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苗德岁讲达尔文》读后感锦集

《苗德岁讲达尔文》读后感锦集

《苗德岁讲达尔文》是一本由[美国] 苗德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苗德岁讲达尔文》读后感(一):重新认识达尔文

书店里等人,偶然翻到,居然很有趣,以前对达尔文的认知停留在上学时课本上脸谱化的介绍,惭愧现在才知道小猎犬号是物种起源的起源。中国太需要这样的科学科普,严肃活泼只是墙上的口号,考试压得孩子们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题,没时间去了解这些伟大的名字背后的故事,更少有时间深入接触大自然,中国以前还能有徐霞客,现在恐怕越来越难。

《苗德岁讲达尔文》读后感(二):你认识有趣的达尔文吗?

《苗德岁讲达尔文》是一部很好的通识读物。作者苗德岁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理学硕士,后赴美学习、工作,1989年至荣休任职于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是首位获得“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的华裔学者。

苗德岁一直致力于向大众科普达尔文学说,而且有意识地向“科学性、文艺性、趣味性”的“三合一”方向努力,这些年来,他写了很多有关达尔文的的报章文稿和书评,这部作品就是这些文章的结集。因为是集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显得有些松散,不过,这也有优点,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形象的达尔文。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最主要的学说,也是影响现代科学史、世界史的重要文本。阅读达尔文,需要梳理进化论的来龙去脉,了解《物种起源》的成书背景,以及达尔文家族的家学渊源。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也是一名出色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祖父的《动物命名学》里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后来又用自己的科学发现纠正了祖父研究里的一些谬误。

苗德岁翻译过《物种起源》,还写了好几篇文章评价《物种起源》的功绩。苗德岁说,《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并以自然选择这一非神力干预的机制解释了生物的演化,揭示生物多样性与万物共祖是生命演进的同一硬币的两面。诚如达尔文本人所言:“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宏。”

《小猎犬号航海记》是达尔文的另一部佳作。这场改变人生的环球科考,奠定了达尔文的功业。苗德岁在评述陈红译本的书评里,回顾了这部作品出炉的前后经历,而且他称赞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还大段摘引了青年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骑着陆龟玩儿的记叙片段,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印象里那个严肃的科学家达尔文原来也有这么调皮的时候啊。

除了以上两部作品,对于达尔文的其他作品,我们大概都不知道了。原来,达尔文1844年就写了《物种理论纲要》,他为什么要雪藏十五年?达尔文关于兰花受精的研究,得到植物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赞赏。达尔文在写了《论英国及外国兰花通过昆虫受精的各种装置及杂交的良好效果》之后,还写了《攀缘植物的运动和习性》,还有亲切自然的《达尔文通信集》,达尔文对植物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腐殖土与蚯蚓》等书,又展现了达尔文多领域的研究。

为了做这些研究,达尔文真是竭尽所能啊。毕竟,当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手段那么简陋落后。很多时候,达尔文的科研活动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比如,为了写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从大儿子威廉出生起,达尔文就开始详细记录子女们的行为举止。达尔文有十来个子女,这些孩子真是帮了他的大忙啦,从本书附录的插图里,可以看到孩子们是怎样努力做出各种表情,或仰天大笑或望天兴叹,或黯然神伤或低头饮泣,据说,达尔文家的宠物狗狗、猫猫,还有猴子,也要参与到他的实验里的。不容易啊!

达尔文的图像总是大胡子秃顶的老头儿,而现在,我感觉到了他那颗跳动的、永远好奇的童心。读了这本书,我对达尔文的认识更加全面了,你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更喜欢他呢?

《苗德岁讲达尔文》读后感(三):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从与达尔文的每一次相遇开始

提起达尔文,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他的了解大部分源于生物课本,直到偶然间看了一本关于达尔文的科普书《苗德岁讲达尔文》,达尔文就不再是我从前认识的样子,他的研究对象许多都是“跑龙套”的小角色,如蚂蚁搬家、蜜蜂筑巢、甲虫分类等等。

他所认识的世界妙趣横生,花草树木,藤蔓蚯蚓,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美。 书中的语言生动,例子鲜活有趣,作者像一个老朋友一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达尔文和他所研究的蚯蚓、藤壶、茅膏菜等等,如身临其境一般,似乎你也跟着他的笔触去欣赏了科学领域的旖旎风光。

