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近几年江苏优秀作文

近几年江苏优秀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近几年江苏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中考佳作三

好暖啊,那杯浓浓的奶茶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段孤独的流浪,通向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份轰轰烈烈,一份举世无双,直至精疲力尽,蓦然回首,惊觉原来道旁有的不仅仅是残香……

也许是在题海里浸泡得太久,有些浮肿,我披星戴月而归,脸上总是挥不去“疲倦”二字。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着,格外温馨。我并不奇怪,一点也不,奶茶在每天的这个时候都会准时出现在那儿,风雨无阻。何况此时的我正为另一件事而烦恼。

曾经,我可以挥笔如行云流水,开卷成文。可如今,小小一篇《母爱》却让我的思绪停滞不前,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空白。

“是妈妈不够爱你吗?”“不,不是。”“是她为你所做的不够多吗?”“不,也不是。”“那为什么你却偏偏表达不出妈妈的爱呢?……

我不住地问自己,终是把头弄得胀痛无比也没有答案。招手间,我碰到了奶茶,香气四溢的奶茶,一仰脖,奶茶倾刻入肚,一股暧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立扫所有烦恼,抛之于九霄云外。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

轻轻地,我听见门被开启,一回头,妈妈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进来。棉被满是阳光的味道,似乎在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内,又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妈妈见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脸上立时漾起笑容,那是一种只有在母亲脸上才会荡漾的微笑,叫人无法抗拒。我点点头轻轻“嗯”了一声,望着母亲转身出门。

就在她出门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灵光一闪: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但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又怎会如一杯奶茶般平凡?我追出房去,想要寻找答案,然而在看到母亲的刹那,我止住了脚步,妈妈问“还要一杯是吗?”我笑了,终于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平凡,于是那轮小小的太阳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长旅途之上。因为我懂得了珍惜,珍惜花花草草,平凡的奶茶之中浓浓的爱。也就此明白,爱妈妈,我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

细细一品,那杯浓浓的奶茶真的好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评:

“爱”是个美好的字眼,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皆赞之,向往之。文章构思新颖,选材典型,描写生动形象。平凡之中见母爱,那杯准时出现的浓浓的奶茶,成了母爱的载体。对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文末古诗文的引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

第二篇

中考佳作二

珍惜幸福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周围:如果你与母亲逛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 遨游在知识海洋,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朦胧的灯光下,静静看书,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

假日,我陪母亲逛街。我喜欢稍后一步跟随着母亲,凭她老人家带着我在街巷左拐右折。母亲带我来到一家点心铺,从腰中掏出一张面额不小的钞票,非要我和那几个小孩坐在同一条长凳上吃点心。于是,我便擎着小碗加入了那几个小孩的行列,大嚼大咽起来。母亲则在一旁微笑着。陪母亲逛街,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母亲怜爱我,纵宠我,不为别的,就因为我是她女儿。我眼中流动的是她昨日的眼神,我眉梢挑着的是她今日的骄矜。在母亲的心目中,我的一颦一笑一啄一饮都是天大的事。我拈起一片快乐的红叶,母亲便拥有整座枫林;我咽下一滴苦涩的海水,母亲便坠入了汪洋大海。拥有母亲,便拥有幸福。与母亲相伴,幸福的琼浆便汩汩流出。

清晨,语文老师风风火火地走进了教室,他和蔼可亲,夸张有度的表情,总令我们感到亲切,他诙谐幽默的话语,声情并茂的讲解总能博得我们的阵阵掌声。他“没大没小”地和我们“侃大山”,同时又巧妙地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文学面纱。琅琅的读书声中孕育着生机,静静的思索中流露出希望。有时,我们品味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有时我们感悟着“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的哲理;有时我们领略着“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豪情。多么美好的瞬间,多么幸福的时刻!

