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语·大学·中庸》的读后感大全

《论语·大学·中庸》的读后感大全

《论语·大学·中庸》是一本由李浴华 / 马银华著作,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一):九元之仁

吾非谓本书之不善也……

夫九元,一飧之值也;论语大学中庸,一生之德也。以一飧易一生之仁,不知者尚若此,胡论知者哉!知者尚仁,则近圣矣。

王道之行,始于一飧之弃也!

《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二):所有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

大家都知道儒家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孔子的声名远播海外。如果没有其过人之处,怎么会被人传诵千年,至今不息。我读过论语,虽然领悟尚浅,但仍然觉得他的博大。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文化精华,它流行于现在的世界,可是我推荐它绝不是因为它的流行。它的内涵决定了它会成为永远的经典。

《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三):读书笔记:大学之道

菜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大人者,君子也.明明,为昭彰,显明的意思.明明德,即将“德” 彰显出来.这“德”不是“心外”之物.比如说,我们见孺子之入井,会有恻隐之心,孺子见鸟兽之哀鸣,会有不忍之心,鸟兽见草木之被摧折,会有悯恤之心,这恻隐、不忍、悯恤便是我们的本心,是天理.冬天时我们自然会惦记起父母的保暖,夏天时自然会惦记起父母的暑热,这是“天理”作用的结果, “天理”是人内在之“善”,正是在内在之“善”使我们在具体的日常经验生活层面上作道德之实践成为可能.

即是人的内在之善,何以还需要通过修身将它“昭彰,显明”出来呢?因为好色,好财,好名,嫉妒,恐惧等等七情六欲会像浮云一样蒙蔽人的心智,当然这七情六欲兼是人心应该具有的,就似不能因云能蔽日,就将天不要生云一样,但是对它们不可执着,对它们一执着,就都会成为良知的障碍.比如一个盗贼,他的贪婪莫非就是他的本心吗?他其实仍有行善的可能,亦有悔改之时日,但是他的心为私欲所阻,所以常不能克制自己的贪念.又如一个嗜赌之人,每每会对自己的行径悔恨不已,这便是他的本心在起作用,但他又往往不能摆脱赌瘾的纠缠,如果不下别人一分,自己百分,别人十分,自己千分的苦功夫去克制自己,恐会为赌瘾所蔽锢,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我也是这样,经常立志,每日要背诵英文若干,但往往会被安逸,享乐之事所吸引,忘却此志, 诵读英文是我内心明白渴望的,我却会被懒惰所缚.难道这些贪婪, 赌瘾,懒惰即是我们的本心?我想,如果将人的本心喻作明镜的话,它们则是镜上的灰尘,需经常擦拭,这擦拭的过程,便可称作“明明德”.圣人之知如青天白日,贤人之知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暗不明,但分辨黑白却是一样的.如我虽是愚人,如能有在困境中学习的功夫,仍有沿着云霭缝隙间太阳的余光,而“明明德”的可能.

而“在亲民”之“亲”是“爱”的意思,但这“爱民”与墨家的“兼爱”有所不同.有何不同,需归本溯源看“明明德,在亲民”这个句子的源头.《尚书.尧典》中有: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彰明,协和万邦”的说法, “明明德,在亲民”即是从中化解而出. “九族”者, 《孔疏》上有云:上至高祖,下及玄孙,是为九族. 九族具体来说就是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在此代指一个人的妻儿老小.亲近自己的妻儿老小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将仁“达于天下”,就要从亲近自己的亲人做起.孟子在<尽心.上>阐述过这个意思: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爱自己的亲人,从而施仁德给百姓;施仁德给百姓,从而爱惜万物.儒家的爱民是推己及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墨家无等差的爱是不同的.儒家认为这样的爱民才合乎人的本性.而墨家的兼爱则太过了,过犹不及,儒家是不认可的.

所以,如果说“明明德”是将人的本心彰显出来, “在亲民”则是从对待自己的家人做起,让人积极地参与道德之实践, “明明德”是“知”, “在亲民”是“行”. “明明德”是修身,正心,诚意,致知, “在亲民”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在亲民”是知行合一,是大学一书中提纲挈领之语句.正如王阳明所言: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德也.”

而“止于至善”,即以至善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 “明明德,在亲民”才不会失去方向.天命之性,粹然至善. 至善即为良知,是“一”,是绝对本体,它先验地实存于人心中,超越一切时间,历史,文化的限制,“良知之在人心,灭间可圣愚,天下古今所同也.”如《礼记》曰: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在这儿,深爱是婉容的根本,如同“至善”是“明德”﹑ “亲民”的根本一样.如果不以“至善”为努力追求的目标,为需要无限接近的那个原点,即会有长短而无尺度,有轻重而无权衡,有方圆而无规矩,明德,亲民之学即会有“支离破碎,错杂纷纭”之风险,即所谓“明德,亲民之学大乱于天下”.而如果确立了“至善”这个目标,则心不妄动而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有所得.“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