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恋爱讲座》的读后感大全

《新恋爱讲座》的读后感大全

《新恋爱讲座》是一本由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恋爱讲座》读后感(一):读书笔记2210:新恋爱讲座

直男三岛由纪夫的恋爱人生讲座,简直是大男子主义的一派胡言乱语,比起波伏娃的第二性来,简直是反面教材了,这要是讲座,我不知道坐下的人们会是什么表情。

少年时期的三岛由纪夫还是一个喜爱文学的文弱书生,成年后变成了一个崇尚武力的肌肉男,喜欢健身,陷入病态美学不可自拔,那篇论文弱书生就是他成年后心态的写照,也是取死之道的开端。

三岛的文集质量的上下区间还是蛮大的,好的极好,差的烂的令人发指啊。

《新恋爱讲座》读后感(二):如何看待出轨

三岛由纪夫在这篇文章里面,对于男人出轨的两个结果,即修复成功或失败,似乎依赖于女人的软弱或撒娇式的抱怨。女人无理取闹没有情趣,那么感情修复失败,女人撒娇,哄着男人开心似的,那么修复成功,所描述的对话中,男人也只有对不起这种简短的话。对于这些,实在无法苟同,不明白这是日本女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仅作者所思所想。在知晓对方出轨后,还怎么可能用撒娇式的语气沟通,并且结尾,这种男人出轨所给女人带来的感觉还不错,让她更爱他。对于这种想法,无从得知,对方出轨所带来的心碎与打击,深刻的痛苦与执念,被理解为对他更深的爱。不认可把出轨当作如此轻巧的事情来谈论,出轨也从来不是值得原谅的事。

《新恋爱讲座》读后感(三):直男文豪如何传授恋爱小心机

(首发于“数字译文”2022年8月4日)

《新恋爱讲座》收录了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里公开发表的数则短篇,这一时期,日本正逐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阴影中缓过神来,在麦克阿瑟将军的主持下,日本社会先后经历“民主化”改造,放弃集体自卫权,尝试重建社会与文化秩序。

从改造的结果看,日本以牺牲部分主权为代价的做法虽唤醒了社会新一轮经济复苏,却加速了文化传统与道德的失落: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以一纸《人间宣言》放弃神格、降落“人间”的行为无异于承认以天皇为中心形成的日本现代政治制度的失败,另一方面,天皇崇拜属于大和民族的一场集体想象,天皇走下神坛无异于亲手断裂文化脉络。

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的西方文明的强势渗入,失去传统庇护的日本,是如何看待和应对的呢?

这一问题也在等待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回答,在《新恋爱讲座》《终结的美学》《致青年武士的精神谈话》收录的文章中,既有对日本现代爱情观念的溯源,对新兴生活方式的解读,也有对社会道德失序所生发的一系列思考,这些讨论均以近现代日本与西方互动为起点,无不透露出三岛对于时代的关心与体察。

《新恋爱讲座》:“人类的恋爱和动物的恋爱不同”

在《新恋爱讲座》收录的十篇文章中,三岛以陷入恋爱关系的现代日本人为例,层层阐述了恋爱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这十篇文章基本按法国作家司汤达对爱情不同阶段的划分推进,即“赞赏、幸福的空想、希望、恋爱、第一次结晶、怀疑、第二次结晶”。

恋爱起源于一场“白日梦”的生成,青少年时期,我们开始对异于自己的“他人”朝思暮想,“他人”并不一定是具象的个体,除了周身世界中的某个人,还可以是无法得到的人、媒介世界中某个虚拟形象……他们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独立行动者的个体,于是在暧昧的单相思所填满的世界里,我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但此时的单相思还不是恋爱,只有当相思者与被相思者接纳了彼此的世界,一厢情愿才会演化成为两情相悦的状态。

爱恋对方,意味着我们“要从对方身上有所索取,自己也要主动付出一些东西”,只有两者的肉体与精神均产生碰撞,双方才会走入一段稳定的婚恋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三岛在讨论初始就不打算将爱情仅仅视作肉体的吸引,因为“人类的恋爱和动物的恋爱不同,要受到历史、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制约。”爱情受上述因素制约,构成它们进行交换的桥梁,因此,爱情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心理闭环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将爱情视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实质是将其纳入一般社会交往的框架中进行考虑,三岛在第一讲《西方的恋爱与日本的恋爱》中即勾画出自己的爱情视野,人类爱情观念分为古希腊爱情、西方基督教式爱情与日本爱情,这一分类当然不能被视作是对全人类爱情观念的囊括,而只能说是三岛基于他所生活时代所作的观察。