感到疲惫时,从摆满名著的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文化苦旅》或《艺术人生》, 泡杯咖啡,坐在撒满冬日阳光的窗前,细细品味。夜深人静时,缩在被窝里,听着北风呼呼作响,看着艾米丽的《呼啸山庄》。我喜欢看书,更喜欢看书给我带来的幸福。

幸福在我的字典中,表示关爱,上学和看书。在我的诠释中,幸福有着虽淳朴却美好的意思。我快乐,因为我拥有幸福,并且我会好好地珍惜幸福,让它永远陪伴在我左右。

简评:

作者用散文的笔法叙述了萦绕在自己周围的三个幸福片段:假日,陪母亲逛街的温馨;课堂上,遨游于知识海洋的畅快;灯光下,静静看书的惬意。字里行间渗透着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写出了“珍惜”之情。清晰严谨的结构,生动流畅的语言,可见作者沉厚的文字功底。

“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会观察,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写作的“源头活水”就在我们生活中。这便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篇

(一)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滕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争取加分。

(4)、写完文章,别忘了给自己的作品打个分(满分60分)。

(三)中考佳作展评

中考佳作一

梧 桐 叶

那天云淡风清。

孩子在书堆里找资料,发现了一本尘封的笔记本,里面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张梧桐叶。

孩子两岁那年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于是奶奶便多了个小尾巴。有一天,孩子对奶奶说奶奶的手像一片梧桐叶,奶奶笑了。妈妈有时会来看孩子,顺便捎来些水果糖。孩子很懂事,也很珍惜眼前的一切。于是奶奶嘴里便会时常地塞着孩子给她甜甜的爱。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早已习惯伴着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入睡,有着那并不光滑甚至有些粗糙的大手抚摸自己的头。

孩子六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来了。爸爸说孩子长大了,该去上学了。孩子不愿意,因为他不想离开奶奶,失去那份奶奶对他的爱。于是,奶奶举起那梧桐叶般的手,一下一下地打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第二天,孩子跟爸爸妈妈走了。他坐在车子的后面,硬是倔强地没有回头。那天风很大,孩子的眼睛里进了沙子。

孩子很听话,学习非常刻苦。渐渐地孩子习惯了没有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和梧桐叶般的大手抚摸自己入睡的夜晚。

进入小学后,孩子从书本上知道了人是会死的。于是孩子便恳求父亲为他买了一辆脚踏车,孩子学车很快,不到一个月他已能熟练地骑车了。每到了礼拜天,孩子都会骑车到乡下奶奶家,给不识字的奶奶看满分的试卷,奶奶便会微笑着从厨房里拿豆腐乳给他吃。

又一个礼拜天,孩子又像往常一样回到了乡下奶奶家,看到哥哥也来了,只是面带着几分伤心,哥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他把头转向了窗外,一片梧桐叶正落了下来,孩子把它捡起来夹在了笔记本里。

这天,孩子上街买了一瓶豆腐乳,里面正好是十块。

吃着吃着,孩子哭了。

简评:

通篇没有直接点出“珍惜”,而是将“珍惜”包含在流畅有序的文笔中,融化在全文的字里行间中。“梧桐叶”里饱含着珍惜,“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简洁老到的笔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第四篇

满眼金黄的麦子呵!

但外公并没有笑。他干皱的嘴巴在风里微微颤着。风倒是清爽,可此时吹在他脸上,显得苍凉。天暗下来,灯光星星点点被夜引亮,风吹进外公心里,绕了十八个弯子愣是没绕出来。

收成好,麦子却卖不出去了。这对于农人来说,是无比煎熬的。外公是拿捏过故事的人,饥荒岁月曾经慢慢熬过,眼前的困境无疑打不垮外公。

外公并不识字,但不乏智慧。这智慧,常常从麦香里飘出。

金黄的麦子们很快被处理。它们脱去了壳儿被不停地、一道一道地碾压,变成碎儿,变得末儿。麦子粉出来了。

外公眉眼弯弯,喜不自禁。他征得家里人同意,买来器械,将麦子粉进行深加工,再出售。这样一来,麦子都能卖出去了。他还替村里别的人家加工麦子。小小成本,又做了好事,外公乐得自在。

