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的读后感大全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的读后感大全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是一本由[美]彼得·霍林斯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读后感(一):是的,我也这么想!

是的,彼德·圣吉提出了五项修炼! 是的,其中第二项为改善心智模式! 是的,《思维模型》一书是为改善心智模式而写! 是的,已经阅读完了,接下来就是实践以改善思维品质。 对了,您想改善心智模式吗? 《思维模型》一书由美国彼得·霍林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本书主要围绕如何做决策、看问题、定方案进行。 做决策,一般在信息量达到40%-70%时即可,失缺部分可由第六感补足。决策时,不怕阻力,不存侥幸,放大格局,用时间来丈量检验决策的价值。以满足作为决策效果评价标准,而非以最大化。做出可逆决策有助于我们果断行动。日常作业中,事务繁多,需要借助艾森豪威尔矩阵识别出轻重缓急,关注重要的,忽略紧急的。 看问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求真相,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见解给予相同的重视与关注,当过滤异常值,找出均衡点,识别偏差,进行概率估计,反向思考,粗中有细,做到有质量有效率。 定方案。自我设问与内省,用好同行评议,正确分辨相关性与因果律,拨开表象,破除假设,回溯本质,采用“奔驰法”以创新方案。 面包可以买,但烤面包的经验需要自己积累,新鲜出炉的面包与厨窗中的大不同。因此,我们期待听到您的心声: “是的,我也这么想!”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读后感(二):30种思维模型:牛人与普通人的差距本源

记录: 2022年阅读第184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书名:《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

作者:彼得·霍林斯(畅销书作家,人类心理学研究员,人类状况专职研究者。)

点评:思维模型,是一种经过理论和实践双重检验过的成事工具。依照其执行,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更快地找到解决办法,并趋向于正确的结果。成功人士,无论其自觉地通过学习借鉴,或是不自觉地通过自身经验总结,都在运用各种思维模型。这也是成功人士能够取得高效率和高成功率的核心原因。

精华摘要:

1、思维模型1: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这两类任务是截然不同的,但我们经常会混为一谈。重要任务是即使不会马上取得成果或者期限没有那么紧迫,但真正至关重要的事情。紧急任务只是指理想的回应速度。运用艾森豪威尔矩阵,就可以轻松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忽略紧急任务(除非正好也是重要任务)。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所谓“紧急”任务上,其实应该关注的是“重要”任务。

2、思维模型2:设想出所有多米诺骨牌。我们是短视的物种,只会去想最直接的影响,通常也只会去想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调动二阶思维,设想出所有可能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不然,我们就不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一阶思维”,我们只专注于解决手头上的问题或对手头上的事情做出决策,而不去考虑长远影响或我们的决策在遥远的未来会发挥什么作用。你可以理解为只考虑第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思维方式。所谓二阶思维,是指努力预估未来,推断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做出决策或制订解决方案。你不是简单地满足于买新的公寓,而是要想一下这会对你的信贷和债务产生什么影响,以后能否养得起一条大狗。你不是每个星期染一次头发,而是要想一下刺激的染发剂已经令秃点增多,你可能很快就得戴假发。二阶思维通常会让你三思而后行,避免做出鲁莽的决策,因为你会考虑所做的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你会尽可能搜集更多的信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决策。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拿一个选美比赛来打比方。报上发布100张照片,要求参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6个,选择结果与得票率最高的6个相符者获奖。不明就里的参赛者会努力选出最美的6个。但请留意,获奖条件不是选出最美的6个,而是选出得票率最高的6个。因此,获胜的方法不是选出谁最美,而是预测一般的参赛者会觉得谁最美。显然,要做到这一点,获奖者必须运用二阶思维(运用一阶思维的人甚至不会认识到两者的差别)。参赛者还可以更进一步,考虑到其他参赛者会对大众的审美标准有自己的看法。因此,策略可以延伸到运用三阶思维、四阶思维。以此类推,在每一个层面上,参赛者都是根据其他人的推理,预测比赛的最终结果。“参赛者不是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选出谁真正最美,甚至不是大众真正觉得谁最美。运用三阶思维的人,要费心预计大众觉得大众的观点是怎样的。我相信,还有些人会运用四阶思维、五阶思维,甚至更高阶的思维。”

