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锦集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锦集

《魔戒(第三部)》是一本由[英国] 托尔金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90元,页数:3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一):被翻译质量给毁了的好书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赶上《指环王》电影热映,顺势就收了一套译林的《魔戒》。当时看感觉还行。后来对幻想文学稍有了解再回过头来看,觉得这套书的翻译真是让人无语。尤其是上大学后,打着学习英语的旗号,用自己半生不熟的英语,加上一本厚厚的OXFORD的帮助,看完了英文版后。更加深了我对译林的那帮翻译的不满——其实可以做的更好。期待有更好的译本!!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二):魔戒(三)王者无敌

第三部《魔戒》里,我最喜欢的是下篇第三章,厄运山口。

这一章里,清楚明白地描述了山姆和弗罗多所遇到的苦难。他们从来都没有选择,不管前方有多可怕,他们都只能去做,而且只能成功。我觉得山姆和弗罗多都是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他们随时都可以或放弃,但他们却自己选择了一直坚持,虽然每天都是在靠运气活着。又渴又累又痛又饿却想的全是完成任务。这不是责任感是什么?

当看完这一章时我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滋味。一个让天下拼命想毁掉的东西终于消失了。为魔戒死了那么多人,它终于永远的消失了。回想这一趟旅途,所有的事都像是小时候发生的一样,想起来那么遥远。从一开始弗罗多一行人就只是在用“魔眼”不知道他们想干嘛来鼓励自己前进,这是他们唯一的、甚至都不算优势的安慰。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三):最终战役

《王者无敌》是魔戒正史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故事继续两大主角的双线经历,弗罗多在经历重重苦难后,终于到达了末日火山,眼看销毁魔戒的机会就到了,咕噜又开始作怪了,原来咕噜是魔戒原来的主人,被魔戒给侵蚀心智,最后变成恶魔,最后弗罗多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搞定咕噜,把魔戒丢到火山中融化了。与此同时,人类、精灵、矮人们在准备着和索隆的大决战,大战一触即发。经过甘道夫的不懈努力,点燃了刚多的灯塔,此时阿拉贡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利用圣剑召唤死去的亡灵帮助自己作战,跟随他的是两大左膀右臂--精灵王子莱格拉斯和矮人金利。大战开始,佩兰诺平原上的最终战役,索隆的部队无坚不摧,大举进攻,战争的天平逐渐倒向索隆的黑暗大军,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阿拉贡出现了,带着亡灵大军和罗翰骑士们出现。这也许是最黑暗的一天,横尸遍野,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最后在弗拉多克服心魔,把魔戒丢进火山的时候,战争分出了胜负。黑暗之王索隆被打败了,联军胜利了。这也是魔戒最好的结局,最后的战役惨烈至极,世界又迎来了光明。

魔戒体现了很多托尔金自己写作的特点:1.情节跌宕起伏,相对于其他的科幻小说,魔戒有着无与伦比的剧情,而且不是好无边际的想象,剧情总能够回转过来。2.出众的环境的描写,托尔金并没有一味的写剧情,而是添加了许多的环境描写,他用独特的手法把周边的环境描写的栩栩如生,让人神往。很多科幻小说都忽视了环境这一重要的部分,而托尔金没有忘记,他很好地将环境融入故事中,添加了小说的分量。3.生动的人物描写,无论是从老巴尔金还是甘道夫,或者那些酱油人物,托尔金都能细致地将他们描绘出来,从面部表情,行为动作或者语言。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四):自觉的灵托尔金《论童话故事》

