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受戒》读后感1000字

《受戒》读后感1000字

《受戒》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3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受戒》读后感(一):一读再读的故事

似乎隔一段时间总要看一看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说,给心情低落的自己一点勇气,去体会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在平常事物中去感受一草一木带给我们的幸福。看汪曾祺的散文有幸福感,看汪曾祺的小说也同样有着幸福感。似乎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一生,他们的爱情,他们的追求,他们在尘世间的点点滴滴。作为普通人,这是我们的一生。 《受戒》是汪曾祺最为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不知道汪曾祺有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而我似乎只看过这些短篇小说。《受戒》顾名思义,我们想到的会是僧人,是一个出家人的一生。然而这却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汪曾祺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是描写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而是记录着他们的日常,青梅竹马,一切都是自然而已的发生着。他们之间的情感纯真而美好,似乎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也不过如此,从懵懂开始那个人就在身边。

这本短篇小说集除了收录《受戒》之外还有《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名篇,可以说汪曾祺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你这本书中都有收录。汪曾祺的散文在阅读的时候会感受到幸福,同样,他的小说也是有着这样的感觉。汪曾祺笔下的故事似乎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更多的是平凡人的故事,是芸芸众生的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是在自己故事中担任主角,然而所有的主角都是一样的平凡而伟大。 汪曾祺的小说记载着一个时代的样貌,即使过去这么久,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故事每每读起都是如此的真实,他笔下都是小人物,三教九流都有,而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是让你读完故事之后久久不能忘记得人。 读汪曾祺,不只是散文,还有他的短篇小说,你会发现这样的短篇故事会让你意犹未尽。或许我们都是如此的平凡之人,才会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吧。 《受戒》是汪曾祺最好的故事,但他笔下的故事却不止这一篇,《八千岁》也好,《故乡人》也好,在这些故事中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或许还有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失落时读一读汪曾祺吧,那些美好会如约而至。

《受戒》读后感(二):汪曾祺小说开头的那些短句子

汪曾祺的小说、散文读过不少。甚至不妨说,每隔一阵子就可以畅快地读上一次,很有意思的是,每一次几乎都会有那一次的不一样的收获。这一次的《受戒》,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集》中的一本。这套文集共四本,其中《邂逅》《受戒》是小说选本,《人间草木》《彩云聚散》是散文选本。

《受戒》中收录了汪曾祺创作成熟期的39篇作品。这些作品中,不管是如《受戒》《大淖记事》《异秉》这样脍炙人口、广为人知的名篇,还是如《八千岁》《小学同学》《钓鱼巷》这样似乎不那么有名的短篇小说,诗意随性之间,依然值得久久回味。

不得不说,汪曾祺的小说其实就是在讲故事,他还挺会讲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讲还各有各的特点,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让人觉得,换一种表达方式,很有可能就要失去不少效果了。对这些小说,已经有太多的论文级的分析,本不需要在这里再说点什么——只管读就是了——但还是不妨说一处自己感觉很有意思的写作特点或者说表达方式。

注意到了吗?汪曾祺的好几篇小说,开头就是一个短句,而且只有一个短句子。话不多,但是很吸引人,能立刻抓住眼球的那种样子。《异秉》的第一段也是第一句:“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句子很简单,但是有一种悬念顿生的效果。“王二”是谁?何以说他的发达都尽在“这条街的人”的眼里?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是有什么值得一说的故事?凡此种种。同样在《受戒》里也是这样,最开始的两段,其实就是两句话。第一段:“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第二段:“他是十三岁来的。”两个段落各表达了一个意思,但两个段落在意思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有一些各说各话的感觉,不妨细品一下,为什么汪曾祺要这样写、会这样写?还有如《故乡人》的第一部分《打鱼的》的第一段:“女人很少打鱼。”如《薛大娘》的第一段:“薛大娘是卖菜的。”均是这样的风格。

其他有人没有这样写呢?大概是有的,但汪曾祺显然用得还不少;不止用得不少,而且用得让人不禁要拍手叫好。究竟好在哪里,可以细细品——但只要首先对这段话、这个开头有兴趣,那这样写的效果无疑首先就有了。

歌曲《渴望》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受戒》中所收入的汪曾祺的小说,似乎也是这样的:看似“平常一段歌”,但要分这些小说由谁来写、故事由谁来讲,否则,又怎能起到“过去未来共斟酌”的效果呢?汪曾祺说:“我是沈先生的学生。我曾问过自己:这篇小说像什么?我觉得,有点像《边城》。”他的确是在致敬自己的老师。

《受戒》读后感(三):平平淡淡才是生活

雖然汪曾祺先生已經逝世26年了,但他還是擁有很多的讀者。最早瞭解汪曾祺先生應該是在中學的課本裡,當時好像看到了受戒的節選,從中感受到普通人平淡的生活,有一種獨特的鄉土風情,表達著作者對農村樸實生活的嚮往之情。 《汪曾祺集》是一部中國當代文學大家汪曾祺作品的精美選本,總共分為四輯,小說和散文各占一半,《邂逅》《受戒》为小说選本;《彩雲聚散》《人間草木》为散文選本。 本書《受戒》主要收錄了汪曾祺在1980年後以家鄉為背景的小說,分為80年代和90年代,從中也能看出其創作風格的變化。其中《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小說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從中我們能看出汪曾祺的創作特點和風格,他喜歡現實主義風格,在小說中喜歡運用中國式語言來講述,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歌頌,突出對自然鄉村的嚮往。 當然,我們在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時,會發現他是一個很有煙火氣和鄉土氣的作家,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著自己的觀察和見解,如《晚飯花》《曇花、鶴和鬼火》《露水》《獸醫》《熟藕》等,足以見他對生活中的美食、美景的喜愛,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正如費孝通所言“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汪曾祺以鄉土氣的筆調寫鄉土氣的事物,却能寫的清新脱俗,一下子把人帶到生活裡去,讓人們看了都不禁说:“这才是中國的生活嘛”。 很多人把汪曾祺看成另一個蘇東坡,因為汪曾祺的創作生涯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但從他的小說和散文中,處處透露著他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他尤其喜歡寫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從這些小人物的平凡和悲歡中,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即使生活困頓,我們也仍要樂觀向上,向陽而生,堅守初心。 雖然汪曾祺在1940年就開始寫作,但到1979年也沒有什麼文學成績,知道80年的《受戒》刊發,在文壇受到極大的轟動。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文壇根本就沒有與時代環境不符的東西,他好像還活在40年代,因為從中處處透露著無拘無束,展現著少女少女情竇初開的畫面。彷彿他是活在兩個時代的人,能把兩個時代無縫銜接在一起,這就是他的特別之處,也是他成名的原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