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锦集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锦集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由(法)福罗拜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页数:3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一):其实每个年代都有相同的人情世故!

开始读的慢,原因是读完序言就像看了剧透一样,觉得都知道讲啥就不爱看了,但是看到中间部分,还是很投入的看了进去,最终看完再次感叹经典!本书是上初中时候,语文老师推荐读书的书目之一,买回来从没看过。现在,当我已为人妻,当我有了社会阅历,再看这样的小说,真心觉得每一个年代,都有相同的人情世故,都有相同的喜怒哀乐,原来为人处事之道,其实早在经典的小说中,被作者记载出来了,只不过我们可能很久后才读到,才经历到,亦或是才领悟到!比如小说中,艾玛贪图激情,嫌贫爱富,现在比比皆是的拜金女;比如罗多尔夫,莱昂,这不就是现在所称的“海王”么,比如奥梅先生,在艾玛去世后,夏尔落魄后,对待夏尔家的态度;比如奥梅先生在报纸上对瞎子的诽谤的手段,比如最后奥梅先生真的获得了勋章。看似不公平,看似坏人当道,到这就是现实啊!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二):对浪漫主义的清算

生命的能量是一定的,有的人选择细水长流,有的人宁愿一时绚烂。包法利夫人爱玛,明显就是后一种类型。关于她的沉沦,作家毕飞宇分析得十分透彻,她逐渐成为了荡妇却并不下流,她选择通奸却不出卖身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家毕飞宇将小说结构剖解得非常精彩,可拿来反复欣赏。

爱玛并非唯一的出轨者,安娜·卡列尼娜、潘金莲、爱玛钟爱的浪漫小说中的女人们……古今中外的很多作家都比较偏好这类题材。这本《包法利夫人》是很不错的,爱玛一步步由纯情少妇到欲望荡妇的沉沦、药店老板奥梅精于算计的热心(个人感觉全书最立体的就是这个人物,精明又滑稽)、高利贷者勒乐的狡猾和贪婪、第三者罗多尔夫的情场手段和翻脸不认人、第四者莱昂的痴迷与转眼间的“浪子回头”……人物跃然纸上。但我觉得唯一的缺陷在男主角夏尔身上,成年后他的形象并没有特别好地描写,对于妻子的外遇他始终没有觉察?甚至还把妻子往第三者手上送,情商也太低了吧!

要说爱玛错在哪儿呢?不合时宜的虚荣心是罪魁祸首。第一她不是富家小姐,却贪恋奢华的生活;第二她是有夫之妇,却避开丈夫去追求爱情和浪漫。浪漫小说好看却不能代表生活,聪明的女人明白这个道理,而爱玛不在这个行列。那么如果她的丈夫不是呆板的夏尔,而是莱昂,爱玛会不会出轨呢?作家毕飞宇给的答案绝妙,即“会”,因为凡是“浪漫”,则一定不在家里,而在远方。

最后,外国的“王婆”真不少,送信的、出主意的、看见装没看见的……在出轨这件事情上,还是外国更加开放啊!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三):一个女人

为什么我们会成长为这样:眼里只有得不到的好,对手里抓得住的也及时享乐去挥霍。

总想要“闻所未闻、然而却是自认理应享受的、放浪形骸之外的乐趣”。

这本小说很出名,是不需要看故事简介去决定读不读的书。依稀记得老师说过,包法利夫人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也可能是我将《项链》和包法利夫人弄混了吧。

我以为故事会像《名利场》一样发展。我们美丽高雅的艾玛也会周旋于男人之间,一步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失去了又如何呢。网红句云,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啊。

可艾玛的女主光环不明显,她的美丽只是男人们眼中的猎物。她的智慧指数也远不及欲望指数,被戾气吞噬的可怜女人。她渴望要一个儿子,可以顶天立地,无牵无挂。男子似乎天生就比女人在感情上优越。

她是多么讨厌自己这不自由的女儿身啊。

却那么多次利用这具身体。

艾玛可怜之处还有她不曾爱过。

每一次激情和疯狂背后都是模仿,模仿那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小说。

“爱情应该突然而来,光彩夺目,好像从天而降的暴风骤雨,横扫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把心灵投入万丈深渊。”这是艾玛的爱情观。

不是没有这样爱着的人,我们的夏尔,包法利先生,就是这样全心全意爱着她。只是这光彩,这暴风骤雨,无法横扫一个早就心比天高的女人了。

即便艾玛最后领悟,“感情是多么微不足道,是艺术把感情无限夸张了。”也无法打破那颗被欲望充填的心了。

生活的本质,大概就是平淡。太多事揉碎了,掰开了看,都不是事儿。人身在其中,却玩得不亦乐乎。总觉得,要么是上帝对自己的考验,要么是上帝给自己的奖励。我一直相信,人的际遇,也满足能量守恒定律。既不是考验,也不是奖励,只是生活而已。

想要折腾出花样,也就得付出代价。这种煎熬,也无非是生理或心理了。

包法利夫人在世的愧疚,最后欠债饮毒身亡的行为,是她的赎罪。

只是不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四):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是她自己

