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喂?我给您接萨特……”》经典读后感有感

《“喂?我给您接萨特……”》是一本由【法】杰尔曼娜·索尔贝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147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喂?我给您接萨特……”》读后感(一):大人物的盛宴

结构比较松散的一本书,基本以人物为介绍核心的,穿插以作者的经历。不愧是著名杂志社的秘书,笔法干净利落,又夹带着资深职业人的睿智,与欧洲人特有的幽默。巴黎,现代杂志,萨特,……,那真是一个无法企及的世界,看了这位女士的书,聊以自慰吧。

《“喂?我给您接萨特……”》读后感(二):摘抄两句话

P127 他不需要哪个名人来自己出名。因为他是贝尔纳-亨利·列维。

(说这样一句话,可以看出萨特对秘书的隐性影响。最终萨特也不过一堆白骨。)

P131 一个心灵不够健全的人,过度的内省会陷入疯狂。

(难怪有那么多发了疯的人,只因为他们要么对自己,要么对他人要求过高。难得糊涂,凡人别苛待了自己。)

《“喂?我给您接萨特……”》读后感(三):无心快语

快读完杰尔曼娜的回忆录。她是《现代》杂志的女秘书。为这本杂志撰稿的都是在上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精英。创办人是萨特、波付瓦和庞蒂。都是怪人。可以说,杰尔曼娜周围都是怪人。外人是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忍受周围的一切,能把矛盾化解,把万事都熨平。在八任秘书被开除后,杰尔曼娜偶然成为第九个,原本她只是第十个的过度品,没想到一干就是30年。在变化多端的世界里,拥有非凡的定力,不随风摇摆,其本身就是个奇迹。她的回忆录《喂?我给您接萨特……》文笔和页面一样轻松,但信息量大,刻画到位,寥寥几笔就把怪人的嘴脸乃至心态刻画清晰,让人难忘。在怪人的眼中,她一定很普通,对人生认命,没有自我。而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她已打破人们对她的成见:如果她不是一个没有个性又细致的女人,她怎么有机会帮萨特接电话,而且就把他当作一个怪老头?书很有趣,我在公交车上看得笑出了声,而且不想控制自己。

《“喂?我给您接萨特……”》读后感(四):俏皮的作品,轻松的读者

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看完了《“喂?我给您接萨特……”》,里面有许多我没有想到的萨特的片段,比如他关于文凭的对索尔贝太太的“羞辱”那段,还有他低声细语地告诉索尔贝太太他的“害怕”,还有索尔贝太太被热内的强迫,的确是好看啊,让我们可以有一个幽默的萨特和冷漠的海狸来玩味——谁会真正关心萨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是说千万别严肃地看待这样一本书,需要放松地看——毕竟,这不是写《存在与虚无》的萨特、哲学的萨特、文学的萨特、海狸的萨特;这只是索尔贝太太眼中的萨特,老板,已经死去的老朽而已,或者是她earn money for live的方式的主角而已。我们只是要做放松的读者而已。

索尔贝太太是个本分的作者,她没有做什么过分的描述(当然,只是主观猜测和阅读感觉),所以她给我们提供了俏皮的萨特,一个生活的索尔贝太太——这只倔强的母羊。我们完全可以抱着八卦的心态或者是轻松的心态在周六的下午,泡好一杯茶,蜷缩在沙发里,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来阅读这样的作品,偶尔会有会心的一笑,或者可以和家人分享;毕竟这不是我们在研读《恶心》。当然,会有人说作者挺八卦的,可我不这么认为,毕竟,好像索尔贝太太没有说出什么猛料啊,她没有完全靠掀死人的桌子发财,而只是要TALK TO US。希望大家不要拿出无聊的学术眼光来看这样的书(何况有些人还不是学术人士),那就是你自讨没趣了,人家索尔贝太太也不是要正襟危坐地做学问吗!

看《达芬奇密码》时,就得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非常喜欢,而另外就是学术人士的鄙视,我都同意两种意见,可这布朗是通俗小说作家啊,人家写了一篇畅销的小说,犯错误了吗?如果是的话,那ECO恐怕早像贝尔勃一样被谋杀了吧!我们也看不到《昨日之岛》了吧!

一句话:索尔贝太太给我们呈现了俏皮的作品,我们要给她一个轻松的读者的响应!

《“喂?我给您接萨特……”》读后感(五):一本有趣可惜却不能尽善尽美的书

半夜睡觉前拿起来读,越读越放不下,干脆一气读完,看看时间,已经是凌晨快五点了。

作者杰尔曼娜·索尔贝1945年进入加利马出版社(好像通译是伽利玛出版社来着),没过几天,老板加斯东·加利马对她说:“萨特,梅洛-庞蒂和西蒙娜·德·波伏瓦要创办一份杂志。他们需要一名秘书。您去吧,但是不要着急,在两个月之内您已经是第八位了,第一期本该是十月份出版的,现在已经是十二月,至今还没有出。我对您的要求就是坚持一星期,让我有时间寻找第九位。”

然而,杰尔曼娜·索尔贝这一去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里,她厕身于知识界的精英之间,和他们一起经历了战后三十年里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一次次动荡与变革。当大人物们陆续去世之后,她拿起笔,用轻松略带调侃的语调讲述自己三十年的经历,而更重要的是,就其所知,“叙述日常轶事,大大小小的事件,一部分人的勇气,另一部分人的怯懦,一切历史书中不收、而对人的本质却是不可或缺的、动人的补充”,让我们从侧面更近的角度,看到大人物们鲜为人知的性情一面。

波伏瓦,三十年一贯的高傲冷淡,在和作者握手时听说作者当了外婆,会立刻把手抽回去,说“对不起,但是我就是在想您身上怎么有尿臭。”而作者的回答是:“这叫我也奇怪,我没有权利去碰婴儿的,他太娇弱了。”

梅洛-庞蒂,“他要自己冷冰冰,高傲,但是他忧心忡忡,脆弱,怀疑自己与他人,一想到人家可能猜到或意外发现他内心人性甚至青春的一面就害怕。”作者描述了他入选法兰西学院前后情绪变化,描述了他偶尔流露出真性情后的冷漠与隔膜。作为轶事,作者举出梅洛-庞蒂主动帮她14岁的女儿做作业的故事。作业的要求是:“用一页纸解释什么是存在主义”,然而,作业交上去后,得到的却是零分,而批语则是:“您一点都没懂!”梅洛-庞蒂怒不可遏,亲自给女校长打电话,批评她的教育思想,而结果是作者的女儿不得不再次转学。

…………

然而,作者着力最多还是关于萨特,在这里,我们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再一次审视《文字生涯》中的萨特,一个天才的萨特,一个冲动的萨特,一个急人所难的萨特,一个不负责任的萨特,一个四处留情却又善良的任凭女人们讹诈的萨特,一个振臂高呼要士兵们不服从却又要士兵们自谋出路的萨特,一个到了五十多岁才知道牙医这个新新人类并对其钦佩不已的萨特……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可惜却不能尽善尽美,有几句话被马振骋这样的老翻译家翻译的佶屈聱牙——不由得又让人怀念沈志明的《文字生涯》、周国强的《我父亲的光荣》、周希克的《小王子》……——至于匆匆读过就找出的三个错字,在这个无错不成书的时代,简直都不值得一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