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100字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100字

《萨特文集(1-7卷)》是一本由萨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5.00元,页数:34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一):就看了其中一卷戏剧

但是很喜欢

第5卷都是有关自由选择的戏剧,不管是语言还是情节,都非常对我胃口

被其中《苍蝇》里的一段台词彻底打倒,感动无比

《脏手》和《隔离审讯》里也有非常非常喜欢的台词

量很大,不怎么会全部去看,不过这一卷的确非常优秀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二):天上天下,唯吾独尊wéi wú dú zūn

真正独立而卓越的自我,并不意味着一切以自己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思想利益)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一切以自己的个人得失(身外物得失、内心上受伤害或者幸福、精神满足或者空虚)为评判标准,去看待世界,去解读世界,人,他人,我,自我,他我。

只有这样的自我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我,因此而独立、迷人、卓越、,

如萨特

我所看到的很多所谓自我,都是以自己个人得失,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去看待世界的自我,

每个人都会去看自己,但是向内心的我妥协的,就是庸俗的

不向内心的我妥协的,就是高尚的

虽然高尚和庸俗本身没有多少区别,他们都是中性的词,很多时候,只是他们稍微有那么一点区别,就让人们分成了不同的人

有些人绝对为自己而活,他们以自己的得失而活,这是小我,小我每个人都有

有些人绝对为自己而活,他们不以自己的得失而活,这是大我,

任何人都以我去观、去思、去选择、去行,但是不必回避,最终的终点在哪儿,每个人并不相同。

那些能够绝对为自己而活,并不以个人精神或者物质得失在意的人,就是可以在黑夜中仰望的星辰

我爱这物世华美灿烂,更爱人于天幕之闪若无痕。。。。。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三):读恶心有感

“它是它不是的东西,它不是它是的东西。”

总有这样的例子:在上学期间,虽学业紧张,但总是忙里偷闲地写些文章,疯狂地看书,而丝毫不管自己做这类事情的时间是否允许。又会为自己放假后制定一个个宏伟的目标如做一部恶搞片子,天天写诗,深入看一些编程相关的书籍等等。而事实上,待到考完期末考开始,合法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暴涨,但一切欲望都随着膨胀而变的稀薄。食之无味,没有目标,尽管荒废时间在看碟之上其实并不能享有真正的快乐。自己所希望的触手可及胸中却泛起一阵阵恶心,昏昏然不知所为……

时常会问自己,我这究竟是个体的病人还是社会共有的问题。看似对人生很有计划,实则毫无目的,绳子一松便成了喷气球浑浑噩噩不知所踪。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什么,我为了什么而存在?难道为了一个概率逼近于零的偶然就成了必然的负担?

我们存在都是为了偶然吗?如果这样,我们还需忍受那存在的煎熬?再看看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忘了存在的必然性,开始逃避于相互间真诚作弊的目光中,毫无意义,这只是一片虚无。如果没有设计自己的本质,存在只能偶然。而多少人偷安于这偶然。

意识不仅仅只具有能动性,人的意识不仅具有选择作用。尽管相对于社会共同意识,个人的意识太过渺小,不足以充斥那一片虚无,但只在自己周围填充,也已经能为此在创造出一份必然。

“我思故我在”并非正确,以为在自觉的思考之前人便有了不自觉的意识。而“我思故我摆脱存在的偶然”呢,也是错的。即使认识到存在的偶然性,我们也只在自觉阶段,而只有自为,我们才能承受历史的必然性。自在存在只是行为的基础。

所以我今后是应该一如既往的浑然下去,还是应该有所为呢?这恐怕是本书想对人们说的。认识存在之后,是该摆脱偶然而承受存在,还是逃避存在,这个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内心却靠向了后者。

就像某著名网言曰:“生活就像QJ,你不能反抗它就该学会如何享受”,太多的人学会了逃避!

2007-03-10 10:14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四):第一卷

恶心

要使一件平庸无奇的事成为奇遇,必须也只需讲述它。人们会上当的。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之中,他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讲的那样去生活。

罕见——你检查自己的位置。

这,这就是生活,可是当你你讲述生活时,一切都变了。从结尾开始的。结尾在那里,它无形,但确实在场,是它使这几句话具有开端的夸张和价值。

瞬间不再是随意地相互堆砌,而是被故事结尾啄住,每一个瞬间又引来前一个瞬间。一切细节,都仿佛是预示……我们忘记了未来还没有来到,那人在毫无预兆的黑夜里散步,黑夜向他提供杂乱而单调的财宝,他并不作选择。

我希望我生活的瞬间像回忆中的生活瞬间一样,前后连贯,井然有序。这等于试图从尾巴上抓住时间。

他们快到40岁时,却把本人可怜的固执习性和几句格言称为经验。

实际上他对我要求不高,只要求我接受一个标签,但这是一个陷阱。如果我同意,自学者就占了上风,会马上包超我,抓住我,超越我……因为他是靠对立面生活的。

它没有任何理由存在,但它又不可能不存在。这是无法设想的!我想象虚无,但我已经在这里,在世界上,睁大眼睛,活着。虚无只是我脑中的一个概念,一个存在的、在无限中飘浮的概念。这个虚无并非在存在之前来的,它也是一种存在,出现在其他许多存在之后。

