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落日读后感精选

落日读后感精选

《落日》是一本由方方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日》读后感(一):让我们看清自己

这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

方方在这篇仅仅十几万字的中篇小说里带给我的震撼,远远地超过了任何一部长篇小说所带给我的震撼。就是因为这本小说,我才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小说中对于各种人物行云流水且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描写,恐怕在当今文学里也没多少人写得出来。

我保证,看完以后你绝对会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有了更加充实的感悟。

《落日》读后感(二):人性的落日

这本书看了很久了,偶尔逛到这里就写点文字。方方是我最喜欢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其实中国当代上得了台面的女作家没有几个,王安忆,铁凝,也是比较杰出的。不同于王安忆的多变,也不同于铁凝的平实厚重,方方的文字简单好读,但是同时力透纸背。方方是个低调的作家,她的文字同她的人一样,不事张扬。她总是能够在温和的表面叙述下揭示出某些深刻的丑陋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又被我们忽略或是我们不敢正视的。这些都显示出了方方的某种残酷性。但也正是这点,让我非常喜欢方方。

《落日》,其实描写的是一个人性落日的图景。亲生儿子想将尚未死亡的母亲送入火葬场。这部书中没有所谓的好人,也没有所谓的坏人,每个人都具有某种彻底性,因此,人性就在复杂的关系网中凸显出它的某种恐怖性,令读者毛骨悚然。

其实,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因为我们都是复杂的人,我们都是不彻底的人。

《落日》读后感(三):祈愿能守护住内心的善良

方方这一次是拿着一把更尖锐的刀在捅人们的心脏。自己是从这样一个类似的家庭中走出来的,那种感觉自然无比深刻而无奈,好在我妈妈真的是天下最善良的人,虽然也会有抱怨,但是再苦再累她从来也不会对奶奶有任何不敬的行为。

其实这个故事里谁都不是完全的黑色和白色,丁太虽然可怜,但是细读文本却又能感受到她的霸道给两个儿子带来的深深地压力,这压力足以让人畸形。老人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理智”而感恩地去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丁如龙是唯一一个可恨大于可怜的人,这点绝不能否认。甚至最后还不忘了踩着被他拖累的人的尸体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如果说丁如虎是被丁太的无理取闹不通人性和现实生存的残酷逼迫得人性微微扭曲,那丁如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虚伪阴险自私自利的小人。偏偏这两种人我还见得都不少,他们就是小市民中的两类主体……

内心很痛苦。祈愿生活能对可怜的众生温柔以待,祈愿自己能保持住一颗纯良的心,虽然做事要讲理性,但永远不丢下赤子之心。

ps:刚才用九宫格打“善良”的时候,第一个跳出的竟然是“善良”。不过这并不奇怪,善良的人自然会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美,那是灵魂深处开出的白色茶花的清香,善良动人。

《落日》读后感(四):2017第一本

一直喜欢方方的书,不过上次看好像还是十几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就迷上了,最近发现了新作,还是很过瘾,并且准备重新开始写读书笔记。

正如书封面上写得一样:“方方不像是在写,她明明是用刀将她的人物往我们心底里刻。”方方的书,总是用一种轻描淡写若无其事的态度把生活中最为深刻人性中最为悲哀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这种举重若轻,让我爱不释手。

我们看书就是在看自己。对于书中所描述的大哥丁如虎一家由于房子、金钱、尊严所引发的现实各种状况,我是有所体会的。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为自己还睡在小小的客厅而少回家,并且励志以后大学一定要去别的城市,以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由于住的问题所引发得尴尬真是如同虱痒,不挠受不了,挠也挠不完。所以一边怨恨大哥的无情一边可怜他的窘境,人有人性,人性有自私也有怜悯。

书中的每个人物基本上都处于社会底层,都有自己要面临的一系列的困难,包括混的好的丁如龙。太的子孙满堂,但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欲求,每个人物在面对太生死的一刻走到了一起,体现出了人间百态,虽然丑陋,但是真实。

太一辈子都在奉献,最后却是这样收场让人唏嘘。让我想到最近很热衷很赞同的一个詞“钝感”,何必要“敏锐”呢?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力争第一学有所成,但是活了几十年,突然觉得应该多想想为什么活,怎么去活,是“争”还是“不争”,其实每个人都要收场,不要总是去想散场前的高潮,而是应该更加享受过程所带来的体验,毕竟,落日只是一瞬间。

《落日》读后感(五):书写人生

我以为我不会喜欢这本讲武汉市民生活的书,因为它可能显得太世俗平常。然而打脸的是,这种生活琐碎中体现的人情世故竟然一步步吸引着我,让我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有人说方方在这本九十年代就发表的书中写出了人生,人性,我觉得不错。以丁太的自杀事件为线,穿插上子子孙孙的态度和德行,真让人感慨,写的不止是那个年代,在之前,在未来,人情冷暖似乎都是如此,纵横交错间有人欢喜有人愁。在这场闹剧中我想到了“解脱”二字,丁太辛苦一生的解脱,两个儿子全家的解脱,王医生这样无辜受牵连的也解脱……可这样的解脱真的合理吗?

王医生家和丁家的情况真是相互照应,一边是瘫痪母亲对女儿的变态占有,一边是强横母亲对儿子,孙子的付出……其实老人的心态看似难解,实则仔细一想,可以理解。他们辛辛苦苦抚养后代,后代需要反哺,可一代代的观念早已相差千里,你口中的黑白在他们眼中可能已经变了色,你以为有利的爱在他们眼中也许变成了镣铐与毒药……哪怕亲人之间,有时候也残忍异常。“死了该多好……”见惯生死的王医生总会朝母亲房门多看两眼,有时我也跟着她这么想,回想一下真是令人后怕。

人的一生漫长又短暂。长时度日如年,短时眨眼不见。我们从小就看着周围的生老病死,那是自然法则,可人不同于动物的,就是能改变人生,多了很多人情味和道德感。丁太可以说是主角,方方给她的一生速写,酒楼老板女儿,混混的妻子,儿子的乞丐母亲,孙子的鲁莽太……这么个人生真是多种滋味,但也只有她才懂得自己失去了多少,生理与性格男性化后的有多少感慨与悲伤。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的转折真让人猝不及防。亲情在人与人之间变化如何?我觉得虽不至于谋杀病人,但精神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也终究会扭曲。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故事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我就想问问丁太,你变成这样一副面孔是自愿的吗?我也更想问问那两个儿子,你们的母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隔了一代,我也不好去问孙子辈,毕竟他们的父亲都是如此,也不能强求什么。

近年来养老,孝顺是越来越热门的社会话题,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对父母当着孩子面在餐桌上让爷爷难堪,把他的专用木碗打翻。孩子捡起了爷爷平时用的小木碗擦了擦,天真地告诉父母,留着以后也让老了的他们拿木碗去一边吃饭去。所以,丁家在给下一代做着类似的榜样,他们老后的下场如何,不必多说。

人生不易。亲人是我们较坚硬的后盾,善待他们,不管是老对小,还是小对老,设身处地,不要残忍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才发现,都是徒劳又无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