3、思维模型3:做出可逆的决策。大多数决策都是可逆的,但有些决策是不可逆的。但我们若是假设所有决策都是不可逆的,就会犹豫不决,这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为可逆决策形成行动偏向,因为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只会获取更多信息,加快速度。

4、思维模型4:寻求“满意度”(Satisfiction)。“满意度”是满意(satisfy)和足够(suffice)两个词的合成,旨在做出足够好、充分、能实现目的的决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以防万一”或“那就太好了”下额外的工夫,把决策最大化。最大化者追求做出完美的选择,而完美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通常只会苦苦等待。——37%法则/秘书问题中有所体现。假设一家公司要聘请一名秘书,有100名应聘者进入了面试环节。在面试完前37名应聘者之后,你就会了解到应聘者的资质范围和是否合适。基本上,余下的人跟前37名应聘者不会有什么差别,出现最大化异常值的可能性极低,或者根本不存在。这项法则表明,在面试完37%的应聘者之后,你就应该停下来,做出选择,因为你能见的已经见过了,根据你掌握的信息,已经能够选出令人满意和足够资质的人选。——给自己设定界限。这不是给研究设限,而是给你选择的条件设限。例如,如果你到店里买一件新夹克,可以设定一个有用的界限:只看某个价位的深蓝色棉质夹克。这样一来,你就根据预设的参数,缩小了范围,在快速排除其他选项的同时,也知道自己最终会获得满足。设定界限的必然结果在于,在预定时间内无法决定的情况下,事先决定一个默认选择。设定默认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会自动选择符合你要求或愿望的东西。换言之,无论如何你都会感到满意。在许多情况下,默认选择是你心目中始终想要的,无论你是怎样走过场,还是没完没了地辩论,最终多半会选择这个。你在心里选择一个“默认选项”,是因为你最终可能也会选择这个。

5、思维模型5:停留在40%~70%的区间,这是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提出的法则。你在掌握不少于所需信息的40%也不多于所需信息的70%时,就应该做出决策。如果信息量少于40%,你只是猜测;如果等到信息量多于70%后再做出决策,你只是在浪费时间。——在这个区间内,你拥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也不至于面对海量信息只是一味观望,而无法下定决心。这能让你比“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更快地做出决策,而比“更快”的人更明智地做出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谓两全其美。该模型用于平衡信息和行动。在这个思维模型中,我们可以用任何东西来取代“信息”:阅读量或学习量达到40%~70%,有40%~70%的信心,制订40%~70%的计划,等等。在40%的水平上,你至少已经为迈出第一步做好准备。记住,在你所做决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你还会获取更多信息、增强信心、增加知识,从而更加明确地做出决策。针对这些并非不可逆的决策,更快速地采取行动往往没有什么弊端。

记录: 2022年阅读第184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读后感(三):买错书了 不过还凑合

本来想买的的是《模型思维》结果买成了《思维模型》,虽然就是本畅销书,但内容还对付,一下午看完,并没有多大损失,而且多少有些收获。

## 导图

《思维模型》的思维导图

## 摘抄

### 第一章 如何快速而全面地做出决策

- 位置 78

> 1994年,芒格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 USC Business School)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题为《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 Lesson on Elementary, Worldly Wisdom as It Relates to Investment Management & Business),其睿智的箴言开始备受关注。芒格在演讲中提出了“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的概念,流传甚广, 20多年后依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 位置 84

> 你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些思维模型,你必须依靠这些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组织自身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位置 91

> 俗话说:“在只有一把锤子的人看来,任何问题都像钉子一样。”

- 位置 99

>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大理论,勤加使用——要全都用出来,而非固定地只用几种。

- 位置 111

> 思维模型是针对你所面对的情况,指引你关注重要元素的蓝图,界定场景、背景和方向。即使缺乏实际知识或经验,你也能够增进了解,做出最佳决策。

- 位置 134

> 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型来看待同一事物,你重点关注的对象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这肯定比你光从自己的参照框架出发更加全面。你越是形成更多元化的思维角度,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位置 141