明治维新之后,西风劲吹,古代日本在吸收古希腊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近现代形态的爱情观念,这种观念在二战之后得到进一步形塑;日本爱情观念与西方爱情观念互动的过程亦被三岛视作一场发生于不同民族文明之间的“恋爱”,回看三岛对于恋爱过程的界定——在自己的世界中发现并接纳“他人”,便不难理解这两种互动实际上具有同样的特征,“其他民族对于本民族而言是‘他人’”。

《终结的美学》:拥抱强势文明还是挽回“终结”的传统?

在《终结的美学》中收录的最后一篇文章——《世界的终结》末尾,三岛由衷感慨:“此时此刻,世界还没有终结的迹象。对于即将死去的人,活着的我们是‘其他人’”。

令人在意的是,这句喟叹响起的时刻,日本正逐渐成长为一个足以比肩欧美的东方资本主义强国,繁荣的经济现实将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卷入进一个现代的世界,这现代世界的样貌不仅仅1853年美国海军“叩关”后日本民族一路摸索出来的,更是二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等人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行动强行扭转而来,因此,对于日本国家来说,现代一词不仅意味着健全的民主制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也意味着民族的传统色彩逐渐被欧美文明冲刷淡去的事实。

这些事实被三岛在《终结的美学》中依次列举:作为记忆媒介的书信被丢进废纸堆,旧时流行歌曲成为后辈眼中的“老皇历”,审美虽民主多元却失去恒常性,日本年轻情侣效仿西洋恋爱却收效甚微,乃至现实安逸的年代里英雄式人物的缺消失……工业文明为日本人创造了生活便利,也将那些所谓笨拙、落伍的老旧生活方式、公序与良俗同记忆一同被埋葬在了过去。

在急剧变革的外部世界面前,脆弱而离散的日常生活最容易受到波及,是拥抱西化现实还是挽回行将“终结”的传统价值观?三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致青年武士的精神谈话》:如何修复日本断裂的文化传统?

三岛曾多次在其作品中评价《人间宣言》所引发的社会影响,认为它是在绵延不绝的日本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比起在美国扶植下崛起的现代国家,三岛更渴望恢复那个奉行“武士道”精神,以“武士”民族形象示人的过去。

可眼下日本朝野上下无不以美国马首是瞻,可一昧跟随欧美国家脚步,日本终将丧失自己的民族性格,成为又一例佐证西方文明优越性的案例而已,对此三岛呼吁:“‘武士’是我们先辈的形象,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则是‘高贵的野蛮人’。我们应当为身为野蛮人感到骄傲。”

在这十二篇短文中,三岛提出了重建日本道德秩序的设想:从健全肉体到修行头脑,从男女平权到长幼尊卑,从理性精神到信义传统,三岛围绕战后日本社会乱象的方方面面,对其提出了优化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岛的方案更多是从其职业小说家、戏剧作家身份出发所进行的想象,距离落地执行还有一定距离。在上述短文首次发表前后,三岛创立了激进青年组织“盾会”,这一支立誓要效忠天皇的队伍,可视作这十二篇短文肉身呈现,如果说青年时期的三岛暂且将文学视作介入社会现实的主要方式,那么中年三岛则是同时握住文笔与军刀的文人武士,形成肉体与精神的结合。

相比于三岛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和剧本,《新恋爱讲座》《终结的美学》《致青年武士的精神谈话》所收录的短篇与时代问题勾连更为紧密,观点独到,语句流畅易懂,不乏三岛对日本时局辛辣的调侃。

相信有不少读者在读完最后一页,会惊讶于三岛并非一位沉溺在自己所构建的美学幻象中、日夜奋笔疾书的“宅男”,他的双眼紧盯着窗外的世界,盯着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着的一切,他对于时代状况的观察与捕捉,也成为了滋养他开展文学创作的养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