何为童话? 童话故事的边界极远、极深又极高, 万物都在其中:各种各样的鸟兽、无边无 际的海洋、不计其数的星辰、既令人无限 沉迷而又时刻能陷人于危险的美,还有锋利如刀剑的快乐和悲伤。关于童话王国, 人们心中总有许多疑问,却又难以言说, 似乎一旦问出太多问题,那神秘世界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但每一个心中对奇境有 所向往的人,总会想要知道一些基本问题 的答案,比如:什么是童话故事?其起源是什么?功用又是什么? 通常人们对童话的理解太狭隘了,它并不只是关于仙女和精灵的故事,它是整个奇境世界,除了小矮人、巫婆、侏儒、巨人或恶龙之外,还有海洋、太阳、月 亮、天空,还有大地以及出现在这个大地上的所有东西,包括树木和鸟类、流水和石头、酒和面包,还有我们这些凡人。对童话故事的定义不应依赖于对于精灵或仙女的定义或历史描述,而是依赖于奇境的 本质:危机四伏的奇幻世界本身,以及围绕这个世界的氛围。奇境无法用语言完全 捕捉,因为不可描述性本就是它的特征之 一,尽管它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包含种种成分,但任何分析都未必能发掘整体的秘密。合理的定义只能是这样:童话故事就 是利用或者围绕奇境的故事,无论它本身的意图是什么——讽刺、探险、道德、幻想。但尽管故事中常有讽刺,但有一点很 重要,故事中的魔法应当被严肃对待,既不能嘲笑,也不能加以解释而使其消解。童话故事的历史很可能跟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复杂。独立创造、继承和传播这 三点在一个复杂故事网的产生过程中起到 了明显的作用。其中创造是最重要、最基 础,同时也是最神秘的。继承(时间上的 假借)和传播(空间上的假借)都最终指向一个最初的创造者。童话故事不是对现实世界中美丽与恐怖的简单复制、再现或 者象征性的解读,而是利用其中的元素进行再创造。在幻想之中,奇境诞生,而人则成为“亚造物者”(sub-creator)。上帝创造“第一世界”,童话奇境就是人类创造的“第二世界”。为抵抗发生在这个“堕落 的”第一世界的罪过,需要在“第二世 界”里复原人类已然丧尽的天良。在我们的历史中,童话总是与儿童联系在一起。尤其在现代文学中,童话故事已经降级到“幼儿文学”一类,就像破旧过时的家居被扔到游戏室里一样。这主要是因为成年人不在想要它了,而不管这样做 是否得当。近年来许多童话故事的确为儿童所写,或者为儿童所改编,但就像音乐、诗歌、小说、历史或科学读物也有为儿童改编的版本一样,童话故事并不独属于儿童。艺术和科学在整体上层次并没有被降低,童话也一样,一旦与成人文学和艺术失去了关联,它也失去了价值和潜力。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五):解读托尔金与中土世界:传奇是现实的影子

初涉中土世界的中国读者,尤其是对西方文化和作者托尔金本人不甚了解的中国读者,很容易产生一种迷茫与困惑之感。在读到诸如霍比特人、龙、树胡等概念时,很容易把这部作品视作与二三流网络小说无异的怪力乱神的成人童话;进一步阅读,又会发现人物纷繁复杂、情节艰涩难懂。在一些段落,作者会扯出一些以前从来没提过的事情,却仿佛认为读者早该知晓了。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这样被放弃了。

即便是读完全篇的作者,在渐渐地从中土的壮美中回过神来时,也会心生疑问:创造这样一个世界,究竟意义何在?

非常直观的一点是,托尔金的中土世界,明显受到了英国冒险故事、欧洲各民族神话以及天主教的深刻影响。托尔金自己也表示:

“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希腊、罗马、塞尔特、德国、斯堪地那维亚、芬兰都有根植于自己语言的神话,唯独英国没有;亚瑟王的故事是英国的,不是英文的,因此无法取代我的失落感……我要为英国写一则神话,一则遥远的传奇,以精灵的眼睛来看天地初开以后的一切事……更重要的是,我要在这则神话中清楚明确地包含基督教的信仰。我相信所有的传奇与神话,如同所有的艺术,绝大部分是源自于‘真相(truth)’,却以隐约的方式反映出道德与宗教上的真理(或错误)。这些故事是全新的……”

我们由此可以窥得托尔金创造这个世界的初衷:那是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上古英雄史诗的迷恋。

但中土世界的意义还不仅限于使得托尔金“所爱之乡土”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它对于托尔金自己同样是有意义的。中土世界,可以称得上是托尔金所经历的理想与现实碰撞后所带来的反差的一种传奇式反映。