> 如果你拥有的思维模型太少,就可能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 位置 145

> 多个模型可以相互质疑,形成更统一的整体观点。而若是只使用一两个模型,就会让你只从具有局限性的场景或学科出发,致使远景不够开阔。掌握众多不同的思维模型,可以开拓你的视野,排除光使用一两个模型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零星“失误”。

- 思维模型1: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 位置 166

> 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所谓“紧急”任务上,其实应该关注的是“重要”任务。

- 思维模型1: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 位置 192

> 艾森豪威尔矩阵简单易用,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模板简单直观,是一个二乘二的栅格,分为“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如表 1. 1所示)。

- 思维模型2:设想出所有多米诺骨牌 > 位置 270

> 所谓二阶思维,是指努力预估未来,推断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做出决策或制订解决方案。

- 思维模型3:做出可逆的决策 > 位置 347

> 能够分辨可逆/不可逆决策之间的差异,是加快决策速度的关键之一。

- 思维模型3:做出可逆的决策 > 位置 366

> 第一类决策是不可逆的,是不可收回的重大决策,经常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二类决策是可逆的,虽然贝索斯也警告说,我们不应该过度依赖可逆的决策而鲁莽行事,但审慎运用这类决策,可以给予决策者更多快速行动的回旋余地。

- 思维模型4:寻求“满意度” > 位置 392

> 你可能对最大化者并不陌生,他们什么都想要,会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得到想要的结果。他们极其挑剔,这种挑剔达到令人气馁的程度,会用尽期限内的时间去做一项决策,无一例外。即使在做出决策以后,他们还是会思来想去,后悔自己的决策。另一方面,满足者可以更准确地决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专注于这些方面。他们会抓住要点,直奔目标,结束后不再回头。

- 思维模型4:寻求“满意度” > 位置 426

> 要寻求满意度,避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最大化的诱惑——把太多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给自己设定界限。这不是给研究设限,而是给你选择的条件设限。

- 思维模型4:寻求“满意度” > 位置 431

> 设定界限的必然结果在于,在预定时间内无法决定的情况下,事先决定一个默认选择。设定默认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会自动选择符合你要求或愿望的东西。换言之,无论如何你都会感到满意。

- 思维模型5:停留在40%~70%的区间 > 位置 442

> 你在掌握不少于所需信息的 40%也不多于所需信息的 70%时,就应该做出决策。

- 思维模型6:遗憾最小化框架 > 位置 468

> 这就是避免遗憾的思维模型,把遗憾放在决策推演的核心。

- 思维模型6:遗憾最小化框架 > 位置 472

> 三个非常简单的思维指令: 1.想象你自己已经 80岁了。 2.在这个年纪回首今生,你想要尽量减少人生中留下的遗憾。 3.扪心自问:“ ×年后,我会为采取(或不采取)这一行动感到遗憾吗?”

### 第二章 如何更清晰地看待问题

- 思维模型7:忽略“黑天鹅” > 位置 590

> 不要围绕发生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制订整个策略,除非你任职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 FEMA),否则,灾难不会是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思维模型8:寻找均衡点 > 位置 624

>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我们应该寻找均衡点,以此准确评估和了解信息。

- 思维模型9:等待均值回归 > 位置 668

> 在受不同状况或变量(例如环境、情绪和纯属运气)影响的一连串事件中,异常事件之后通常跟随着较为普通、典型的事件。因此,反常、异常或非典型的事件发生后,多半不会有规律地再度发生,更有可能回归的模式是“常态”。

- 思维模型9:等待均值回归 > 位置 671

> 这个思维模型表明,你应该静观其变。如果有极端事件发生,等着看一下恢复情况。如果有意外或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等着看一下后果。

- 思维模型9:等待均值回归 > 位置 681

> 要纵观全局,一大关键在于明白事物之间何时是有关联性或相关性的,何时是毫无关联或毫不相关的。我们倾向在明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编造出因果关系。

- 思维模型10:贝叶斯会怎样做 > 位置 744

> 贝叶斯思维方式本质上决定了你必须根据新的信息,不断地更新概率,虽然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但比你想象的更加确定。

