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竞争优势》的读后感大全

《竞争优势》的读后感大全

《竞争优势》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波特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竞争优势》读后感(一):通过对价值链的讨论完善了规模经济

如题。通过引入价值链的观念,全面将企业的活动进行细化管理,使竞争优势的发挥得到更加直观的执行。荐。

此外,这一版的语言翻译上个人认为比新版(白色封皮)的要更加具有可读性。

《竞争优势》读后感(二):可借助形成一套完整的战略分析理论框架

这套书我买了有五六年了,在刚开始读过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了,近来研究成本管控的学问,重新仔细读了两遍,受相关思维深刻影响,他的产业观、竞争观是非常宏观和缜密的,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竞争理论体系,在分析事物的时候有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竞争优势》读后感(三):日食的商机太短,科普太长

7月22日上午,很多人仰天长看。这次日全食号称“百年一遇”未免夸张。日食是个位置现象,月球横亘日地之间,三个星体成一条直线,所以时有发生,大约100年60次。但经常适合观测都是鸟不生蛋的地方。而这次日食覆盖长江流域约4亿人口,观测时间也较长,最长约6分钟。

自然也带来不少商机,街头网上热卖各种观测设备,还间接推动旅游、天文书籍等周边产品和产业。有天文爱好者计算,从成都飞往上海,理想状态能观测到31分钟的日全食。据报道南航对日食期间的航班机组进行了相关培训。但这个商机和日食一样转瞬即逝。天暗下来的时候,观测镜如果还没有卖掉,就砸在了手里,好像中秋节晚上的月饼。

一些商业运作的效果也有疑问。例如上海天文台授权中行“日全食推广合作伙伴”,在全市网点免费发放专业观测镜,但要办理业务。虽说中国人热爱免费和打折,但因此能增加多少业务量,又有多少实打实的收益呢?天文台估计是人手不足,也未必有经济的好处,但这样做还是可能会引起一些议论。

在我看来,银行的业务特点要求严谨和稳健,和天文学颇有“通感”之处:“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如果长期投入天文科普,相对银行的财力,也算不上大数,但对科普事业,银行的品牌内涵,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形象区分,都能有力地提升。

这个例子反映国内科普事业的短期化,碎片化。国人喜欢凑热闹、搞运动。“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至少还一年一回。日食带动的科普“八点来了九点走”,再下一次日食,或其它重大科技景观,就不知猴年马月了。

因为种种原因,财政对科普的投入不够,据一项统计,平均每年每人1元。这能干个P呢。但即使达到与国力和国际相当的水平,科普也不应该仅仅靠财政支持。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呢?

一些舆论坚决地反对科普“市场化”。但是有两种市场化。一种就像这次的“日食经济”,科普是手段,商业是目的。众多产业与科普存在程度不同的交集,科普的地位相对边缘,更重要地是,短期收益不如其它项目,因而争不到资源,更会为商业利益损害科学和科学界的声誉。应该反对。

但另一种市场化,科普是目的,商业是手段。能够整合与众多产业的交集,达成1+1>2的效果。并制定和推行战略。科普产业短期利益小,回报周期长,但品牌一旦建立,却能持久,和多变的时尚、娱乐流星形成鲜明的对比。长期折算可以得到平均的利润率,从业人员也能过体面的生活。

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做科普产业,更要有。

2009.7.22

本文授权<新快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