外公留了些麦子粉,做成不同样的食品吃。虽是同样的原料,但尝起来还真是不重味,妙得很。

冬日的阳光斜斜地射进了院墙,腊肉香肠悠闲地挂在竹篙上晃荡,它们早已被阳光和风熏出了紧瘦的奇香。外公把秋天里收的麦子碾成的麦粉炒熟,又和上各种不知名的食材,做成他自创的糕点。一盘腊肉,一碟香肠,一碗外公自创小糕点,他的日子活色生香起来。

麦子卖不出去,外公用智慧将它们抬得高高的。麦子们也好不骄傲。可充满智慧的外公能改变所有麦子的命运吗?他总是叹气,可惜了这些好东西,可惜了他们在田地里弯得直不起来的腰!

他开始鼓动村委,将他的创意和想法带到更多的地方。麦子壳能做枕头芯,麦子粉能做蛋糕,麦子炒香了存起来做大麦香茶也是极有味的……他说得头头是道,他说得真诚恳切。他的不依不饶让我心疼起来,他的话里饱含了无奈与不舍。

他的智慧在麦子生长时一并发芽。外公不想辜负麦子,所以他得用智慧救救它们。

在后来的好几年,我闻到麦子香都能想到外公,以及从麦香里飘散出来的小智慧。

也深,也长,也久远……

第五篇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第六篇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系苍生,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潇洒出世。

但此两种,都要有“愚”。这里的“愚”,并非愚钝,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网上涌现许多“大V”,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时常与人掀起骂战,粉丝皆叫好,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要人心中无“欲”,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乃是专注心中所思,摒除杂念,笃定地行己,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若能平和以待,坚守“中庸”,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只为传播“仁”,恢复礼制,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永远像箭一样,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以他的失败,以他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精神,启示着我们民族的心灵远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实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无“欲”有“愿”,故能渐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第七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易水河畔,我抚琴高歌,刹那间天地为我动容。几只寒鸦喑哑的鸣叫声飘来,更增添了几分悲壮凄凉。那一日,为我设宴壮行的是燕太子丹,一仰脖,我饮尽他亲手斟的那杯酒,便背着利剑向咸阳而去,将在那极尽奢靡的宫殿里,刺杀千古暴君秦始皇,完成太子之命。

我就是荆轲,最后的结局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刺杀未果,还白白搭上一幅燕国地图。有人或许认为我很不值,是啊,我与那秦王嬴政并无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何苦去杀他枉送性命呢?何况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莽撞刺杀行动呢?我完全可以继续做我的闲散游人,寄情山林,过我的快乐无忧的日子。纵然无良田万亩、豪宅千幢、美妾成群,我也不遗憾啊。

可我是一名侠客,是勇士,不是普通的食客,我搭上性命这样做是我的使命。我人生的信条只有一个——士为知己者死。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寻不到一个知音,而我却遇见了他。燕太子丹视我为知己,待我如手足,在燕国,我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礼遇,所以我甘愿为他赴汤蹈火。

我为太子而死,心甘情愿。死,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已看透万丈红尘,一切皆有定数,谁又能与天地同存日月相依而永续不死呢?人生不过是沧海一粟,既然有幸来此世道,庸庸碌碌,贪生苟且岂不白白糟践了此一遭?不如干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历史永远记住我的名字。而这,我已做到,历史的天空上我也是颗璀璨的星,厚重的史册里也有我的名。你说,我这样做值还是不值呢?值啊!

第八篇

我的成长历程里,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陪我度过。

——题记

刚踏入中学的校门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告诉自己,你是初中生了,要做个勇敢坚强的人。熟不知,成长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那里有许多感悟需要我们去体会,那里有许多磨练需要我们去经历,从而得到成长带给我们的经验。而一直就有那么一群人陪在我们身边,引领着我们成长。

他们可爱因为他们可敬,他们可敬因为他们负责。他们总是尽心尽力的帮助我们,帮助每一个成长的孩子。三年一轮回,他们送走了无数长满羽翼的孩子,却依然还着那颗不变的心,带着另一批尚需历练的孩子学习飞翔。

