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读后感1000字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读后感1000字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是一本由(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6.0,页数:9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读后感(一):没看啊,不够通俗,翻译也不好

这书2006年买的,在大学放了四年,在家里放了八年,没看过一页,装逼神器,哎,误己啊。要是当初买的是曼昆版,又会怎么样呢?翻译得很差,看着头疼,还买了练习题,真是莫名其妙啊,浪费了不少时间,没有去学习有用的东西,想来也是难过,还有梁小民写的那些小册子,都是误人子弟啊,不过那是中文原著,还好,能勉强看,这本就不行了,太打脑壳了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读后感(二):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这本书,将经济学理论以浅显通俗的方式诠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不妨以此书为入门书籍。

经济学理论全部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即理性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学基础的理论有两个,一是供求理论,供给和需求相交点决定成交量;二是均衡理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投入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约束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最大化,同时,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投入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最大化。此时,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投入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读后感(三):斯蒂格里茨经济学读书笔记之一:斯蒂格里茨及其《经济学》

我对经济学的系统了解,来自萨缪尔森。老萨被称为跨学科的通才,他的《经济学》一书基本囊括了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全部。但近些年来,经济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领域,各国的经济发展本身也产生了不少新变化,就像斯蒂格里茨说的那样,“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问世以来,经济学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斯蒂格里茨是老萨的学生,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得奖原因是他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他继承老师的传统,编写的《经济学》一书同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最新版本是第三版,据称“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崭新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最新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反映,包括信息经济、博弈论、新经济、货币政策等等。对于想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的一些新进展,以及这些进展与传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应该是首选的,当然,该书也因此被冠以流行和新潮等称谓。

2005年6月,人大出版社出版了斯蒂格里茨《经济学》第三版的中译本,译者为黄险峰和张帆,并由谭崇台审校,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版本,上下两册近1000页,我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粗读一遍,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读后感(四):从Stiglitz切入的真实世界

Stiglitz的书,是念大学的时候,我的货币银行学老师教我去念的,那是5年前的事情了。那时,他说念通Stiglitz,你就懂了经济学。念懂米什金,你就明白了金融。

其实结果是,一直到了大学毕业,工作三年后,我依旧没有读Stiglitz跟米什金,但至少在读了,而且快读懂了,而从现在开始我也真心觉得,当年我的老师是对的。

虽然从Stiglitz这里,我读到最有感觉的一条是,“清楚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这也就是私有化的资本主义的源头。但后来,我才晓得,就是这一条也是著名的“高斯定律”。但依旧得感谢Stiglitz,因为他用无数例证将这条阐述得那么清楚,而且在著作中介绍我认识了那么多其他的经济学者跟他们的思想。

附:在《联邦传播委员会》一文内,高斯说了一句当时少人注意,但其实是石破天惊的话。他说:「清楚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原文是:The delineation of rights is an essential prelude to market transactions。)后来举世知名的高斯定律,简而言之,只不过是这一句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