- 思维模型11:借鉴达尔文 > 位置 761

> 达尔文黄金法则的基本准则是,对待矛盾或相反的想法,不仅要持开放的态度而且要给予最充分的关注。

- 思维模型11:借鉴达尔文 > 位置 774

> 达尔文黄金法则涉及学术诚实和“强观点,弱坚持”( strong opinions but held lightly)的格言,以及学术谦虚:不要死守任何立场或理论,只要跟着证据走。

- 思维模型12:调动系统2思维 > 位置 819

> 系统 1思维是流利和凭直觉的,而系统 2思维恰恰相反,是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井然有序的。

### 第三章 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型

- 思维模型13: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 位置 898

> 顾名思义,同行评议是指由你所在领域的其他人对你的作品进行评价。

- 思维模型13: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 位置 901

> 同行评议的目标是防止最终作品出现不准确或遗漏之处,提出另外的观点,让结果变得更清晰、更相关、更确切。评审人员会审议你的前提、方法、分析、结论以及一切相关内容。这个有条理的科学方法是认真检验你的观点、令其变得无懈可击——至少是明智——的最佳方式。

- 思维模型13: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 位置 911

> 这个思维模型有一个具体的应用,称为“三角验证法”。这种方法的其中一个依据是在军事中,要确认某个地点,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起点画线,形成一个三角形。获得的数据点越多,三角形的边就越多,面积就越小。在这个过程中,你搜集到的数据递增,就能得出正确的范围。

> 笔记 - 思维模型13: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 位置 914

> 啥玩意

- 思维模型13: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 位置 923

> 运用三角验证法处理信息,至少必须搜集和核查两个不同来源的信息,当然越多越好。同行评议形式的三角验证法或许是最好的,但你也可以通过审查其他来源的数据或理论(也就是研究)取得类似效果。

- 思维模型14:找出自己的缺陷 > 位置 934

> 把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视为假设,必须经过测试和验证。关键是不要对结果投入感情,也不要怀有戒心或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而是要真诚地寻求真相。

- 思维模型15: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 位置 1024

> 采取高质量的思维方式,意味着不局限于近因(近因通常只是信号的物理序列),而是要了解为事件发生奠定基础的因素、思维、情绪规律或环境因素。

- 思维模型16:从结果反推原因 > 位置 1045

> 在鱼骨图的结构下,原因是分类列出的,井井有条,你会对整个局面一目了然。你可以更有条理地从结果反推原因,这也是头脑风暴会议的常用工具。最终的产物是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形象地列出导致结果或问题的所有因素。

- 思维模型17:以“奔驰法”激发创意 > 位置 1085

> “奔驰法”由鲍勃·艾伯尔( Bob Eberle)率先提出,旨在于头脑风暴会议中激发创意。“奔驰法”代表了七种方法,能激发人们推敲出新的构想和解决方案:代( substituted, S)、结( combined, C)、应( adapt, A)、改[缩小/扩大( minimize/ magnify, M)]、他( Put to other uses, P)、去( eliminate, E)、重[颠倒( reverse, R)]。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代表着只要改良原物,就可以激发出新的创意。

- 思维模型17:以“奔驰法”激发创意 > 位置 1164

> 由于你从七个不同的角度探索了一个流程——代、结、应、改、他、去、重——可谓巨细无遗,甚至可以发掘不落俗套的解决方案。

- 思维模型18:回归第一性原理 > 位置 1184

> 第一性原理思维消灭了跟随的趋势,破除层层假设,回归事物的本质。第一性原理推理去除了假设和惯例的杂质。这种方法拨开其他人的意见和诠释,回归事物的本质。由此,你可以重新打造出一个解决方案,往往是根据无可挑剔、毋庸置疑的真理,打造出全新方案——因为你不再依赖任何假设了。

- 思维模型18:回归第一性原理 > 位置 1212

> 1.找到和界定现有假设。

- 思维模型18:回归第一性原理 > 位置 1214

> 2.分解问题,追溯第一性原理。

- 思维模型18:回归第一性原理 > 位置 1216

> 3.从零开始,打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 第四章 反向思考思维模型

- 位置 1288

> 反向思考思维模型,可以让你清晰了解,避免负面因素跟直接追寻目标一样能够带来成功。

- 思维模型19:避免直接目标 > 位置 1298

> 查理·芒格把这种逆向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之中,鼓励年轻人不要一味专注怎样取得成功,而是思考一下有什么会妨碍我们取得成功。

