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1000字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1000字

《动机与人格》是一本由[美] 马斯洛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441图书,本书定价:3.50元,页数:1987-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一):最早看的就是这个版本

最早看的就是这个版本,也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后来有读了英文的原著。

当人的机体被某种需要主宰时,它还会显示出另一个奇特的特性:人关于未来的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乌托邦就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他往往会这样想,假如确保他余生的食物来源,他就会感到绝对幸福并且不再有任何其他的奢望。生活本身的意义就是吃,其他任何东西都是不重要的。自由、爱、公众感情、尊重、哲学,都被当作无用的奢侈品弃置一边,因为它们不能填饱肚子。可以说,这种人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活着。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二):读《动机与人格》有感

我本质上也是一个挺神经质的人。我一直在想:人应该怎样生活?却总是找不到一个答案。有时看些“成功学”的书啊电影啊什么的。刚开始很兴奋,慢慢的就冷下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就这样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自从看了《动机与人格》这本书以后,这种感觉消失了。感谢马先生写了这么好的书,呵呵。我觉的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说明了自我实现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那就是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好像另一位姓马的伟人——马克思的思想那样:世界上不会出现有一个完美的社会,而是从低到高发展的,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即使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也不会停止发展。也正因为人类不会停止发展,因此社会永远不会完美,因为完美意味着无法超越。马斯洛的思想类似:人的心理也永远不会真正完美,而是从低到高发展的,要经过生理需要的满足、安全需要的满足、爱与归属需要的满足、自尊的满足、最后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人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阶段,也不会停止发展。因此人生不是一个最高价值的寻找过程。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追求更好的过程。不是形而上学的完美主义,而是辩证法的不断进化。

自从看了这本书,再也不“怀疑人生”了。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三):第52天读书笔记~寻找读书伙伴

52《动机与人格》7.1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理想的人标准。神话时代,神职人员是最理想的人。文艺复兴喜欢有知识的人。资本主义经济人,法西斯喜欢英雄人。 不同的文化对人的要求不同。而同为人的本质应是一样的。那是否可以有统一的标准可以穿越时间的变化呢?难,人的可塑性会随环境变化。而人的一些底层基因又会固执不变。只能看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有人如鱼得水,有人郁郁寡欢。功利主义者高歌猛进的同时,波西米亚人野火烧不尽。 我们总在追问,我是谁。不如说,我应该是谁,能够是谁。这样的句式给未来不确定性,多样性。 如果发现自己有心里病态,某些地方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时,不要慌张,接受自己的底层基因。同时要庆幸,这个时代比以往更开放,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让自己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与己和解,这不是缺陷,还是在损有余补不足的天道范围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四):第47天读书笔记~寻找读书伙伴

47《动机与人格》6.19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模型从低级到高级需求,虽然偶有跨越,总体基本要依次满足低级需求,然后往高处走,人的性格,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也慢慢形成。 孩子在童年的成长很重要。 在理发的时候,老板问做作业的孩子有没有玩铅笔,孩子说没有。被老板发现偷偷在玩,猛地打了孩子脑袋,大声责骂不学好。孩子默不作声。 我在想,这孩子未来会是个自尊特别敏感的人。现代基本生理需求吃饱穿暖已然不成问题。往上是安全感的需求,情感归属感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有归属感吗? 为什么会有青春叛逆期?因为身体发育了,觉得可以跟父母对抗了,想要自我做主吧。如果孩子不把父母的这种行为当做冲突还好,如果在心里是冲突,就会停留在下面的需求不满足中。成年后要花很多精力寻找缺失的底层需求,去填补。而早就满足基础需求的人,可以不用耗费心神,与追求更高的更难的顶层需求就行。 差异就是这么来的吧。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五):第47天读书笔记~寻找读书伙伴

47《动机与人格》6.19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模型从低级到高级需求,虽然偶有跨越,总体基本要依次满足低级需求,然后往高处走,人的性格,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也慢慢形成。 孩子在童年的成长很重要。 在理发的时候,老板问做作业的孩子有没有玩铅笔,孩子说没有。被老板发现偷偷在玩,猛地打了孩子脑袋,大声责骂不学好。孩子默不作声。 我在想,这孩子未来会是个自尊特别敏感的人。现代基本生理需求吃饱穿暖已然不成问题。往上是安全感的需求,情感归属感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有归属感吗? 为什么会有青春叛逆期?因为身体发育了,觉得可以跟父母对抗了,想要自我做主吧。如果孩子不把父母的这种行为当做冲突还好,如果在心里是冲突,就会停留在下面的需求不满足中。成年后要花很多精力寻找缺失的底层需求,去填补。而早就满足基础需求的人,可以不用耗费心神,与追求更高的更难的顶层需求就行。 差异就是这么来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