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岛由纪夫追记》的读后感大全

《三岛由纪夫追记》的读后感大全

《三岛由纪夫追记》是一本由[日] 涩泽龙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岛由纪夫追记》读后感(一):两位名作家间的友谊

爱好文学的人大概都不会不知道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有关三岛氏的文学作品,有关三岛氏那场令人唏嘘不已的“自杀事件”,想必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欢三岛氏及其作品的人,当然可以通过阅读三岛氏的作品,甚至通过一些有关他的生平的传记性质的作品来了解他。那么这本出自与三岛深交15年之久的另一位著名作家涩泽龙彦的《追忆三岛由纪夫》的独特意义在哪里呢?

翻阅本书,我感觉对于了解三岛氏来说,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提供最贴近三岛氏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感到要论对三岛氏的了解,身为三岛氏真实生活之外的学者们难免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对三岛做概念式额分析,但是作为其挚友,涩泽龙彦显然能近距离看到、并能理解三岛的生活和三岛的真实精神面貌。因为对于涩泽龙彦来说,三岛不是可望不可及的高大文学偶像,他只是和自己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并且时有交集的前辈兼友人。

当然,不仅对于了解三岛氏不为人知的生活与思想的“隐秘处”极有价值,对涩泽龙彦来说,这本书更是对挚友三岛氏的怀念,那些追忆三岛氏的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两位文学杰出人物之间的深厚友谊与文学思想的相互影响、碰撞。

《三岛由纪夫追记》读后感(二):他是一颗有人拥抱的牡蛎

看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时一边想过,像他这样想法这么非典型的人,应该很孤独吧。在心里擅自把他定义为“边缘”,然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恰恰是他与人的接壤。涩泽龙彦与三岛的友情,淡如水却又浓烈。我所理解的三岛由纪夫是个追求极致的人,极致的破碎和毁灭。《萨德侯爵夫人》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为此,他总是小心翼翼,等污秽的土地上渗出的水在早晨寒冷的空气中结晶成为险峻而圣洁的霜柱,只是为了将它踏碎。”

再联想到他锻炼腹肌,最后以切腹这种激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所有努力只为付之一炬。他很酷炫,酷炫到常人难以理解。但他似乎非这样不可,就像涩泽龙彦说的,他一定没有希冀过自己引发的事件能够被社会承认、被人们理解,他的行为是他个人绝望的表现,是他个人的一种快乐。他把自己的身体和死亡都雕琢成旁若无人的作品。我想若非以这种极致的方式落幕,他必然要呼唤着不满足。

三岛死后涩泽的悲愤,付诸笔端的是如控诉般一句句失控又克制的反问,这种对一个以非正常方式结束生命的逝者的声援,没有坚定的信任应该是做不到的。友人的离世浇熄了涩泽龙彦的翻译热情。“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想到高山流水,子期死,伯牙绝弦,无以知音者。

文中怀念三岛的句子,大都语气平静(虽然不知道在日语的表达中是不是一样平静),这种冷静的扎心却最致命。

“同时代意识真是可怕,三岛已经走了,可我仍然觉得他是和我并肩前进的同事”

作者没有想到羽田机场一别成了两人最后一次相见,但人的相遇和分别多少带点随机和偶然,在相处的时间里真诚地奉献,即使某天也必须真诚地告别。足够了。

《三岛由纪夫追记》读后感(三):愈熟识愈谦卑

三岛由纪夫曾写道他的交友原则中有一点,“我希望大家相处时,能够愈是熟识愈要拿捏分寸,并且为对方着想。”而他最欣赏的是“那种抓住我的把柄后,却比以往更谦卑对待我的人”。 以涩泽龙彦对三岛的了解,他一定深谙其中之道,而涩泽必定也是三岛所欣赏的那一种类型。涩泽的《三岛由纪夫追记》这本文集,就像是这俩人那种“合得来”的相处气质所体现出来的文字形式。

涩泽龙彦译有《萨德选集》,而后三岛由纪夫著有《萨德侯爵夫人》,这算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正式交集的契机,就此俩人之间形成了不一样的交情,而《三岛由纪夫追记》里并没有将两人的交情作为卖点,而是将立足点全放在文学的交情之上。即使是在《三岛由由纪夫二三事》里的寥寥数语,虽然是三言两语的片段式,却将三岛的性情及处世之道与其作品之间还是非常巧妙的串联起来。