- 思维模型20:避免专家思维模式 > 位置 1373

> 由于一心专注全局,而完全忽略了细微却又重要之处。要避免专家思维模式,就要把思维分为两个模式:专家模式和新手模式。你已经了解到,针对特定话题,这两种模式往往专注截然不同的方面。要采取专家思维模式,沿用你一贯的做法就可以了。要采取新手思维模式,你必须保持谦卑的心态,不要省略步骤。

- 思维模型21:避免非天才区 > 位置 1407

> 不要离开自己的天才区,做注定会失败的事。留在自己的天才区,取得稳定可靠的成功。找出自己的战略优势,发挥到极致。不要自欺欺人地非要展示自己的弱项,而是要扬长避短。

- 思维模型22:避免待办事项清单 > 位置 1463

> 你挂念的事情越少越好——多余的任务会造成压力和焦虑,只会妨碍或扼杀生产力。不该办事项清单可以消除大多数悬而未决的事情,为你减轻负担,腾出心思,专注一下飞来的球,沉稳地逐一击球。

- 思维模型23:避免阻力最小的道路 > 位置 1471

> 这个思维模型旨在避免似乎过于简单、过于轻松、好得难以置信的事情——因为这往往不是真的好,你错失了应该走上的道路。

### 第五章 经典思维模型

- 思维模型24:墨菲定律 > 位置 1573

>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它总会发生。”

- 思维模型25:奥卡姆剃刀定律 > 位置 1598

> 奥卡姆剃刀定律( Occam’ s Razor)表达出了最有力的理由:最简单的解释反而最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 思维模型25:奥卡姆剃刀定律 > 位置 1604

> 奥卡姆剃刀定律最初的表达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思维模型26:汉隆剃刀原则 > 位置 1636

> 汉隆剃刀原则最初是在 1774年由罗伯特·汉隆( Robert Hanlon)提出的,原文是:“如果粗心足以解释的话就不要归咎为恶意。”现代最为广为人知的版本是“斥之以愚,勿斥以恶(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常被人说是拿破仑一世( Napoleon Bonaparte)说的,但其实很可能是作家罗伯特·海莱因( Robert Heinlein)的话。

- 思维模型27:帕累托法则 > 位置 1666

> 其中主要的理由是“二八定律”( 80/ 20 rule),也称为“帕累托法则”( Pareto Principle),这个同名定律就是我们这个思维模型。

- 思维模型28:史特金定律 > 位置 1706

> 史特金定律( Sturgeon’ s Law)由此诞生:“任何事物,其中 90%都是垃圾。”

- 思维模型28:史特金定律 > 位置 1709

> 我们应该专注于 10%有意义、启迪人心或者可以为我们带来某种帮助的方面。基本上,史特金定律是更丰富多彩、限制性更强的帕累托法则。

- 思维模型29~30:帕金森定律 > 位置 1738

> 帕金森是这样总结自行车棚讨论这场闹剧的:“议程表上每个项目所需要的讨论时间与该项目所涉及的金额成反比。”

- 思维模型29~30:帕金森定律 > 位置 1739

> 这就是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的本质。

- 思维模型29~30:帕金森定律 > 位置 1765

> 避免纠缠鸡毛蒜皮的琐事,关键有三点:( 1)制定严格的议程,无论是待办事项清单、日程还是其他方法,你要知道自己应该专注哪些方面、忽略哪些方面;( 2)明白你当天的整体目标,不断地问自己正在做的事是有助于实现整体目标,还是逃避整体目标;( 3)在自己精力开始耗尽时意识到这一点,避免自己转向鸡毛蒜皮的琐事。

- 思维模型29~30:帕金森定律 > 位置 1769

> 帕金森的另一个定律更加有名,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 s Laws)。拖延症患者为自己辩护的一个理由是,自己在期限紧张时工作效率更高:“我在有期限时,工作效率最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