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读后感1000字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读后感1000字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是一本由祝勇著作,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读后感(一):凤凰起舞,倾城亦倾国。。。

初读凤凰的时候是在学校图书馆,甚是喜欢,然后一直在寻找中,放在身边。对凤凰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怀放在里面,每一个文字似乎都能诠释一种生命,或轻或重。读凤凰会很怀念沈老。清新古朴的气息。超脱尘世的灵动,会让身在高楼霓虹错杂的城市的我们对生活生命有全新的认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说不出的感情被轻轻寄放在那一片土壤。。。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读后感(二):“仿造”的边城

这是作者于“夜晚聆听着河流遥远的回声,在纸页上为自己仿造了一座边城。”(自序)

书分为十一个章节:到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江河的遗书-温柔里的坚硬部分-粗布棉袄-寻找翠翠-黑暗中拥抱-一个军阀的早年爱情-古椿书屋-南方的长城-夜宿王村。

祝勇的文字一向是好读的,有一点点男性的风格也藏在优美的言语之间。依稀记得近几年在书店里见过作者的几部书,都是类似这样的装帧,包括创意,毕竟还是有一些积淀的吧,所以能坚持下去,不靠张扬与另类讨巧。但把它当作枕边书闲读,好像又嫌不够。

粗略地读过之后,还是觉得将来有闲暇时,必须把早年购得的锦盒装的那套《沈从文文集》读完。因为,关于湘西的文字,可能最传神的描写还是在老人的笔下。

现代文学史上关于沈从文的记述,近几年才开始多起来,但矫枉过正,真正有见解的并不多。所以,了解一位作家,可能最好还是读他的作品,至于文坛上的那些恩恩怨怨,当事人早已作古,后辈们兀自聒噪,也没什么意义吧。

这本书里,将沈著中的环境、人物、情节串连起来,足见作者下了不少功夫。不过,有些大段引用同代作家的文字,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有点多余了,至少我这么觉得。

2005.4.7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读后感(三):读祝勇文化笔记《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读祝勇文化笔记《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看祝勇的《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是在看《蓝印花布》以后的事情了。此时我在北方辽阔的内蒙草原上,似乎不如在拥挤的学校图书馆那样能进入水蒙蒙、潮乎乎的南方。

看《蓝印花布》,看到了许多风土人情和民俗地理;看《凤凰》,似乎只看到两个人——沈从文和黄永玉。

通过沈从文的作品,我知道湘西有座凤凰城——听了名字就心向往之。再看沈从文《边城》中的描述,我只想用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来概括我脑海里想象的湘西,想象的凤凰,那就是——翠翠。

祝勇在本书第一篇文章《到凤凰》里有这样一段话——

“那些跨越了千山万水的旅人总是在最后的时刻不经意地放慢自己的脚步。任何险境从不曾阻挡他们匆促的行脚,目的地的旗幡却可以让他们怯步。因为这一刻来得太迟,因为这一刻来得太快。而所有能够身体艰辛与精神记忆,都会在这刻度上凝结成一种叫做眼泪的汁液,来回报生命中那些无人知晓的坚忍岁月。”

祝勇又在本书最后一篇文章《夜宿王村》中写道:“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在痛苦中可以无比坚强,而一旦脱离痛苦,又会变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这两段话处在本书开头和结尾的两篇文章中,也像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样相互照应。

再看标题:

《到凤凰》——“我”开始了寻找美丽,寻找吊脚楼,寻找翠翠,寻找沈从文;

《夜宿王村》——“我”不打算离开,“我”打算沉浸在湘西湿润的空气里“呼吸夹杂着汗液的腥咸与兰草的馨香”,用脚掌踏响凤凰城的青石板,听那干净和清脆的声音。

冯骥才说祝勇陷入了昨天的历史中,我也想陷进去,其实我正在陷进去,只是我没有祝勇的好性情、好文章和好年华。因为,等我能亲临凤凰古城时,也许古城已经不复存在,而只能看到贴满马赛克的“新城”……

2005-8-16 于东苏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