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由【法】福楼拜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一):很多年前,读过这本书,只记得一句话,但就这一句,现在也忘了!

自己的《包法利夫人》,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李健吾译本。但我读得却是弟弟的同一版本。2006年春节期间,带着从常州一家旧书店掏的《百年孤独》回家,结果却读了《包法利夫人》,只带了一张信笺——记录着自己喜欢的段落的页码——回南京夹在自己的书里。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二):激情与火热的骗局

它的长处是磨出来的,却不失神采飞扬的激情。它不夸张,只求把人原来的样子写出来。还有什么比人原来的样子更令人惊骇的吗?它几乎没有评判地叙述了一个女人的可爱和可气,梦想和痴狂。故事顺水而下,自然到必然,而福楼拜又是狠毒的,如老子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不肯网开一面。

从此以后,她的生活里就充满了谎言,她用种种谎言包住她的恋情,一如用帷幔遮掩住它。 这成了一种需要,一种癖好,一种乐趣,以致你如果听她说昨天走的是一条街的右边,那你就得相信,她其实走的是左边。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三):圣夏尔颂

迷人的文体家福楼拜先生在《包法利夫人》中不动声色地为开业医师夏尔•包法利这位爱情圣徒撰写了一部隐匿的传记。严肃的批评家们不乏热情地嘲弄或同情爱玛:爱玛是圣女,不可亵渎。一个临阵脱逃的花花公子罗道尔夫简直要了爱玛的命。天主几乎要给他可怜的圣女加上生命的盖子。圣夏尔,正是这个爱玛眼里的蠢货丈夫,用他的爱他的命留住了爱玛。圣夏尔带爱玛去鲁昂看戏,竟也遭遇了尚未同爱玛捅破爱情窗户纸的莱昂。这位在巴黎过惯了夜夜笙歌的糜烂生活的法学士将会毁掉曾经为了另一个男人险些丧命的爱玛,更要毁掉圣夏尔。

圣夏尔的命运一直被女人提在手里。跟一个寡妇过了短短的苦日子,好不容易寡妇才死掉。圣夏尔娶了爱玛,满心欢喜,以为要过上好日子了。事实上,这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四):读包法利夫人

读包法利夫人一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几乎不带有主观评判的自然的刻画了包法利夫人的可爱和可气,梦想和狂热的一生。从中,对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反映的现实,对读者来说,其价值判断也势必会是正向的作用。

其实作者在书中也藏有一些他的看法,即“谴责整个剧本的立意,但对剧情的细节赞不绝口,在厌恶剧中人物的同时,却为他们的对话叫好。”读过的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其细节都有过人之处,包法利夫人一书无论是朴素恬静的乡间景物,还是壮观奢华的庄园城堡,亦或是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法国人土著的浪漫,其细节的精雕细琢,布局之精妙,情节的欲进先退,人物线索布置的巧妙,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总之,好的作品给人的启迪总是说不尽的。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译者的功力。

最后说一下关于这本书的思想与内容,爱玛一直在寻找另一种情感,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可能,然而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绚烂的烟火,那种燃烧与快乐都是稍纵即逝的。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五):包法利夫人

没有令人惊艳的开头,回味无穷的结尾,甚至连叙述也很克制。福楼拜就这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对现实生活不满,最终被欲望摧毁了的女人,Emma Bovary 的故事。

我看的两个版本,白天看的是 Kindle 上的李建吾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14),晚上回家看的是上海图书馆借的周克希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可能是我交替着看的,早上 Kindle 看到第一部的第 5 章,晚上直接把书翻到第一部第 6 章接着看。除了翻译的名字不一样,比如李健吾把 Charles Bovary 翻译成查理,周克希把 Charles Bovary 翻译成夏尔,其他地方倒是没有发现太大的差别。(也可能是我看的不够仔细。)

包法利是一个务实的,有些懦弱的医生,渴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娶了爱玛,生了个女儿,然后觉得人生圆满。

爱玛嫁给包法利之后没有体会到她想象中的那种完美爱情,于是觉得生活苦闷,找了两个情人,最终因为挥霍无度,无力还债,服毒自杀。

现在看来也许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爱玛的天真和热情,在欲望中的纠结和挣扎,沉迷于欲望后的任性和贪婪,如此的真实,仿佛我们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女人,仿佛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