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传习录全译读后感1000字

传习录全译读后感1000字

《传习录全译》是一本由(明)王阳明 / 于民雄 注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习录全译》读后感(一):全书通俗易懂值得一看

老早以前就看过这部全译版本,全书通俗易懂。今天在网上http://www.jsgsjs.cn/chuanxilu另一个版的全译也写的不错,看的出写书人对传习录做了深入的研究。

最著名的应该属《知行合一 答顾东桥书》这一段,无论是对做人还是做事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传习录全译》读后感(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木铎钟声一百年!在读之前看《传习录》也就两三百页,觉得是本小册子,读了之后才觉得古文更为深奥(是我心智太弱吧)。“知行合一”,便是对就去做,不对就不做吧?极强的实践力。“致良知”的话,似乎是把世间还是寄希望于人性的善,阳明子也说了人性无善无恶,那么“良知”的获得便极为重要了(这就是我觉得有疑惑的一点,待会去问)。总的说来,儒家修身养性,到了后边,便是要“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阳明学说说这是本心所想,我到觉得这是儒家可贵的“责任观”,如书所言,也是与释家的区别。愿我们人人都能秉持自身良知,无失本心。

四点五星,是后边觉得更具理想主义情怀且张扬的《孟子》会更击人心,但要改变一个成年人,这本或许会比《论语》更有用。

《传习录全译》读后感(三):先哲传而后人习之

一边阅读一边对其中有所感悟的句子进行了摘抄,有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希望今后继续深入了解。 一、格物致知以及读书积累经验的方法给王阳明带来巨大的紧张和重压。经验世界的知识无穷尽,如果人作为时空中的有限存在要穷尽经验界的知识才有“成圣”的可能,那成圣岂不是空话。王阳明面对的问题实际是:人如何才能超越时空的限制,使生命毫无屏障的进入无限,获得成圣的主体自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时常也有要学尽天下知识、遍读群书才能尽善尽美处理人生之事情的想法,时常因为觉得无法完成学尽与读遍的任务感到焦虑甚至自暴自弃从而不读书,从此文不知道是否有所解答。 二、在王阳明心学中,良知=心=天理=善,良知是一,是绝对本体,是宇宙的本源主宰,创造天地万物鬼神,良知创化万物有存在于一切创化物中。良知是圣的原始基质,圣是良知的完满实现。人皆有良知,故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与常人的区别不在于本源良知,而在于实践。 三、心就是理。孝、忠、信、仁不是从外界求得,而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流露出来就是这些特质。 四、至善是否必须从外界事物中去寻求?至善是自己的心纯然天理,达到极点就行。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夭寿不二其心:只管去修养自身,一任命运安排,看到穷通寿夭乃是命中注定,自己不必以此而动心。 五、“立志用功,就像种树,一开始是只有根和芽,还没有树干,后来有了干,但还没有枝,长了枝后再长叶,长了叶后再开花、结果。开始种下根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空想枝,不要空想叶,不要空想花,不要空想果。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栽培的功夫,还怕没有枝、叶、花、实?” 六、大者成就其大,小者成就其小。认清自己,掂量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做到精深,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如此也能有所成就 七、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 八、读书后记不得怎么办?只要晓得就行,何必要记住呢,只要明达自己的本体就行。如果要求记得,就未必晓得;如果只要求晓得,就未必明达自己的本体。 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十、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道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十一、古代圣人有很多优点,但主要也就是无我而已。无我,就自然能谦虚。谦虚,是众善的基础;而骄傲,是众恶的魁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