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货币哲学》读后感锦集

《货币哲学》读后感锦集

《货币哲学》是一本由[德] 西美尔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哲学》读后感(一):朋克与赛博朋克——过去与现在的《货币哲学》琐谈

本文是在作者睡眠不足,刚看完书的情况下所写的。前两部分基本靠谱最后一部分虽然理念上非常喜欢无奈天马行空有点没着落——并且赶死线赶得有点着急了。不过无论如何,豆瓣上也应该有一个靠谱一点的《货币哲学》的综述吧,老是那些神神鬼鬼的像什么话……

《货币哲学》读后感(二):浪漫地反资本主义

西美尔对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作“印象式批评”。他号称要给历史唯物主义奠基,恰恰反而抽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说到底,西美尔是一个生命哲学家,并以一个生命哲学家的身份来进行社会学研究。关注的不是社会本身,而是生命对社会的感受。这本书里面写的好的也正是这一方面。他的批判资本主义,不能抓住资本主义的根,只是“浪漫地反资本主义”。 西美尔与韦伯可以形成一种对照。他们都是广义上的新康德主义一派,但西美尔走的是叔本华以来的强调个人的非理性存在的路子,而韦伯则讲究从眼前直接的社会事实。也就是说,西美尔将物自体指认为生命,而使生命与作为现象界的社会相冲突,而韦伯也将现象界本体化,彻底悬置物自体,要实现价值中立。他们都没有摆脱康德的主客对立框架,因此最终都是悲观主义的。他们共同的学生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试图超越主客对立,重建总体性,结合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这带来了新的理论动力,在他的影响下,刺激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兴起。

《货币哲学》读后感(三):《货币哲学》思想小结

齐美尔讲货币虽然也同韦伯一样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货币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现象,但是齐美尔不同与韦伯重点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历史分析,他更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文化以及个体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货币经济成熟以后,货币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抹平了差别,它让现代生活变得量化和平均化,正如齐美尔所说,“货币挖空了事物的核心,挖空了事物的特性、特有的价值和特点,使毫不相同的事物具有了质的同一性” 。但是,齐美尔也不得不承认,货币确实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因为货币转化了传统社会中财产的性质和拥有的方式,使个人从与物的实在联系中解放出来。同时他认为,货币给人带来地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漂泊无着落的自由。现代人在货币强大的逻辑下迷失,可选择的余地愈发缩小。现代人的愿望不像过去的人那样是简单的、近在眼前的、用直接行动能够实现的愿望,现代人的愿望是复杂而遥远的,需要用手段和设备进行多环节的建设才能够实现。比如,农民相比于过去确实得到了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只是不做什么事的自由,而非做什么事的自由。表面上农民争取到了可以做任何事情的自由,但他确是手足无措的。

货币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改变了人们的欲望形式,货币从最初被制造出来作为交换的手段演变成为人们奋斗的最终目的。对此,齐美尔无奈而又略带讽刺地写道,现代人“所面临的更大的危险是深陷在手段的迷宫之中而不得出,并因此忘记了终极目标为何物。于是,生活所有领域的技术越是人工化,越是有结构,越是相互交织——这根本上意味着单纯手段与工具的系统——它就越来越强烈地被认为是在本质上能令人满足的终极目的,而人们不再有能力去探寻超乎其上的东西”。

在货币的影响下,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也出现了两种相悖的情感:一种是攻于算计,自私冷漠,从众心理,即要求去除个体性。另一种则是个人主义,要求张扬个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