀就够。感谢上天,我刚好有。

《像唐诗一样生活》读后感(五):像唐诗一样生活?别!

这书名是为了卖书的噱头。2005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没看到印数。如果书名为《冉云飞唐诗选讲》之类,不知道会卖得怎样。

冉云飞自己在书中说:“我喜欢看文人倒霉时候的作品”,又说,“诗人写自己胡作非为,最是好看;写自己得意领赏,最是不看;写自己道德领衔,最是混帐。”至于唐朝本身,冉云飞认为是诗歌艺术的存在放大了这个朝代的吸引力,“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舒适惬意。”否则怎会有那么多边塞诗?“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夜征人尽望乡”。所以真要像唐诗一样生活,最多也就“家家扶得醉人归”,至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的诗篇,冉是不选的,但至少我是希望能那样过,哪怕晚上做个梦,梦到了春风得意,“放荡思无涯”,看尽长安也好啊。

对于唐诗的解读,冉云飞的态度是不穿凿附会,不必句句引经据典,反复考证,认为每首诗都读成现代史,这样的做法是毁。这当然有道理。不过读《诗选》这类的书,典故,对照,证读也是乐趣所在。冉云飞主张不求甚解,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这也是偷懒的做法。考据需要大功夫和大学问。所以冉云飞的这书,有选诗,有对诗人和诗作的解读,但也需要图片来凑。即便是凑了,从高标准严要求的角度,也还是显得单薄。用冉云飞自己频频使用的话来讲,就是“有句无篇”。全书来看,精华在序,在篇章中有涉古思今的,那还显出了冉云飞的特点来,其他的也就无甚新意了。

如下照录序中精华:

不才研究二十世纪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有年,深感四九年后各级语文课本,是此等惯技之集大成者。使学生知白居易有《长恨歌》、《琵琶行》而未知有《答刘十九》,知杜甫有“三吏”、“三别”而不知有《月夜》。仿佛他们天天“人民”而不近人情,成天心忧天下而断无人生趣味,可爱之处尽失。知苦难生活而不知有人生趣味,其心也冷,其志也卑,其量也褊,其趣也无,真情也枯,其生也苦。如斯而学者,心生痛恨而未知悲悯,常怀敌意而少爱仁之心,多非难而不审宽容,知挫中激勇,而不知缓中求晋,多暴戾之气少放达胸襟。纵观当今习文断句者,如斯毛病蜂聚,多如过江之鲫。选家之责,教育之过,岂能逃脱?要言之,意识形态、识见眼光、诗路流派均是选家障碍,是为选而不存。况乎不选之遗殊,沉渊暗蔽者多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