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后的古典》读后感摘抄

《最后的古典》读后感摘抄

《最后的古典》是一本由叶民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的207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04-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古典》读后感(一):罗马:永恒之城

《罗马假日》的开头,新闻报道说公主在欧洲各国受到热烈欢迎,最后,她来到了罗马

,永恒之城……

一直不懂“永恒之城”是什么意思。直到看了这本小薄册子,才对罗马人的观念有了一

点了解。

除此之外,还知道了一些常识,如古典作家写作的对称性原则,可知施特劳斯对篇章结

构的解读并非毫无根据,黑白分明的道德评判,以前人作为原型的模式,好象跟中国传

统像得很。

《最后的古典》读后感(二):阿米安与《最后的古典》

这本书值得看的地方很多

(1)德英双语学术史 a学术理论指导(晚期古代),放入大研究环境,做了清晰的学术史,对英德成果充分吸收。

b具体文本研究的学术史(有关阿米安校勘版本目录汇注)其实我一直很想了解国外做古文献的研究的模式的。 (2)传统罗马古典作品对照 总结古典作品的共同规律,由多入一。 (3)解读具体文本精神,并非支离文本以迎合一个课题,而是解释文本本身的思想特点和史学观念,呈现阿米安本人的思想。 (4)具体译文对照前说,翻译流畅清晰,可读性很强。而且译自拉丁语,文笔很好。

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深度上的不够,很多地方的深度都可以大大扩充,不免让人意犹未尽,有些遗憾。但这本书若作为科普书已十分成功,也算写作论文的优秀模范了。

《最后的古典》读后感(三):十几年前的罗马史研究作品

本书主要分析了希腊人阿米安作品体现出的历史观念,写作特点,等,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个希腊军人的历史见证;写作方法、结构特征;历史观念——乐观信念、严肃思考;历史道德化特征;形象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结语。 据闻叶老师拉丁语很好,一直上课。叶老师虽然个头不高,也胖了,但也算是玉树临风的那种了。 排版审稿的编辑还是比较认真的。 几个问题, 第54页,“塔西佗和阿米安都采用了大量的演说词。阿米安著作中的演讲词。。。,篇幅比较长的演讲词。。。。”,不知道为什么后面会变成演讲词。 书里插图实在太多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年代问题插图学术性不够,但真的太多了,去掉插图可能全书也就150页左右了,原本正文页码就192页,是不是因为篇幅太小了。。。。 第五章,形象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我读的是电子版,因为实体书买不到,而且跑了几个图书馆,不是没有购买过,就是找不到书。。。。第五章的内容全是翻译???翻译也可以???如果因为我读的是电子书,这部分是被弄错的,烦请告知,谢谢,有劳。。。。就算是年代问题,我也不太理解,翻译内容作为了一章,一共才五章一百五十页啊。。。。 以第191页为例,(因为读的比较快,所以各种问题处并无一一记录),写到“在阿米安的著作中不下30次引述了西塞罗的观点”。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把这不下30处给具体写了是30几处(具体到卷章节),以及是引述了哪些观点(罗列),以及这些观点在西塞罗的哪些篇章中出现的(注释)。。。。所以这样篇幅跟内容便可以丰富起来。。。。在第二章写作方法、结构特征的第5部分,提到例证法,如第79页,写到“在朱利安身上阿米安使用了31处45个例证,其中22处。。。9处。。。”,等等,诸如此类很多。 再回到第一章,一个希腊军人的历史见证,三个主要内容:出身与社会关系;古典史籍传统与阿米安;阿米安与塔西佗的比较。后两个部分是讲阿米安作品的特点,但是跟希腊军人(身份)的历史见证(经历)应该是有些牵强的关系吧,题目起的不好。 第一章第二部分“古典史籍传统与阿米安”,其中“古典史籍”第37-50页,絮絮叨叨如教科书一般叙述了希腊、罗马史籍的撰写传统,以及阿米安继承了哪些特点以及有何特点。说是教科书因为其中的插图比注释还多,就4个注释。。。。。 在第六章结语中,作者认为,阿米安认为对历史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并非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当时那个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标准啊。。。。这样的标准貌似一直都挺主流的。。。。 话说本书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注释太少了,特别是原文注释,注释内容与参考书目不成比例。注释太少了便是自己的观点与材料结合的不好的问题。其二便是翻译内容作为一章。其三,“过抽象的概括性的结论、语句”的特点,如书中多处出现了阿米安插叙了“民族学、地理学、军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军事尚且可在书中了解,其它并未提及。 说一下可取之处吧, 第三章讨论了阿米安的历史观念,第四章以朱利安与君士坦提乌斯作为对立方,讨论了作品中突出的历史道德化特征。以此路径出发,应该可以做有关古代史学历史理论的论文倒是较为容易出来。 第三章历史观念包括了,历史命运观,真实性表达,罗马观,基督教历史的边缘化与异教徒的反语。不论是天命还是所谓的好运,亦或者罗马观“罗马永恒”,这些都是罗马史籍的遗产与特点。以此出发,讨论了一个希腊人阿米安是如何传承了罗马的著史风格与特点。真实性表达突出的是古代作者通常都具有的修辞风格。不过我觉得修辞特点需要再细致的分析,不是简单言之:什么什么地方用了修辞,不能排除修辞带来的干扰,等之类的太过抽象的概括性的结论、语句。我觉得应该是,如何修辞,怎样的词汇或者语句,表达了如何的观点,至少列举代表性的几处,等等。阿米安的异教撰史特征由边缘基督教历史这一特点显示出来。 第四章历史道德化包括了,帝国的衰落,政治关系与皇权,朱利安,君士坦提乌斯。阿米安分析了帝国衰落的原因,后面三节主要突出了阿米安作品中的人物评价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特点,这也是比较古代的一种分析、记述历史的立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