他在《指环王2:双塔奇兵》中借弗罗多之口描述“死亡沼泽”:“所有的池沼中都有,苍白的面孔,躺在很深的水下……有的面孔凶狠邪恶,有的高贵,也有的悲伤。许多面孔又高傲又漂亮,银白的头发里夹着水草。但是全都腐烂了,全都恶臭扑鼻,全都死了。上面闪着邪光。”

这段哀伤甚至略带怨恨的文字,是托尔金曾亲眼看到的场景。他在1915年入伍,1916年6月抵法参加一战。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战役爆发,英军在开战首日即阵亡6万人。这年秋天,托尔金来到了战后的索姆河。战场泥地上遍布尸体,当战场被水淹没时,便有很多尸体浮动在水面上。

索姆河战役于1916年11月18日结束,英法德三方共伤亡约134万人,其中阵亡约133万人。这样的场景无疑对托尔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它颠覆了托尔金的英雄史诗式的理想主义。真实的战争中,协约国士兵排着密集的队形在泥泞的阵地和锋利的铁丝网间冲锋,成批地被德军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撂倒,如同在屠宰场被宰割的牲畜。这牺牲见不到半点史诗中悲剧英雄的光辉,甚至连所谓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希望都只是虚幻。这场战争中,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前线毫无意义地互相杀戮,根本就是一个荒诞的笑话。

因循守旧的天主教徒、思维恐怕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托尔金意识到,他所以为的美好的一切,都早已失落。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早已被机器的轰鸣和资本的贪婪压得粉碎。这种荒诞、绝望与悲剧都不止一次地在中土世界中得到体现:

诺多精灵费诺聪明绝顶且技艺高超,却高傲倔强,因执念向魔苟斯夺回精灵宝钻,残害不肯帮忙的帖勒瑞精灵,更倾族向魔苟斯发动战争,结果家族血脉断绝;

贡多林是诺多精灵的伟大都城,是财富、智慧和艺术的象征,却在魔苟斯的火龙与炎魔的围攻下陷落;

伊甸人在泪雨之战中惨败,魔苟斯对人类领袖胡林的儿女降下毒咒。胡林的儿子图林这个刚毅的男儿,在诅咒的作弄之下,亦在自己孤傲性格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悲剧宿命。

努美诺尔人是高贵的拥有精灵血统的人类种族,国力强盛,却听信索隆谗言,贪图永生而向诸神开战,导致家园沉入大海,殊不知死亡正是被赐予人类的礼物;

最后联盟战争中,伊西尔铎在所有希望破灭之时高举刚刚死去的父亲的纳西尔圣剑,斩断索隆戴着魔戒的手指,取得了胜利,却被魔戒腐蚀而走向堕落;

“我在西方世界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目睹许多失败,还有许多徒劳的胜利。”瑞文戴尔领主埃尔隆德如是说。

数个世纪的森林被萨鲁曼采伐用来制造战争机器,伟大的树胡种族向艾辛格吹响最后一次进军的号角;

魔戒队曲终人散,精灵西去,矮人遁走,神奇的生物们销声匿迹,从此人类孤零零地生活在地球上。

中土世界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讲述辉煌逝去、美好陨落的故事。如果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那字里行间浸透的幽幽哀怨和彻骨悲怆是来自何方。这样的故事,读罢不禁叫人深深叹息。

但在这轮回不息的悲剧中,有一样东西展现出不可抵挡的光芒,这是托尔金在已经面目全非的世间最重要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慰藉。中土世界同样忠实地将这样东西记录了下来。

爱。

托尔金在16岁时遇见了19岁的伊迪丝·玛丽·布拉特,两人坠入爱河。他的监护人摩根神父认为伊迪丝影响了托尔金的学业,还惊恐于他与一个新教徒女孩认真交往,因此禁止他继续交往,直到他21岁。他早年违反了一次,导致摩根神父威胁如果再犯就中断他的大学生涯,此后他严格地服从了这个禁令。

