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100字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100字

《认知心理学》是一本由王甦 / 汪安圣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一):反应时

读完这本书,感受最多的是反应时。刺激-反应,调用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听觉视觉。

意象,表象,表征,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知觉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枯燥,但是实验很有意思。才发现原来里面做实验的人,都是后来在其他教材上看到的老师名字。

认知心理学不同于认知行为治疗,还需要再继续学习,谢谢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二):《认知心理学》

今年读完的第四本书。严格意义上是翻完的,草草“了”读。这本是教科书,源于小饭桌课程上一位导师的推荐。阅读难度有点高,学术概念性没有好好的教授,纯凭借自我领悟有些困难。有意思的是王甦教授还是另一位好朋友的导师,不由得说世界真是小。

且当是个对于心理学的启蒙。假以时日,还是再找寻机会重新开启一些系统性学习的阶段,开卷有益,同时也希望能真正回归课堂,听听大师们的思想、和论述。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三):其实是本好书

自己是把这本书当作考研二战的泛读书用的。感觉这是本好书。一些人觉得这本书难懂枯燥是因为把这当成入门书了。这本书讲的比较深,而且内容没有其他认知心理学的书全(如长时记忆就介绍了6个模型),不适合入门。

感觉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实验来串起各个模型,并不是单纯的堆砌理论。说它好也是因为这个。

1.讲解实验的逻辑非常清晰。非常清楚的指明假设和可能得到的结果,阐明实验程序,然后再具体分析实际得到的结果,阐释结果表明的意义。语言到位,条理清楚,很是难得。

2.对图表的分析很到位。作者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着图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很直观,也利于培养读者分析图表的能力。

3.对理论的批判性评论。在介绍完每个理论模型后,作者都会指出该理论目前存在的争论,该理论的优缺点等等,让读者能够辩证的思考和看待这些模型。

自己看这本书是出于考研提高能力的目的来看的,所以评论的优点也是跟这方面有关。其实后记里先生自己对这本书的总结更能概括这本书:

“ …作为一部教材,本书在内容安排上选择了较有典型意义的研究成果,注意动用丰富的实验结果来说明理论问题,将具体资料与理论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着重介绍了各个领域的认知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读者较深入地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作进一步的思考……”

后记里还提到先生为纪念汪安圣先生而署上汪先生名讳,老一辈的学者风范庶几清晰,严谨温厚如春风拂面,近及身前。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四):比较坑爹的要点归纳

1绪论

认知心理学 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Newell和Simon认为,包括人和计算器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图P2

加工器包含3个因素(1)一组基本信息过程(2)短时记忆(3)解说器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第一,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研究意识或内部心理活动。第二,心理过程可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或者一般地来说,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三,可以并应当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程序)。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心理与生理机制的差异

生理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心理机制的研究,这一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心理机制的研究反过来可以促进生理机制的研究,这却是不易为人们接受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

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需要的时间。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Posner的字母配对实验:P5

相加因素法实验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2知觉

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假设考验说:是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作用基础上的知觉理论。他们认为知觉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对照,然后再定向、再抽取特征并再对照,如此循环,知道确定刺激的意义。

刺激物说:刺激物说与假设考验说相反,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知道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P27~31

模板说的缺陷

依照模版说的观点,人必须实现存贮相应的模板,才能识别一个模式。即使附加了预加工过程,这些模板的数量依然是巨大的。这不仅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也使模式识别缺少灵活性,显得十分呆板。模版说难以解释人何以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模式这类常见的事实。现在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版说没有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但是模板和模板匹配也不应受到完全的否定。

特征说

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混淆矩阵的原理 P40

3注意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实验依据

过滤器:Broadbent的双耳刺激实验(P54)Cherry应用追随程序所作的双听实验(P55)

衰减:Treisman的实验(P56)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根据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设想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的理论。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控制性加工,又可称注意性加工。相反,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特征整合理论

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特征整合理论也是一个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他们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特征是由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以平行方式进行的。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粘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4记忆结构

两种记忆说 P70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逆向性遗忘等 P71 自由回忆实验(系列位置效应) P72

双任务范式 工作记忆 P74

部分报告法实验 P75

记忆加工三级加工模型主要特点 P80~84

加工水平说

主要看加工时间与在认成绩是加工深度的函数 P86

关于复述的某个“精巧的实验”

加工水平从加工深度出发,将复述分为简单的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后者是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5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7±2

测量方法:系列递增法 恒定刺激法

组块的含义

所谓的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如何解释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性质 P95

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如何证明存在听觉代码 P96~98

如何证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是从头至尾还是自我停止?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 P101~104

遗忘进程 阻止复述后的短时记忆的遗忘速率实验 不仅具体表明短时记忆的遗忘情况,也为短时记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所应用的方法,即在呈现刺激和回忆之间插进干扰作业(连续减3)以阻止复述,也得到广泛流传并被称作“Peterson-Peterson方法”。

痕迹消退与干扰的实验证明 P109~110

6长时记忆

层次网络模型的观点和不足之处

原本是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而提出的,称作“可教的言语理解者”,后来也用来说明人的语义记忆,并因其具有层次网络结构而被称作层次网络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是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对模型的批评:(1)熟悉效应 (2)典型性效应 (3)否定判断

激活扩散模型

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验证: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实验P120

7表象

如何证明存在语义、表象两种代码

实验 P139

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实验P154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实验P155

9问题解决

算法和启发法的区别

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 逆向工作 等

10推理

空间表象模型的观点

语言模型的观点

11言语

短语结构的心理真实性

转换规则的心理真实性

=================================

这书实在是太……没趣了……

虽然蛮害怕这玩意……不过我觉得真正的认知心理学世界足够强大有趣,在阅读过程当中不禁会想到各种赛博朋克……你懂的……

嘛……有生之年不知还会不会再去了解些前沿信息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