涩泽龙彦被誉为“暗黑美学大师”,在这本选集中所呈现的却全是一种很暖的色调,对于三岛他是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满带着知已的身份去维护。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喜爱三岛的情感表露出来,仅仅因为喜欢三岛而去参加纪念会。更不用谈文学层面所渴望的交流,那是一种似挚友又似仰慕者般的表白。他提到“我二十、三十多岁期间能够一直孜孜不倦地翻译谷克多、萨德、于斯曼、热内及比亚兹莱,为的就是让三岛氏读到”,甚至承认三岛由纪夫的死已然影响到他文章的风格。凡此种种,皆有“以文会友”的纯粹精神。而三岛对于涩泽龙彦,则有这样的评价:“他在那被各种奇异的珍贵书籍淹没的书斋里进行着关于杀人和颓废美术的论述。他的知识渊博,深不可测,让人无从揣度。他也因看重友情和疼爱妻子而出名。如果这个人不在了,那么日本将变成多么无趣的一个国家呀。”三岛的这番话,也是透露出他俩友情的非同一般。

涩泽的另一个身份是评论家,在他评论三岛的作品时,眼光独道又精准,那种因博学与熟识相结合所带来的笔触,是旁人很难以模仿的。大概正是这样,也使得三岛同样会在意他的评价。正如他与山口的对谈中所提到的“他的文学更值得我们品味”,对三岛作品的解读,是对三岛更好的一种追忆方式。将作家的作品,一次次的推介到众人面前,比起靠着讲些八卦逸事压人眼球显得要诚意得多。

而谈论三岛由纪夫,不可避免的会提到他的死。关于这一点,涩泽认为“三岛氏一定没有希冀过自己引发的事件能够被社会承认,自己的行为能够被人们理解,他都没有期求过。”大概他也不想勉强自己去承认,能够理解这件事。三岛推崇的健身,在涩泽的记忆里“大概是开始健身后不久,脸色苍白得可怕。”对于三岛进自卫队体验后的转变,涩泽也去信表示“与仁兄渐行渐远”。这一些又透露出两人之间的不同。

最后,对于作家而言,所有的一切还是归于作品。涩泽的追记,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世界吧。

《三岛由纪夫追记》读后感(四):三岛由纪夫追记:是情深,也是追忆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不好读。

所谓不好读,是指他作品中的哲理性与象征意味探究起来颇为不易,故而作为读者,很难一气呵成读完一整个故事,但即便如此,读者往往也很难放弃阅读。与三岛由纪夫相交甚笃的“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写下《三岛由纪夫追记》一书,以好友的角度追忆了与三岛由纪夫的交往及通信,其中不乏对三岛由纪夫作品的解读,包括三岛自杀前最后一部作品《丰饶之海》、剧作作品《萨德侯爵夫人》等。

涩泽龙彦脑洞很大,三岛由纪夫说他知识渊博,深不可测,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三岛所言不虚,在《唐草物语》中,涩泽龙彦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将暗黑故事与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结合,风格瑰丽奇幻且充满志怪风趣,彰显出学贯东西的学识,对人物和情节发展的掌控力十分老道。然而在《三岛由纪夫追记》中,涩泽龙彦所从最初的悲伤遗憾渐渐过渡到可以平静自持,书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被他自己的感情所掌控。

上个世纪50年代,三岛由纪夫创作了诸多作品,《金阁寺》即在这一时期完成,涩泽龙彦与三岛由纪夫也在这段期间相识。二人结缘于《萨德选集》,当时,年轻的涩泽龙彦完成了《萨德选集》的翻译,想请三岛由纪夫写一篇序,由此给他写了第一封信。三岛读王尔德的《狱中记》时,对萨德这一人物产生了深刻印象,涩泽龙彦则可以清楚地列举出三岛引用的部分,十分了解萨德这个人物对三岛创作产生的影响,因而在他与三岛交往的十数余年,常常将他翻译的有关萨德这一人物的作品“送到三岛由纪夫手中”,并为三岛由他写的传记出发,创作了《萨德侯爵夫人》剧作作品感到高兴。

三岛由纪夫死后,涩泽龙彦曾一度对翻译丧失热情。莫言说三岛由纪夫是文人。涩泽龙彦也是文人,文人当以书写、阅读为生,若暂时搁置,必是不可言喻的悲痛,可见三岛之死对涩泽龙彦的影响之大,但也正因这份深刻的影响,我们才能得以在《三岛由纪夫追记》中看到涩泽龙彦感情充沛的一面,他不再仅仅是以深厚学识和文字功底操纵人物与情节的写字人,他也可以被感情驾驭,写直白而感人的文字。