托尔金在21岁生日的夜晚,写信给了伊迪丝。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并且向她求婚。伊迪丝回信说她已经答应了另一个男人的求婚,不过那是因为她以为托尔金已经忘了她。两人在一个铁路桥下见面重续旧情。伊迪丝归还了订婚戒指,声明她会与托尔金结婚。他们订婚后,伊迪丝不情愿地在托尔金的坚持下宣布自己皈依罗马天主教。她的房东,一位坚定的新教徒,对此暴怒并驱逐她,令她一找到其他住处就离开。1913年1月,伊迪丝和托尔金在伯明翰正式订婚,然后于1916年3月22日在圣贞女玛丽罗马天主教堂结婚。

婚后托尔金很快上了战场。托尔金在军中的时间对伊迪丝是可怕的压力,她害怕每一次敲门可能带来丈夫死去的消息。托尔金在西线战壕出生入死四个月后,因患“战壕热”被送回英国,而他学生时代与密友创建的“茶俱乐部和巴罗社团”(T. C. B. S. )中只有一人活了下来。

就这样,经历了宗教、战争、世俗的阻隔,托尔金与伊迪丝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在中土世界中,最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精灵与人类相爱之时。精灵与人类有过三次联姻:露西安与贝伦,融合了辛达精灵与伊甸人的血脉;依缀尔·凯勒布琳朵与图尔,融合了诺多精灵与伊甸人的血脉;阿尔温与阿拉贡,事实上这时三族的血脉都已经在两人身上流淌了,但是并不均衡,阿尔温基本上属于精灵,阿拉贡基本上属于人类,因此这次联姻再次强化了精灵与人类的联系。

一个精灵一旦爱上人类,就要放弃自己的永生;而伊迪丝确实也为托尔金放弃了很多——她的未婚夫、她的信仰、她的住处。

伊迪丝于1971年去世,托尔金也于1973年去世,夫妇和葬在牛津北郊的一个公墓里。伊迪丝去世后,托尔金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露西恩”的名字;而当托尔金故去时,他的子女也在墓碑上刻下了“贝伦”的名字。看来,《精灵宝钻》中上古三大传奇之一,露西恩与贝伦的人类与精灵的恋歌,始于伊迪丝与托尔金的婚姻,也最终为二人的逝去画上句号。

中土世界数千年的传奇历程,就是托尔金波澜起伏后终归平静恬淡的一生。他用纯粹的故事、优雅的笔触、深刻的思想,以云游诗人的口吻,将这个世界娓娓道来——人类的坚强与脆弱、矮人的直爽与贪婪、精灵的高贵与保守、霍比特人的勇气与热诚;战士的悲壮、巫师的睿智、弗罗多与山姆的坚定友谊、三对精灵与人类的动人爱情……这些都是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读者沉浸下去,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体会。

事实上,托尔金本人对于探寻“中土世界”的意义嗤之以鼻,也断然否认他的作品饱含讽喻,更反对认为它映射了二战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似乎忘记了在1914年被卷入其中的青年的经历不比在1939年及以后的经历少一分丑恶”。

其实,在我们看清了中土世界的现实背景之后,这种探寻确实是毫无意义的。人不能超越历史,所谓的以史为鉴,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过是说说而已。一切的美好,终将有逝去之时;而正是这逝去,才凸显美好的珍贵。

1971年1月,托尔金生前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道:“您是不是特别喜爱夏尔代表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平凡生活细节:家园、烟斗、炉火和床——所有这些平凡的美好?”

托尔金笑着反问:“你喜不喜欢呢?”

记者不屈不挠:“您喜不喜欢,托尔金教授?”

托尔金几乎立刻承认道:“噢,当然,当然喜欢。”

不知怎的,我总一厢情愿地相信这时托尔金的脸上是挂着那种被揭穿了的孩子气的神情。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纵览全书,霍比特人是唯一没有“缺点”的民族。

正如一位英国读者所说:“一个有儿童心理的读者比一个批评家更能看出《指环王》的价值。”所以,何必去探求什么意义呢?难道光有快乐还不够?中土,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个心灵的避风港,天然、纯粹、返璞归真,这就是一切意义所在。

参考

1、 邓嘉宛. 《精灵宝钻》译序

2、 子非鱼. J.R.R.托尔金:中土世界,豆瓣阅读专栏·奇幻名家小传

3、托尔金的神话世界与索姆河战役http://cul.sohu.com/20080716/n258183590.shtm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