去爱人可不是小事,需要毅力、慷慨、盲目性……在开始甚至还得跳过一道深渊。要是深思熟虑,就不会这样做了。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跳了。

我最好别想这个,因为此刻我在给自己演戏。我很清楚我什么也不想干,干事就是创造存在,而存在已经够多了。

我当然愿意采取这种痛苦方式,有节奏地,不取悦自己也不怜惜自己,而是怀着一种冷漠的纯洁。

因果的顺序在暗中是颠倒的。

用第三人称的复数讲我们自己。

连最专横的人都是以另一个人的名义,以一个神圣的无用之辈——他的父亲——的名义下达命令的,把他自己遭受的无形的挨打受骂传给他的后代。

既然我预先确定我的历史将有一个好的结局,那么意外只能是一个圈套。

《萨特文集(1-7卷)》读后感(五):被愤青误读的名言

经常看到拿“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来指摘别人与这个社会的愤青,譬如拿这个作为一整章散文的章名的刘瑜《送你一颗子弹》。在看到那本书“他人即地狱”这一章里刘瑜写了一个共用厨房却不爱干净的博士写成了“他人”,把这样一个他不爱干净导致脏到自己不能用的厨房写成了他造成的“地狱”,真是气的想送萨特一颗子弹,解决了这个以为自己是小仙女的女人。可以说刘瑜简直是把全人类的诊断药方拿来做自己每日画圈圈批判别人的日记本。 我一直认为“他人即地狱”不是一句指责他人的话,如若是,那岂不是和“人是人选择的集合体”自相矛盾?看过《禁闭》与《脏手》后,站在后者的“选择”之上,我坚持“地狱”更像是萨特给我们的一句提醒。他给我们指出了“地狱”的存在,像小孩儿指出皇帝的新衣,盲人指出房间里的大象,又提醒我们,我们是可以自行选择的。即使有这样的地狱,我们依旧可以成为那个小孩儿或那个盲人。 此前我可能在哪本书的读后感里带到过这个想法,但为了兼听则明不定型,一直没有去查证。直到今天查《禁闭》主角名字时,查到了萨特自己的一段话: “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 说到这个,其实我是在读《三体》写读后感时再来写三年前读的《禁闭》和《脏手》的。三年来实习、毕业、工作、考研,种种时候我都将萨特给出的问题放在心里想,但一直不想查证萨特的想法,不想定型。这之间我对这两句话的看法从未变过,只是越来越坚定。读《三体》看到程心这个角色更是心有所觉,这个人简直是贯彻“他人地狱”与一生。 可即使“他人即地狱”,人依旧是人自己选择的集合体。无法亲吻不是因为伊内丝的注视,而是因为加尔森在意着伊内丝的注视。诸如《三体》中破壁人与面壁人的组合就很有趣。罗辑最初的面壁与破壁,便是打破了他人即地狱的魔咒,一次又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另一人物维德的无数选择亦是无视所谓地狱的,他是真正为自己选择负责的人。人们认为他们的选择错误时,他们都没有逃避过。 所以《三体》中的程心为什么被那么多人讨厌?因为她代表了一种圣母式的人类,“一切都是为了世界”,但“一切都是世界的错”。她一次次走在他人的地狱中,不仅没有付出什么代价,且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直到最终逃亡,她依旧在想,“为什么维德当时遵守了诺言”呢。人类关键的35年被她断送,而她仍然在期待时光倒流,维德不要遵守约定。她仍不觉得这是她做出的选择,而依旧期待有人能“替”她作出这个选择。 所以三体人敬畏罗辑和维德,他们是真正能选择的人。所以三体人不害怕程心。程心们永远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哪怕宇宙真的因为程心们留下的东西死了,她们也不觉得这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动漫和影视剧中的诸多角色,男二或者反派为什么总是更受欢迎,女一和正派则总看起来不对劲。因为前者都是自己做选择的人,并不认为这是他人的地狱。而后者则往往如程心一般,带着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虚伪的面具,把一切选择归为“顺时顺势”、“逼不得已”。 然而圣母们,愤青们,错的不是世界,错的就是你。 高考填志愿时脑子进水的是你,毕业找不到工作废成一团渣的是你,找不到男女朋友慢慢成为大龄中年的是你,妥协相亲结婚生子的还是你。 对与错是主观条件,婚姻幸福你就觉得是对的,不幸福你便说是错的。主观的对错都不过无法证实的伪命题,不变的做出选择的你才是你应该看到的客观实在。 对比萨特说“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我还很喜欢动漫《花牌情缘》中真岛太一的一句话,“比起被选择,我更想成为能做选择的人”。 仔细想想,《三体》中的维德与罗辑是多么强大的存在啊。 我们很多人,都还在面壁与自以为的“被选择”中呢。 江 17.05.2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