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性别的追问的读后感大全

关于性别的追问的读后感大全

《关于性别的追问》是一本由王周生著作,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性别的追问》读后感(一):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小观察

这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的作品,观点不太新颖。

王周生,一个旧式的女权主义者,尚无法真正的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虽然她意识到了一点),所以不难怪写出来了一本隔靴搔痒的女性主义社会评论著作。

她用她的作品清楚地告诉男人们:“你们不应该如何如何.....",显然她并没有揭示,“女人,其实可以怎么样怎么样......"

只有批判,没有表达。但是,王女士,还是很认真地从一些社会生活的截面来关注社会性别议题,无疑,这比哲学论著好得多。

《关于性别的追问》读后感(二):王周生的女性主义思想放到现在的中国依然很先进

《关于性别的追问》这本书发行于2004年,现在是2017年,我刚读完这本书。令我讶异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并未觉得这本书与我们的现状有任何的距离感。13年前的状态,在13年后也并未得到多大的改观,但多了许多拥护女性主义的人,或许这也是改变。

有人说这本书对于女性主义的体现太片面,他们认为“只批判了男权社会现象而没有告诉女性应该怎样做”,而我却认为是读者的理解太片面了。

文中每一次批判的同时,都在告诉男性和女性作为平权推动者应该如何做。比如“能够自由呼吸的人,不用切开气管,能够自由地爱与被爱的人,不用求助于手术改变性别。” “只有承认先天性别差异基础上的男女平等,才是真正的性别平等。” “阻碍‘女人’成为‘人’的最大障碍不在于异性的压迫,而在于同性的麻木”等等此类的话都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

13年过去,依然有“女孩被猥亵报警反被责怪穿的少”、“女生在地铁当场指出某教授猥亵行为,教授恼羞成怒殴打女生”、“女权主义者被骂女权婊”、“同性交友软件被强制下架”这样的现象。可怕而可悲。

《关于性别的追问》读后感(三):性别的问题,本应该是“人”和“人的标签”的问题

“在自己心中握住人性的人,将会了解所有的人” ——茨威格 04年出版的《关于性别的追问》,不经意间在图书馆的架子上被我发现,由此成了我这个生理男性接触学习女权运动的启蒙专著。 不得不说即使是17年前的妇女运动专著,王周生老师的观点和见解放到如今性别对立愈发严重不见好转的2021年也非常合适。全书的核心不止于女权运动和男女平等,其本质一直站立在人性的角度来说明,社会的人不论生理男女,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角色都应是平等的(同为人),互相尊重的。而书中所提到的“社会性别”,在男权社会中“社会性别”是一种规范,是迎合男权社会所针对自然男女异化出的标签和桎梏,是对男女固有特质的潜意识限制和压迫,是对女性刻意的弱化。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社会性别”的作用本应该是协调自然男女之间天生的硬件差异,从而避免因此产生的社会角色歧视和标签异化。这种平等也应该是现代文明社会所应该具有的。 书中的男权专制举例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也着实令人揪心。而回到现在来看不断加剧的性别对立,性别恐慌和性别偏见(歧视),认人不得不感叹前人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解放的奔走努力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论是深入男性心中的“对女性的支配欲”以及“达不到支配欲而对女性整体的恶意攻击”,还是一部分女性“因贪图享乐而对一部分男性的依赖和不自强”,或者是女性因“男性恶性案件”而产生的恐惧担忧,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阻碍。现在各种事情反映出的性别问题比之解放前过犹不及,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解决问题的方向,其实书中已经提出来了。“形式上的平等不能代替意识上的平等。只有在人性的高度看待性别问题,认清在自然性别差异的前提下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男性潜意识里不再把女性视作附庸和被支配者,视作性快感的获取对象,不再把女性视作市场经济下商品和商品的卖点;女性潜意识里不把自己视作男性的陪衬,男女之间互相把对方看作是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对方是“人”而非是“男”或“女”,抛弃曾经为男权社会设计的种种性别标签和性别固有印象,心底里接纳异性与自己是平等的人的事实,才能算是真正的平等。一切的社会性别问题本质上都是人性的问题,性别固有印象是男权遗毒,是封建遗毒,是对人性所具有可能性的抹杀。从人性和问题本身的角度而非性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是胜利。

具体该怎么做……很复杂,动嘴皮子往往很容易,实际上还有很多要学的知识和理论,只能暂且希冀性别问题能早日解决,真正从根本上实现性别平等吧。至少有了一个期望的方向,就能朝它努力,去学习更多。

“我说的是平等,我没说相同”——雨果

道阻且长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