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关品质读后感摘抄

有关品质读后感摘抄

《有关品质》是一本由朱伟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关品质》读后感(一):细密

由三联生活而知道朱伟,虽然在圈子里日久,编文无数,但很多年除去《考吃》就是这本书了,很有节制,比较欣赏。文字功夫老到,有上海人的细密劲,也有久居京城的从容。尤其前言写的好,情意真挚,哀而不伤。评论音乐的部分和刘雪枫的风格相似,不知谁影响谁。在长途火车上看完这本书,细细的读着,不时看看窗外的风景匆匆掠过,悠远绵长。

《有关品质》读后感(二):淡淡的往事

书没有买到,只是在网上读的。

对于朱伟,不熟悉,读完这本书之后才开始留意他,后来还读了他写的《考吃》,才知道此人非同一般,在美食上,在与人的交往上以及文笔的清秀上都有一说。

此书里最喜欢的是《蜗居杂忆十章》,那些关于往事的回忆在淡淡的环境的衬托下更让我读出那份淡淡的愁绪以及淡淡的关于成长的往事。

《有关品质》读后感(三):八十年代

我看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一些文化圈儿的八卦消息。在新浪看了一遍,又买回来,其中关于 王小波关于阿城关于叶兆言等许多作家的一些贴近的内容还是挺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八十年代你身边的人不小心就成了21世纪的大腕儿,比如阿城,他给高行健的话剧《野人》作美工时,哪能想到高行健就成了世界级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呢?人们说看一个人的实力看他的仇人,看一个人的层次看他的朋友。阿城和高行健是朋友

《有关品质》读后感(四):最喜欢里面的音乐评论

喜欢这本书最初是因为它的作者,现在越发的喜欢是因为散布在书中的音乐评论文字。不管是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它们就那样散布在那儿,诱惑着我随时去翻找那些著名的音乐。

大学时候,因为艺术院校的缘故,我也和一些懂古典的人走的很近,还去听过很多音乐会。最佩服的一哥们,哈尔滨人,钢琴十级,小提琴九级,吉他,圆号,萨克斯,笛子……一竿子乐器几乎就没有不会的,而且样样都玩的有模有样的。歌也唱的不错。后来北京音乐厅来学校招领位员,我也报名了。在面试的教室里看到这哥们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没戏了,后来我果然没戏。

朱伟先生对音乐的爱好不是浅薄的一时的,而是深深渗入骨子里的,所以他才创办了《爱乐》杂志。大学时候我也经常翻看这本厚厚的杂志,不过说实话,看懂的少。不过对我的古典音乐欣赏课程成绩还是大有裨益。

喜欢朱伟将这些关于音乐的文章散乱的编排在一大堆轻松文字中的方式。

《有关品质》读后感(五):品质不会泯灭

由于“日知录”,我知道了朱伟。在我Bloglines里的收藏中,他的文章数量最多,于是顺理成章地,我买了他的这本《有关品质》。

《有关品质》中的大部分文章,我是在如厕和洗脚的时候读完的,这么说对朱主编并无不恭之意,只是几千字一篇的散文随笔,对很难找到大块读书时间的我来说,很适合在这种情形下阅读罢了。

朱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那个可以“大家坐着闲聊一整天”的时代,曾几何时,我对这种生活向往得无以复加,可惜,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只能在朱伟的字里行间追忆过去。

在《有关品质》里,作者和我们“谈作家艺术家,谈书,谈音乐,谈文学,谈建筑绘画,也谈朋友,谈自己,谈情趣,谈时尚,谈吃喝”,我佩服朱伟的文字功底,但却不太喜欢某些文章中他那过于华丽的辞藻,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好像糖放多了的吃食,一个字,齁。我也不太喜欢他那些引经据典,精于考证的文章,考证太多反而枯燥无味。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他写自己儿时生活的《蜗居杂忆十章》,和那些谈朋友的文字,平日里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名人,在朱伟的文字中以完全不同的形象跃然而于纸上,让人眼前一亮。

书中自序里有句话说的很合我意,写在下面,让我们共勉。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在积累自己的品质。只有品质才是永远无法泯灭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