而我是那么幸运,遇见了那么多优秀的、值得我敬爱的好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我们是她最后的一届学生。她慈爱又不失严肃,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她一声“唐婆婆”,但是我却更喜欢叫她“唐唐”,总觉着这样更亲近一些。她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带着我们在数学的天地里遨游,触摸那规律的跳动,感受理性的魅力。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三岁小男孩的妈妈,但是我们都爱叫她一声“晓燕姐姐”,只因为她活泼开朗的性格,体谅我们的那颗年轻的心。她爱唱歌,没事就哼一两句。虽然唱得不好,有时还要走音,但是我们都喜欢听,都爱听。尽管我们会取笑她两声,但每次我们都报以她热烈的掌声。我很喜欢晓燕姐的脸,虽然有些岁月留下的皱纹,但是那个真挚、愉悦的笑取代了一切,就那么幸福的挂在脸颊两边。

我们的英语老师有点严肃,不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但是她的身上同样有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外文独有的知性美。我对英语情有独钟,也许有点爱屋及乌的关系,下了课总爱缠着她问问题,然后感叹她对英语的了解程度。我喜欢叫她“Teacher冉”,这是我自己发明的称呼,带着我的俏皮和对她的喜爱。

我们的物理老师年仅二十六岁,实在配得上那一声“静静姐”。静静姐是个很好的老师,讲课有效率,不拖堂,不会布置很多作业,晚自习的后一节课都会让我们自习……她还是一个很可爱、很环保的人,会专门拿出一些上课的时间教我们一些环保知识,连寒、署假的作业也是让我们用废弃的物品做一个手工。

我认识化学老师还不到一个月,不过可以感到他是一个严厉但是负责的老师。他的姓是少见的“滕”,我们都很敬重的叫他一声“滕老师”。

初三这一学期,我们换了一个体育老师,她姓“汤”,但是他们都因为体育老师这个身份叫她“汤哥”,但是我叫她“汤汤”,觉得这样比较可爱一点,毕竟她的年龄也不是很大,而且她笑起来的样子很纯真、很可爱。

初中这几年,我还遇到过好多好多的老师,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人,在成长的路上帮过我很多,在人生的路上教会我很多。他们或严厉、或慈爱、或可亲、或可爱,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性格,他们都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我们,用自己的年华引领着我们,教会我们飞翔,看着我们越飞越高。

每一根被粉笔染白的雪发,每一条为我们操劳的皱纹,都应该是被我们敬爱的、记忆的。在这个九月,属于老师们的九月,就让我用这篇文章表达我对你们的谢意吧。谢谢你们为我付出,谢谢你们陪伴着我,谢谢你们教我成长。

谨以此文献给那群可爱的人。

第九篇

菁菁校园,活跃着一群阳光少年,洒下一路汗水,播种人生的希望。

哗啦

哗啦是我的好朋友,擅长的是以柔克刚。你瞧他个儿没我高,肌肉没我壮,就是成绩比我棒。每当他以两三分的优势超越我,我都恨得牙痒痒,有时也不免垂头丧气、长吁短叹。他便笑呵呵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嗨!哥们,别像霜打的茄子似的。我也只不过是不该错的没错罢了!”

对呀!我不就是有些知识点没有吃透吗?我不就是未能斩妖除魔反倒中途铩羽吗?我的抛弃浅尝辄止的习惯,我的抛弃粗枝大叶的毛病。感谢你,哗啦!是你激起了我的斗志,是你让我明白了要收获就得舍弃。你可算帮了我的大忙。

叽喳与嘻哈

我们仨是不折不扣的铁杆哥们儿,时常粘在一起,甚至分不清是上课下课,因此没少挨老师们的批评。

叽喳一天到晚嘴不闲着,不是吃,不是说,而是唱,还常常拉着我和嘻哈一起哼哼。叽喳从不看别人的脸色,兴致来了便引吭高歌,偶尔唱跑了调,遭到“无情”打趣仍照唱不误。我常常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从不敢大声唱,生怕被人取笑,笑过别人却记不清了。