书中,还收录了三岛由纪夫生前与涩泽龙彦的对谈,二人探讨了镜花及镜花作品所抵达的境地,因文学相识的他们聊起喜欢的作家与作品滔滔不绝,各有见地,读起来十分过瘾。而当涩泽龙彦与出口裕弘聊起三岛由纪夫时,更多的则是缅怀与追忆,出口裕弘在说,涩泽龙彦在回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出口裕弘说他觉得三岛是天生的伟大小说家,涩泽龙彦言简意赅地确定,说:“嗯。”出口裕弘说三岛的文学,是在战后开出繁盛之花的,涩泽龙彦肯定道:“没错。”聊到最后,出口弘透露他原本在担心他与涩泽龙彦这般脾性不同的人对谈会怎样,当涩泽龙彦表示好像两人观点还蛮一致后,出口弘认为这“真可不思议”。

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归根结底,没有人不是向死而生的活,也没有人真正了解死亡的真相。

死去的人对于尚在人间的我们来说,不过短短几个瞬间,涩泽龙彦将他对三岛由纪夫的记忆串联成十数余年的岁月,还原成书,是情深,也是致敬。

《三岛由纪夫追记》读后感(五):三岛由纪夫的肉体与死亡

通过读涩泽龙彦的《三岛由纪夫追记》,我弄清楚了几个之前不太明白的问题。

在三岛眼中,肉体和死亡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按寻常的理解,似乎就是要在肉体最鼎盛时果断地结束生命,以此达到壮烈的目的,成为行动的英雄。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整。

三岛曾经在《太阳与铁》中详细地论述过自己的各种观点,但是由于唐月梅的中译本实在语句不通,我看得一知半解,只知道:1. 三岛认为肉体是一个人精神的隐蔽所,肉体可以隐喻精神,也可以泄露精神的秘密。通过锻炼肉体,三岛成功隐藏起了自己精神的耻部。2. 肉体只有通过受苦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

但仅仅借此便推论出,肌肉是三岛的“盔甲”或“硬壳”,是很不正确的。与之相反,三岛并不希望借由肌肉来进行自我保护(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理上),而这一点,我则是到了读完《追记》后才明白。

要理解三岛的哲学,明白他所谓的“内部与外部的辩证关系”非常重要。我们已经知道,三岛认为肉体只有通过“否定”的方式才能成为肉体,即,肉体只有通过受苦和伤害才能获得存在感。由此可以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肌肉并不是“壳”,因为它是通过否定的方式产生的,具有存在感。而没有肌肉的羸弱身体,其实才是“壳”,因为在那样的身体之中不含有否定的契机。如果我们将肉体视作内部,那么,要将内部与外部进行连接,唯一的方式就只有受伤和流血。涩泽龙彦在解释这一理论时用到了“切进苹果果肉的刀刃”的意象,非常形象。切进肉体的刀刃,将外部带入到了内部,而同时,流出的血又将内部带向了外部,这样,内部和外部的转换便达到了。

三岛认为,存在感在这样的时刻能够达到最强。个中原因,我个人的猜测是:通过内部和外部的逆转,肉体得到了最大的否定,生因此达到了顶峰。涩泽龙彦又提到,三岛一向最在意腹肌的锻炼,因为腹部是人体上最脆弱的部位。锻炼腹肌,即将最未被否定的部位的存在感放大,再切腹,否定达到极限,主体因而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存在感。

所以,三岛最本质的选择其实并不是死,死只是获得存在感时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死同时又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无限地接近死,那否定的极限便也没有达到。

在基本弄懂了所谓“内部和外部的辩证关系”以后,我又发现,原来在之前我对三岛的形象一直有误解。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倾向于将三岛想象为一个狂热、不计后果的理想主义者,并且认为他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一直试图找寻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以此填补自己自恋和自卑的深渊。但看完《追记》后,我发现自己实在错得离谱。三岛由纪夫是一个否认“无意识”的人,他非常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每一种倾向和想法的来源。早在自杀前多年,三岛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许会做出让全日本耻笑的事情,沦为众人的笑柄。也就是说,他并不对自己的自杀场面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三岛由纪夫并不是被动沦为荒唐闹剧的主角的,一切都是他主动的选择。

我忽然意识到,像三岛这样聪明的人,看待事物是绝对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更加透彻的,而我从前竟然还常常带着高高在上的口气去评论他的自杀,真是太愚蠢了!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作聪明!三岛啊,在那一天并不是在幻想的眩晕中迈下汽车的,他是冷静而理智地选择这一切的。他冷静而理智地接受了自己不得不这么做的事实。这个哲学践行者,在行动以外的领域观望许久后,明白承受成为“笑柄”是自己必须付出的代价。苦涩的三岛由纪夫!我还是第一次认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