作者苗德岁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读过不计其数与达尔文有关的书籍,对其理论有深入的认识,说其是最懂达尔文的人也不为过。在他的眼里,达尔文是地质学家,也是植物学家,更是生物学家,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不曾为人们所知的达尔文是怎样的?首先我们来看看作为地质学家的达尔文。

达尔文的科学生涯始于地质学,这还要从1831年22岁的达尔文登上了小猎犬号说起,环球科考期间他认真研读莱尔的地质学原理,并将原理用于实践中,五年里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陆地上考察,采集岩石、矿物及化石标本,对所到之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难得的是他能把观察到的现象及问题和理论联系起来,这种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的技能让他对已有的认知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比如珊瑚化石,珊瑚一般生活温暖洁净的浅海区,而珊瑚化石可判断这些岩石也是在过去相同的环境中形成,由此推测古代的地质情况。正是这些记录着过去的各种岩层、化石,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演化历程。

时至今日,当时采集的标本还十分具有价值,珊瑚礁成因理论依然成立,而对南美古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启发了他对物种可变性及灭绝现象的正确理解。 如果说地质学开启了他的科学生涯,那植物学则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光怪陆离,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植物学家的达尔文又是怎样的?

达尔文一生研究过很多植物,有捕蝇草、牵牛花、丝瓜、金银花、兰花等等,其中兰花最初是他为了缓解压力用于观赏休闲的,而这闲情逸致让他发现了兰花适应昆虫传粉的奇妙机制。

兰花为了吸引昆虫为其传粉玩起了角色扮演,有的气味及外表酷似雌性昆虫,有的打扮成昆虫的栖息地,有的装扮成昆虫的产卵场所,总之,昆虫喜欢或需要什么,兰花都会根据昆虫的需求装扮自己来迷惑昆虫帮其传粉,最神奇的是他通过研究,能通过兰花结构推测出传粉昆虫的类型。

后来他收到一种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大慧星兰,并根据其特征推测出大慧星兰的传粉昆虫的喙长至少25厘米,当时的很多昆虫学家持怀疑态度,而在达尔文预测的四十一年后,这种昆虫被发现,是一种喙长达30厘米的天蛾,这种天蛾后来被命名为“预测天蛾”,大慧星兰则被人们俗称为达尔文兰花。

说到这里我想起刘灏的一句诗“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而在达尔文的科学生涯中,兰花的音容笑貌和它的生命本质早已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 达尔文喜欢花草树木,也喜欢那些不被人们所看见的小生物,在他眼中,研究对象没有卑微与伟大之分,他认为所有的“伟大”都基于“卑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与那些“卑微”小生物之间的爱恨纠葛。

达尔文兴趣广泛,他带给我们的惊喜也远远不止于此,你敢相信他研究藤壶整整八年,竟是因为好奇它如何交配和繁殖,藤壶雌雄同体,一次只能选择一种性别,绝大多数是异体受精,但它们都固定在岩石和船底部生活,不能自由移动,那么问题来了,隔得远、不能移动,要怎么交配?后来他发现雄性藤壶生殖器长达身体的八倍,正是这种超长的交接器让其得以交配繁衍下去。

如果说纠葛了八年的藤壶最终还是沦为了“过客”,那么蚯蚓长达四十四载的相伴绝对是“归人”了。

达尔文对蚯蚓的兴趣从他环球归来一直到临终前一年,在他的认识里、笔触下,蚯蚓是那么可爱而充满魅力。

蚯蚓在吞土之后不久便会冒到地面排泄,排出来的土与肠内分泌物充分混杂而黏稠,干燥后变硬,如此反复,广阔的腐殖土层,每隔几年就通过了并将继续通过蚯蚓体内一次,小小蚯蚓默默耕耘,历经浩瀚的岁月,土壤和地貌都不再是从前的样子。

在达尔文的眼中,天地辽阔,山河壮丽,但任何渺小的生命都有它独特的宏伟和力量。

一百多年前的达尔文,在作者的笔下从气宇轩昂的青年,到淡定从容的暮年,他的一生都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勤恳耕耘,也算是心之所向,情知所起,一往而深。

时至今日,达尔文对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仍然影响着无数人,如果你想更多了解走近达尔文,去领略科学世界美景,这本书值得一读,你会发现与达尔文的每一次相遇都让你重新认识了这个纷繁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