嘻哈一天到晚咧着嘴,乐呵呵的。他的球技不错,常常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我很少去球场,怕嘻哈拉我进场出丑。那次我在球场边为嘻哈呐喊助威,没想到他撇下球友拉我进场。大声的叫我传球、带球、投篮。我缩手缩脚,没认真学,但嘻哈不管不顾的劲儿的确潇洒。

叽喳、嘻哈,你们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撕去伪装,还原真实的自我。

滴答

滴答是个文雅的女生,说话慢条斯理,似溶洞里的天籁之音。滴答善解人意,她和我同桌的时候,会在我最消沉、最颓唐的时候,装作不经意的说个笑话。我忍俊不禁,于是阴霾散尽,然后整理好心情再出发。

为了感谢她让我抛弃消沉,于是抓住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送给爱美的她做标本。她却说这样太残忍,倒不如放生更有意义。于是我们并排站在窗口,将蝴蝶托在手上,让蝴蝶飞向空中。看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我忽然明白,美不是占有,而是舍弃。

手抓得越紧,沙漏得越快。生活中,只要你适当舍弃,定会收获到知识、友谊与感动。

第十篇

“群”,轻飘飘地抛过来,没错,一个字。再想想,可不是?这个字像乾坤圈罩住了无边的世界;像一个小手指,轻巧巧地就把千万年、千万人提溜起来了。“群”里乾坤大,“群”里宝藏多。赶紧挖宝吧,考场一片嘁里咔啷的声音,考生中也形成了这几个群体(以下仅从立意上分出层次,实际得分还包括题材、表达、书写等要素):

温饱型“群”体——记叙成长中跟群体有关的温情故事,表现对亲人、朋友的感恩,成长的快乐与收获。类似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有你们真好”“我们集体有力量”。这类文章容易上手,但长着一张大众脸,识别度不高,有可能“撞衫”甚至“撞脸”,激起阅卷老师贾宝玉式的叹息——这个妹妹在哪里见过?

小康型“群”体——记叙并思考自己在群里的得与失、角色和位置。比如写自己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写群体从貌合神离到同舟共济的过程;或者写自己建群交友、众筹、做公益的喜怒哀乐,或失败或成功;类似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的选择我的群”“群生活的美丽与哀愁”。跟“温饱型”相比,它更注重自己“这一个”的独特体验,闪烁着个性和时代的光辉。

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题都是一个“杯具”,什么造型不重要,关键是——装的是什么(题材)?如何装(表达)?语文课标对作文除了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譬如看似平淡无味的阳光,架个三棱镜,不得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同一扇窗户,有人看到了光秃秃的墙,有人看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要学会横看成林侧成峰,前提是不人云亦云,“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扯到高考作文了,真不是故意的)。于是下面的立意可以有——

大康型“群”体——通过成长的真实体验,对“群”进行辩证性思考、建设性反思。本想在群里寻找快乐,但充斥的是段子、八卦、游戏;想在群里寻找友谊,但不幸被拉帮结派,甚至遭到欺骗、利用;想在群里寻求真相,但是以讹传讹,站队互撕,舆论暴力。群成了绳,成了网,成了坑,成了求点赞、求投票的工具。加入一个群是容易的,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群却不易;羊群效应一直在,真相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可以结合自己经历对群进行反思,也可以写自己对群的主动筛选或改造。类似于“想说爱你不容易”“群,我该如何存在”“我的群我做主”“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且行且珍惜”。

俱往矣!结合前两年的“老人与孩子”“温馨的设计”,看起来作文题一直是“标新立异二月花”,实质“生活恒久远,一题永流传”,它们彼此联通着生活的脉脉流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语)诚哉斯言!

而在现实中,很多孩子的生活在两点一线的流水线上被风干了,在“学习之外就是不务正业”的告诫中干瘪了,在“作文不能冒险”的念叨中平庸了,在范文套作中僵化了。“生活即作文”,作文要投入火热的生活,而应试模式又把孩子往“象牙塔”里拖,这样的拉锯有些尴尬。“作文即做人”,如何真诚地生活,做事,做一个积极、善良而能独立思想的人?后来的考生和老师们,不可不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