可能是翻译水平的缘故,觉得福楼拜的文笔不如果戈里,粉刺意味并没有那么潇洒的隐于字里行间。那些本应该很带入情绪的比拟很是莫名其妙,晦涩难懂。反复阅读也难以想象作者描述的场景。

但徐徐渐进的对包法利夫人的描写让每个做过浮夸奢华梦的女人都看到了一面镜子。

本人觉得她的悲剧不只是因为不擅长理财和追求爱情造成的矛盾。更多的是对刺激对虚荣过度的追求无度,加速吓跑了她的情人们,因为他们都意识到无力承担她的梦想。就算是玛丽皇后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挥霍殆尽悲惨结尾。

“她想象中的未来,虽然天空海阔,却全无奇特之处,日子一天接一天,天天美好,却也天天一个样”

即使爱玛真的生为伯爵夫人,拥有亿万家财,拥有可信的情人,罗曼史傍身也满足不了她无穷的欲望,她太不知足,也太不具备生活的智慧,也许那些小聪明全用在对她丈夫说谎上了。

至于引起读者同情的丈夫的平庸不思进取也不是她不守妇道的根本原因,追逐新鲜向往偷情的刺激才是。即使见习生莱昂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爱的如痴如醉后来她也一样心生厌烦了,被她无穷尽的控制欲和享受欲吓跑了。

所有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她的自私,享乐与利己占据了她思想的全部,完全忘了自己是个母亲吧。

结尾处夏尔与罗多尔夫的不期而遇,与他感慨的错在命运,应该是对他懦弱和纵容爱玛最大的鞭笞。

这也是我不同情她的地方,勒乐的阴谋已经识破,她却依然用享乐回避困境,像一个吸毒成瘾的人,直到无法挽回,又想怂恿情人犯罪为她偿还贷款。这时候无私的爱呢,不计较得失的爱呢。所以,我更认同书里写的,莱昂是她的情人,而爱玛不是莱昂的情妇。主次关系要搞清楚。

翻译序言对她的同情更像是为她辩解,也许有那个时代的悲剧,更多的还是她个人的选择。任何时代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大有人在,但活在自己无尽的幻想里,用谎言欺骗身边人换取片刻享乐的就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了。我也认同这个时代的玛丽苏们该看看这本书,太具有跨时代意义。这也是名著能历久弥新被审视的意义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五):让我想到当今社会

如今, 进入21世界的中国上流社会, 是不是包法利夫人似的女人越来越多了呢?高不成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用上海话说,就是很“嘬”的女人,用北京话说,就是个“不省油的灯儿”。

在小说里面,包法利先生是个循规蹈矩的男人,工作努力,要求上进,就是比较闷。他们住在离巴黎不远的一个三级城市,大概也就是苏州到上海的距离。如果我没记错,包法利夫人刚开始还是挺满意自己的小日子,也很会操办一个家。后来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在巴黎的艺术家,而命运由此转变。故事如果是在今天的北京,我想包法利夫人应该住在天通苑那边别墅里面。她在北京城里偷情可以做新开通的五号地铁,在东四下车,跟情人先去看个美术馆的画展。她可以把车开到天通苑停车场,只要支付两元人民币,爱停多长停多长,然后做地铁进城。我估计这可以是五号线非高峰时间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还有很多品牌都应该是包法利夫人经济的受益者:比如那个叫La Perla的内衣品牌,谁会买好几千元的内衣伺候一个已经为了养家累得没神的丈夫?任何包法利夫人都知道,就是穿上再性感的内衣,老公看见说的一句话肯定是:"多少钱?"这种内衣只有情人知道怎么欣赏.另外就是 L'Occitane这样的全身护肤用品,也需要包法利夫人带动一下他们的全身护理系列的销售额.职业妇女就注重把脸保护好了,对身体比较忽略.她们没有时间邂逅,就是有,一般也是工作上认识的,都是大忙人,能忙里偷闲邂逅就不错了,也不管那么多,没功夫看那么仔细.艺术家和包法利夫人没有正式职业,所以可以花一个下午欣赏彼此的皮肤,有护理全身的需求.完事之后还可以一起泡个澡,回味一下.澡缸边上的蜡烛、水里面的橄榄精油都是越贵越好。

包法利夫人消费能力还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大城市旁边有那么多的别墅区,每一栋里面都藏着一个。唯一的问题是艺术家情人。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最近中国当代艺术太火,艺术家都成了大款,没有人再渴望一个包法利夫人的救济和缠绵,追他们的人太多了,他们自己的老婆都可以当包法利夫人了。

以贵族或者文化人自居的总是看不起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女人,住着别墅,浑身名牌,附庸风雅。但是要是以亚当史密斯的角度去看这些女人,它们真是消费经济的栋梁。在中国,我到是觉得我们应该鼓励包法利夫人现象,一是带动消费,二是我们的文化事业从业人还是有一批需要资助的,三是她们的丈夫大概也没那么老实,所以不当白不当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