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云乡话书的读后感大全

云乡话书的读后感大全

《云乡话书》是一本由邓云乡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20,页数:4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乡话书》读后感(一):因为喜欢,所以看了全套

继读完唐鲁孙的全套书,梁实秋的书,老盖仙的书...

开始读邓云乡的书,因为喜欢,慢慢收集了一整套,现在还少一本《北京四合院》。一看亚马逊上买还要自掏运费,好像可以缓缓!

也是因为读了他的书,返回去又看了一遍87版《红楼梦》。发现他的大名原来一直都出现在剧首。

书架摆放建议,原来邓云乡和陈从周是好友,所以要把这两位好朋友的书在书架上也放一起!

《云乡话书》读后感(二):强烈推荐读邓云乡系列图书

在没有读邓老的作品之前,觉得洪迈的《容斋随笔》写的不错。后来无意间看了一篇短评,说是看了邓老的作品之后你就会觉得洪迈无法与其相比了。如今我已将邓老的全部作品搬进了书房,正在细细研读。读邓老的书能感觉到邓老是一个潜心做学问的人,单凭这一点就能让我们心浮气躁的性格逐渐得到改变。在这个到处充斥着铜臭气息的社会里,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是很必要的。至于说邓老是不是比洪迈写的好,我的感觉是两个人处在不同的时代,很难说谁更胜一筹。但两人的思想,做学问的精神都令我佩服。

《云乡话书》读后感(三):老书很迷人

08年去北京玩的时候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买了这本书。同买的还有张中行先生的回忆录《流年碎影》。

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是很容易沉醉其中的。云乡先生所举的书,因为我文言文不好的原因,泰半没有看过。但从对与书相关的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了老时光的痕迹,也不难看出中国读书人的性格变迁。过去的知识分子是很痴的,常常表现出学问高深、生活弱智的一面(或许也可以说是童真未泯?),留下了许多的轶闻趣事。尽管物质生活不富裕,精神的世界是相当饱满富足的。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恰恰相反。物质极大的丰富,但真正打动心灵,有兴趣细读一遍的好书,是越来越不可求了。

《云乡话书》读后感(四):云乡话书

邓云乡的文字是我素所喜欢的,散淡写来,涉笔成趣,深得知堂神韵。

如其自己所说:“学术文章,有几种写法,一种是随文写出作者,书名及引文,再加上说明解释排比,以见源流,以明脉络,水到渠成,结论自出。这是一种读书笔记式的写法,如写的好,谈的有趣,使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知堂老人善于写这种文章,我很爱读,也很爱照样写……”(《沈从文师的学术文章》)

邓云乡氏是谢国桢先生及俞平伯夫子的入室弟子,学贯古今,尤其于清史、清代文学民俗及红学研究方面有精深的造诣。且其为文的谋篇布局,闲言琐语也确实很见知堂的风采。不过与知堂笔下的那股醇厚的苦涩味比较,邓氏的文字读起来显得更为流利,较易下口。其《红楼风俗谭》《燕京风土记》《文化古城旧事》等书,谈红学,谈风俗,均明丽可喜,自然可诵。

《云乡话书》一书所收主要为邓氏读书写书买书的一些短文,虽也有《二十四史》《清史稿》之类大题目,但大多拉杂随记一些小事,并无真正板起面孔的学术文章。他谈红楼茶事,说俞平伯家书,讲沈从文师的学术文章,又聊京剧史籍,晚明小品,北京风俗画等等,看似小事屑谈,但读来既增知识,又添感受。比如其对汪辉祖其人的考证,既勾勒了清朝一代学人的人生遭际,又由汪氏《病榻梦痕录》纠正了《清史稿》的一些错误;又如其读《王文韶日记》,既对王文韶得生平做了考证,又旁征博引,对清代官员的服饰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等等。

如其在书末《“留欧印象”与医生写书》一文中所言:“我感到,看闲书,写小文,是一种很有益的消遣。正如知堂老人所说,可以代替香烟,打麻将。”我想,这或许就是知堂老人、云乡夫子能够写出这些文章的原因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